一、指导思想
高三地理教学是面向高考的教学,因此以《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及20__年福建省《文科综合考试说明》,及本届学情为依据制定本计划。
二、教学目的
以培养能力为主导,考察学生所学课程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这些基础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对所学课程内容能够融会贯通,能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用所学是知识解决身边的地理现象,学以至用。
三、具体复习计划及对策
全年度高三复习分三轮:
第一轮复习,从20__年7月底到20__年3月底,通读教材,主要是基础能力过关。
复习对策:
1,对照考纲,夯实基础不遗漏,扫清知识结构中理解上的障碍,对地理知识都进行梳理和归纳,使之系统化。
2,分析近年高考的新变化,把握高考脉搏;
3,实行滚动复习,做到适当回顾,合理练习(复习过的内容),提升应用能力。
4,全面阅读教材,掌握灵活运用地理原理的能力。
5,狠抓落实,特别注意目标生中地理成绩比较差的学生,进行辅导
6,合理安排考与练,引导学生注意总结归纳考试和练习中反映出的自己在知识、能力及方法上的缺漏,在日后学习中注意调整提高。
第二轮复习,20__年3月底至5月中,注重知识的灵活运用和能力提高
.复习对策:本轮复习可以主干知识为载体,以专题为基础,以区域为平台,通过加强知识之间的纵横联系,全面提高学科思维能力.。
1,自然地理原理的图式化:自然地理的很多原理,其实都蕴涵在某些图式中,而图就在课本上;
2,人文地理思维的模式化;
3,热点区域联系的自然化:(1)不盲目追逐热点;(2)多联系自然地理特征,少联系人文特征。
第三轮复习:20__年5月中至5月底,注重查漏补缺和解题技巧的培养。
1、抓主干知识,纲举目张。
2、重地图,抓区域核心。
3、重原理,讲解题思路。
4、关注热点,了解热点问题的地理背景。
一、指导思想
以考试大纲,考试说明为依据,联系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学生潜能,学生非智力因素,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夯实基础,通过综合训练,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解题技巧,以适应新的高考形式和要求。
二、学科目标
1、夯实基础,重视能力
2、图文转换,提取信息
3、注重整合,突出人文
4、联系实际,灵活运用
三、工作计划
1、第一轮复习(20__年7月16日—20__年3月中旬)
完成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复习;必修1、2、3及选修地理的复习
2、第二轮复习(20__年3月中旬—5月中旬)
专题复习
3、第三轮复习(5月中旬—5月底)
综合模拟训练、查缺补漏
四、具体内容
(一)一轮复习目标:注重基础知识的梳理和巩固,学科基础能力过关
1、要求:
(1)确定复习范围,夯实基础不遗漏,扫清知识结构中理解上的障碍,对地理知识都进行梳理和归纳,使之系统化;
(2)分析近年高考的新变化,把握高考脉搏;
(3)实行滚动复习,做到适当回顾,合理练习(复习过的),提升应用能力;
(4)全面阅读教材,掌握灵活运用地理原理的能力。
2、复习建议:
(1)根据不同的内容,选择不同的方法
a.自然地理:偏重原理、规律的运用,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应在“懂”字上下功夫让学生理解概念、掌握技巧,熟记规律原理的内容,并体验其形成过程。基本过程:厘清概念---掌握法则—熟记基本原理---变式训练(先做后讲或教师示范学生尝试---学生介绍思路---教师归纳总结解题思路和技巧—同类题型训练)(注重解一题会一类),这块教学内容较难,教学时应从易至难递进,不能在难度上一步到位。
b.人文地理:偏重观点、方法的运用,结合实际进行评价与反思。可在“精”字上下功夫,熟记某一内容的要素,注重思维的建模,尝试根据实例进行综合(多维)分析,注重回答问题的基本方式方法。
c.区域地理偏重地理事物的空间定位,图像图表的判读技能、基本概念的理解运用,。强调区域特征的概括,区域内各要素的内在联系,区域整治的发展方向。宜在“准”字上下功夫。
(2)注重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关训练。上课时要明确学生掌握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训练目标,不能教师一厢情愿,高估教学实际效果,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循序渐进。基本知识要落实,基本技能(如图像图表的判读技能)培养做到细微处人人过关。
(3)建议用“学---练---教”模式进行复习。每节课45分钟分三阶段,第一阶段10分钟,主要由学生对内容进行自学,或教师检查某一知识的复习情况,第二阶段20分钟让学生进行练,内容是该节课相关内容的典型题型。第三阶段15分钟教师精讲考点。
(4)建立联系线索,为二轮复习提升能力作铺垫。
例如:空间分布的接近联系和对比联系、地理事物间的因果关系联系、地理事物间的平行并列关系联系、地理事物间的主次从属关系联系、地理事物间的大小包含关系联系等。
(二)二轮复习目标:注重知识的灵活运用和能力提高,实现综合能力突破
1、要求:以主干知识为载体,以专题为基础,以区域为平台,通过加强知识之间的纵横联系,全面提高学科思维能力。要明确重点、难点。深刻理解每一个知识结构及其知识点中的重点,突破难点,把握知识结构内部之间的联系。同时进行解题训练,提升应战能力。
2、复习建议
(1)自然地理原理的图式化:自然地理的很多原理,其实都蕴涵在某些图式中,而图就在课本上;
(2)人文地理思维的模式化;
(3)热点区域联系的自然化:不盲目追逐热点;多联系自然地理特征,少联系人文特征.
(4)重点、难点的专题复习之专题划分,建议以四大系统为基础,掺入题型(尤其是解答题)专题:
①地理运动系统。包括地球的运动、大气的运动、水体的运动、地壳和地表物质的运动、地理事物的时空变化。
②人地关系系统。包括人口问题、环境问题、资源问题、区域发展问题。
③区域地理系统。包括自然区域、农业区域、工业区域、城市区域等。
④地理图表系统。包括日照图、等值线图、统计图表、地形剖面图、地质图、地理计算等。
⑤题型专题。
(三)三轮复习目标:主要是提高应试能力
1、要求:注重查漏补缺和解题技巧的培养。做到:精选练题,回归课本,强化个别辅导。
2、复习建议
(1) 抓主干知识,纲举目张。如:自然地理部分要在“懂”字上下功夫,一通百通。人文地理要“精”,用最简单的话记住要点。
(2)重地图,抓地理核心。地图是地理独有的知识载体,地理知识、原理、规律,以及考核形式都集于地图一身,掌握了图就把握了地理脉络。复习可从地图入手,把地理分布、地理理规律都落实在地图上。
一、了解知识系统掌握内容结构
区域地理的知识系统一般都是从总论到分论。总论从宏观上了解自然条件,如位置、地形、气候、河湖、生物、资源等;还有人类活动如农业、工业、商业、旅游业、交通、人口、城市等。分论按分区论述不同地区的自然特征、发展状况、人文景观、人地协调发展等,以及地域之间的差异。掌握知识的层次、脉络及相互关系,绘出知识系统图或列出系统联系表,是复习的重要环节。
结构是局部知识的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概括。复习时一般先要了解其组成要素,然后再考虑其相互关系,绘出结构式或关系式。如位置包括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与其他地理事物的相对位置;地形包括地势、地形类型及分布、地形特征及成因、特殊地貌等;气候包括气候因素、气候要素、气候特征、气候类型、气候分布、气候资源、气象灾害等;河流包括源流概况、水文特征、各段划分、利用与改造等;湖泊包括类型、特征、演变、利用等;工业包括部门、布局、产品与市场、原料与能源、资金与技术等;农业包括类型、分布、作物或产品、耕作制度等;交通包括类型、路线、作用或意义、枢纽站或港口等;城市包括职能、规模、位置特点、发展方向等。地理事物之间的关系主要有因果关系、主次关系、并列关系、包含关系等。绘制图表时可把组成要素列在方框内,然后根据它们的关系分别用箭头、大括号、破折号等联系起来。
二、重视空间分布建立联系线索
地理事物的存在,地理现象的发生、发展及变化,都需要依存于一定的空间位置,在此基础上才有空间联系、空间结构,以及空间思维、空间想像的出现。这一切要密切结合有关图像,以具体的地理事物空间分布为凭借,展开想像,拓宽思路,建立联系线索,使知识多方联系,形成网络,便于提取应用。例如:七大洲和曲大洋,要从名称、位置、轮廓进行读图记忆,再了解界线及相互关系,最后还要从图上掌握通过该大洲或大洋的重要经纬线,或通过其中部的经纬线,以作为参照。
在掌握某项地理事物空间位置的基础上,即可进一步联系记忆其他地理事物,形成联系线索。如:七大洲四大洋——板块分布——全球火山地震带一年轻的褶皱山及其附近的高原——古老的高原——世界重要的平原——世界大河的分布。又如:七大洲四大洋——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洋流的分布——气候类型分布——世界自然带分布。并由此可联系植被类型的分布——农作物的分布——农业类型分布——土地利用类型等。
再如:把城市、交通线、区域三者联系起来,按点、线、面结合,点连线,线穿点,点线带面,来思考点的分布规律、线的延伸方向、面的区域特征。这都需要以图像上的地理事物分布为基础,才能分析联系、总结规律、综合特征、类比差异、了解发展变化,使地理的学习变得生动有趣,便于记忆、理解和应用。
一、教学指导思想
高三地理教学要面向高考,在实现教学目标和完成教学要求的过程中,要以培养能力为主导,考察学生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地理基础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对所学内容能够融会贯通,能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用所学是知识解决身边的地理现象,学以致用。
二、教学要求
1.教师必备的教材和相关材料。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上、下册;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选修第一、二册;初中地理1~4册(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地理教学大纲》;历年全国文科综合试卷以及试卷分析。
2.教师要不断研究高考的新变化和发展趋势,深刻理解考试大纲内容和含义,认真学习试题分析,研究高考试题的命题思路和能力要求,使自己的教学不偏离高考的要求。
3.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加强教学基本功的锻炼,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水平。多渠道的获取知识,虚心学习,取长补短,以适应教育教学此文转自发展的需要,同时为本校的高三地理教学创出佳绩。
4.教师要用现有了课件资源和课堂背投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的密度,要求及时效率和长效效率相结合。
三、各阶段复习要求
全学期的高三复习分为两个阶段,明确每个阶段的时间安排、知识内容、指导思想、目标要求。
第一阶段:
时间安排:开学——第一学期期中
指导思想:明确高考要求,进入复习状态,强调基础知识的复习
教学任务:地图知识、中国地理(与高中地理选修二相结合)进行全面系统的复习。注意教学重点是基础知识的落实,明确单元知识体系、认识知识点间内在关系,避免将知识点零碎的罗列给学生。
目标要求:落实区域位置、掌握区域特征,学会用综合的方法分析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和区域差异。学会找出事物共性和差异性的方法,以能力培养为目标。
第二阶段:
时间安排:第一学期期中——第一学期期末
指导思想:以自然地理的全面复习为主。在某一区域范围的基础上,会进行相关的自然、人文相关知识的综合复习。明确自然地理环境与人类发展的关系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这两大核心问题是本阶段复习的主线。在系统复习、落实基础同时,强调对基本原理、基本规律的理解和运用,适当强调灵活性,培养学生整体把握知识的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注重基础知识的落实、基本能力的培养,学习方法的建立,能做到纲举目张。
教学任务:完成高中地理(必修)上册的复习。
目标要求:强调对基本原理、基本规律的学习和落实,各校自命题的阶段检测以检测基础知识和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标。
一、指导思想
高三地理教学是面向高考的教学,因此以《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及20__年福建省《文科综合考试说明》,及本届学情为依据制定本计划。
二、教学目的
以培养能力为主导,考察学生所学课程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这些基础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对所学课程内容能够融会贯通,能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用所学是知识解决身边的地理现象,学以至用。
三、具体复习计划及对策
全年度高三复习分三轮:
第一轮复习,从20__年7月底到20__年3月底,通读教材,主要是基础能力过关。
复习对策:
1,对照考纲,夯实基础不遗漏,扫清知识结构中理解上的障碍,对地理知识都进行梳理和归纳,使之系统化。
2,分析近年高考的新变化,把握高考脉搏;
3,实行滚动复习,做到适当回顾,合理练习(复习过的内容),提升应用能力。
4,全面阅读教材,掌握灵活运用地理原理的能力。
5,狠抓落实,特别注意目标生中地理成绩比较差的学生,进行辅导
6,合理安排考与练,引导学生注意总结归纳考试和练习中反映出的自己在知识、能力及方法上的缺漏,在日后学习中注意调整提高。
第二轮复习,20__年3月底至5月中,注重知识的灵活运用和能力提高
.复习对策:本轮复习可以主干知识为载体,以专题为基础,以区域为平台,通过加强知识之间的纵横联系,全面提高学科思维能力.。
1,自然地理原理的图式化:自然地理的很多原理,其实都蕴涵在某些图式中,而图就在课本上;
2,人文地理思维的模式化;
3,热点区域联系的自然化:(1)不盲目追逐热点;(2)多联系自然地理特征,少联系人文特征。
第三轮复习:20__年5月中至5月底,注重查漏补缺和解题技巧的培养。
1、抓主干知识,纲举目张。
2、重地图,抓区域核心。
3、重原理,讲解题思路。
4、关注热点,了解热点问题的地理背景。
一、本学期教学目的任务及要求
高三二轮复习以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地理部分考试内容为依据,复习时,不再追求知识结构的先后顺序,或学生认知结构的逻辑要求,而是对知识进行必要的拆分、加工和重组,通过合理的专题划分,按专题重点复习。注意提炼主干知识和关注知识结构质量,建立更加完整、完善而清晰的地理知识体系与知识网络,达到将多个模块的内容有机地整合成为一个整体。
三轮复习是最后的冲刺复习阶段,关注热点,以题目引路,回扣教材,突出重点,查漏补缺,加强对学生解题能力和技巧进行训练,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二、教材内容分析
本学期主要复习必修3的剩余部分和选修地理Ⅲ旅游地理、选修地理Ⅴ自然灾害与防治、选修地理Ⅵ环境保护的复习,以及高考地理二轮、三轮的复习。高考二轮复习是对重点的综合性专题的突破,主要针对高考的大块考点;三轮属于高考前的冲刺。
三、教学进度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第二节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为例
第三节 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以田纳西河为例
第四节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
第五节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
第三章 地理信息技术应用
第一节 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
第二节 全球定位系统和数字地球
二轮专题突破
专题一 地理基本技能
第一讲 地球仪、地图及地理信息技术
第二讲 等值线的判读
第三讲 统计图表的分析
第四讲 地理数据分析与计算技能培养
专题二 宇宙中的地球
第一讲 地球的宇宙环境和地球的结构
第二讲 地球的运动规律及意义
专题三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
第一讲 大气的运动规律
第二讲 水体和地壳运动规律
第三讲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专题四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专题五 人文地理事项与原理
第一讲 区位因素分析
第二讲 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和工业地域类型
第三讲 人口、交通和城市
专题六 区域地理与国土整治
第一讲 区域空间定位
第二讲 世界主要国家和中国主要地区
第三讲 国土整治和可持续发展
第四讲 区域特征分析与差异比较
专题七 选修部分
第一讲 旅游地理
第二讲 自然灾害与防治
第三讲 环境保护
考前冲刺
专题八 题型突破与答题建模
第一讲 选择题常用答题技巧
第二讲 综合题题型与答题建模
专题九 热点问题
专题十 规范答题要诀
一、指导思想
高考命题的趋向更加注意能力和素质的考查,增加了能力型和应用型试题,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注意考察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针对考生存在的基础知识掌握不够牢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强;图表信息的提取能力不强;自然地理难点知识理解困难;文字表述不准确、规范等问题,结合我校学生实际情况,根据新的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我们认为在高考地理复习中应关注:
①紧扣考试说明,运用“图导法”全面系统地复习地理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建构学科知识体系,提高地理能力,因为学生只有具备了相应的扎实知识体系,考试才有“源”和“本”。
②有针对性地做练习,有针对性地训练,不搞题海战术。
二、学情分析
1. 少部分学生基础知识好,但大多数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属于中后学生多,前头学生少的情况。
2. 普遍存在对知识运用不够灵活。特别是遇到一些难度较大的读图综合题却无丛下手。
三、本学期复习思路
结合我校学生实际,本学期进行第一轮复习——抓基础落实图
1、抓住重点骨干知识,突破难知识,构建知识网络体系,复习过程中不留盲点,重点放在梳理知识系统,强化知识的逻辑性与层次性。
2、充分重视利用地图,提高对图表信息的提取、分析、比较与推理能力。
3、教学研究上关注课程改革,研究高考,提升质量。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必然会对高考模式和高考内容产生影响。
高考试卷的命题趋势和走向,会在坚持对重点知识,基础知识和技能的考查的同时,突出对能力的考查,适当加大试题的开放性、灵活性、时代性和综合性。因此我们要求同组教师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以及近年来的高考试题,备课讨论交流。在教学与复习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重点落实《考试说明》的能力水平要求,把教学内容与之对号入座,使知识与能力形成网络。
我们在教学中,还要十分注意联系生产、社会生活的重点和热点问题;重视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生产实际、社会生活实际中的问题的能力。
高三的学生时间很宝贵,只有科学有效的安排好课堂,才能减少浪费。因此要“精讲、精练、精批、精评”,做到讲练结合,单元过关:解决好以讲代练问题,学生懂的不要讲,从而提高效率。
一、指导思想
遵循“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思想,贯彻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方针,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宗旨,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二、教学目的
(一)、知识要求
1、理解地球、地图的相关知识。
2、掌握地球的宇宙环境、大气环境、海洋环境、陆地环境的有关知识。
3、掌握世界地理及相关分区地理的内容。
(二)智能训练要求
1、培养学生运用图像分析说明问题的能力和勇于探索,动手实践的能力。
2、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教会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
(三)思想教育要求
1、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宇宙观。
2、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
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三、主要工作
1、拜师学艺,取长补短。按照学校要求,新教师与老教师结对子,坚持互相听课,取长补短。听完课后,及时评课,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2、集体备课,持之以恒。坚持每周一第八节集体备课,共同探讨本周备课内容、重点、难点、教学目的、教法以及学法指导,对于备课中发现的问题集体讨论,形成浓厚的教研氛围。
3、参加教研,积极踊跃。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教研活动,认真听取每一位同组教师的汇报课,示范课,努力探索地理教学的新路子,新方法。
4、研究教法,及时总结。在教学工作中,及时总结自己的经验教训,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以利于今后教学。
5、教给学法,培养能力。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逐渐渗透学习方法,使学生逐步养成自学能力。
四、重点难点
1、本学期教学的重点为自然地理相关内容。
2、地球运动、时区计算、等值线计算、大气运动是本学期难点。
五、教学措施
1、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多利用多媒体技术,使得教学内容形象直观,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2、适当补充课外地理内容。
3、加强双向教学,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
4、加强辅导,保证差生跟得上,尖子生吃得饱。
5、精讲多练,向45分钟要质量。
6、虚心学习,多听课,向老教师拜师学艺。
7、集体备课,互相探讨。
一、学生基本情况
通过综合分析我校地理考试成绩,为了有效提升地理教学水平,搞好复习,提高地理教学实效性,特制订本学期地理教学工作计划。
二、指导思想
本学期必须紧抓地理教材、地理课程标准、注重双基教学,构建地理主干知识框架和网络,引导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关注社会和生活。处理好自然、人文和区域地理之间的关系,热点问题应体现地理学的应用功能与社会价值;地理能力的核心是图表、文字信息的分析应用能力。教学中应突出地理学科的综合性、区域性。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分析、评价、归纳能力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三、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钻研教材、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研究近三年高考试题
要认真钻研教材和考试说明,研究20__—20__年高考题,要不断研究高考的新变化和发展趋势,深刻理解考试大纲内容和含义,认真学习试题分析,研究高考试题的命题思路和能力要求,使自己的教学不偏离高考的要求。重视每次考试对试题的分析,根据存在问题有针对性的讲评试卷或调整教学策略。
2、抓好“双基”把握好教学导向
在高三的备考中,教师的复习不能带有侥幸的心理去猜题、押题,一定要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立足于“双基”,从地理概念、地理分布、地理事象,到地理读图、地理过程、地理原理,再到地理观念、地理能力、地理规律,要强调地理特征的空间性。以不变应万变,才能做到万无一失。为此,应重视地理原理的教学,并重点抓住以下几方面:一是夯实基础识,到边到沿,不留死角;二是建构和完善学科主干知识体系;三是对重点知识形成专题,挖掘知识间的横向和纵向联系,强化规律(过程)和方法,重视联系和运用。
3、强化地理图表的学习
空间性是地理学科区分于其他学科的最主要特点。地理高考题可以说是“无图表不成题”,从客观性试题到主观性试题,均以图表为信息加以命题,可以说学生从地理图表中索取信息的能力,是地理高考成败的主要因素,所以在平时复习,应以课本中原图为基础,熟练判读各种比例尺的地图和地形剖面图,并能在地图上填绘重要地理事物的位置或分布区;熟练使用和说明各种等值线图、示意图、景观图、各种自然要素和社会经济统计资料和图表等,并能根据要求绘制简单的地理图表,教学中应加强这方面的训练。提高学生图文转换,图图转换等类型的综合分析能力。
4、注重地理能力的培养
知识在于积累,在平时的教学中应潜移默化地、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素养、地理灵感以及地理能力,强调对自然地理的理解、判断、推理、归纳、应用,突出考查考生获取图表信息的能力,迁移整合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比较、分析、评价地理事物和现象,描述、阐释事物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5。加强案例教学,训练学生解题思路和答题的技巧
从高考试题反思我们的常规教学,教与学都必须注重方法。这方法就是要做到选取典例,通过案例式学法或教法,举一反三,形成能力。实施案例教学,教会学生以不变应万变。训练学生进行学科术语规范、条理清楚、突出关键词、逻辑严密的表述。
6、关注社会、关注时政热点和焦点
引导学生关注当今人类生存和发展进程中的重大问题,关注社会发展和我国国情。如:人类对宇宙空间的探索、温室效应与臭氧空洞、气象灾害与自然灾害、外来物种入侵、南水
北调、能源问题、大型水利工程的建设及流域的综合治理、产业结构调整、循环经济、节约型社会、三农问题、东北工业基地的振兴、中部崛起、世界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等等,地理学科的时代性强,在日常教学和训练中应以反映现实和热点的“新材料、新情境”为载体,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素养,以体现培养学生时代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的教育价值。
7、训练学生用学科术语规范答题
从这几年的高考阅卷和试题分析可以看出,很多学生审题不到位、答题没有要点也是导致高考得分率低的主要原因。因此,提高准确审题、规范表述、严谨答题的能力是高三一开始复习我们做老师就必须有意识的培养,要尽可能将失误减少到最低。
8、落实好每周甚至每节的有效训练
知识的巩固,技能的熟练,能力的提高都需要通过适当而有效的练习才能实现。因此,及时在网上收集各地的试题,根据教学进度和高考的命题趋势,精心选题出好每周的周练题,并对周练的错题进行及时评讲,帮助学生总结解题规律,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途径,使学生及时发现知识缺漏,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一、学生基本情况
通过综合分析我校地理考试成绩,为了有效提升地理教学水平,搞好复习,提高地理教学实效性,特制订本学期地理教学工作计划。
二、指导思想
本学期必须紧抓地理教材、地理课程标准、注重双基教学,构建地理主干知识框架和网络,引导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关注社会和生活。处理好自然、人文和区域地理之间的关系,热点问题应体现地理学的应用功能与社会价值;地理能力的核心是图表、文字信息的分析应用能力。教学中应突出地理学科的综合性、区域性。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分析、评价、归纳能力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三、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钻研教材、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研究近三年高考试题
要认真钻研教材和考试说明,研究20__—20__年高考题,要不断研究高考的新变化和发展趋势,深刻理解考试大纲内容和含义,认真学习试题分析,研究高考试题的命题思路和能力要求,使自己的教学不偏离高考的要求。重视每次考试对试题的分析,根据存在问题有针对性的讲评试卷或调整教学策略。
2、抓好“双基”把握好教学导向
在高三的备考中,教师的复习不能带有侥幸的心理去猜题、押题,一定要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立足于“双基”,从地理概念、地理分布、地理事象,到地理读图、地理过程、地理原理,再到地理观念、地理能力、地理规律,要强调地理特征的空间性。以不变应万变,才能做到万无一失。为此,应重视地理原理的教学,并重点抓住以下几方面:一是夯实基础识,到边到沿,不留死角;二是建构和完善学科主干知识体系;三是对重点知识形成专题,挖掘知识间的横向和纵向联系,强化规律(过程)和方法,重视联系和运用。
3、强化地理图表的学习
空间性是地理学科区分于其他学科的最主要特点。地理高考题可以说是“无图表不成题”,从客观性试题到主观性试题,均以图表为信息加以命题,可以说学生从地理图表中索取信息的能力,是地理高考成败的主要因素,所以在平时复习,应以课本中原图为基础,熟练判读各种比例尺的地图和地形剖面图,并能在地图上填绘重要地理事物的位置或分布区;熟练使用和说明各种等值线图、示意图、景观图、各种自然要素和社会经济统计资料和图表等,并能根据要求绘制简单的地理图表,教学中应加强这方面的训练。提高学生图文转换,图图转换等类型的综合分析能力。
4、注重地理能力的培养
知识在于积累,在平时的教学中应潜移默化地、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素养、地理灵感以及地理能力,强调对自然地理的理解、判断、推理、归纳、应用,突出考查考生获取图表信息的能力,迁移整合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比较、分析、评价地理事物和现象,描述、阐释事物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5、加强案例教学,训练学生解题思路和答题的技巧
从高考试题反思我们的常规教学,教与学都必须注重方法。这方法就是要做到选取典例,通过案例式学法或教法,举一反三,形成能力。实施案例教学,教会学生以不变应万变。训练学生进行学科术语规范、条理清楚、突出关键词、逻辑严密的表述。
6、关注社会、关注时政热点和焦点
引导学生关注当今人类生存和发展进程中的重大问题,关注社会发展和我国国情。如:人类对宇宙空间的`探索、温室效应与臭氧空洞、气象灾害与自然灾害、外来物种入侵、南水北调、能源问题、大型水利工程的建设及流域的综合治理、产业结构调整、循环经济、节约型社会、三农问题、东北工业基地的振兴、中部崛起、世界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等等,地理学科的时代性强,在日常教学和训练中应以反映现实和热点的“新材料、新情境”为载体,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素养,以体现培养学生时代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的教育价值。
7、训练学生用学科术语规范答题
从这几年的高考阅卷和试题分析可以看出,很多学生审题不到位、答题没有要点也是导致高考得分率低的主要原因。因此,提高准确审题、规范表述、严谨答题的能力是高三一开始复习我们做老师就必须有意识的培养,要尽可能将失误减少到最低。
8、落实好每周甚至每节的有效训练
知识的巩固,技能的熟练,能力的提高都需要通过适当而有效的练习才能实现。因此,及时在网上收集各地的试题,根据教学进度和高考的命题趋势,精心选题出好每周的周练题,并对周练的错题进行及时评讲,帮助学生总结解题规律,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途径,使学生及时发现知识缺漏,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一、本学期教学目的任务及要求
高三二轮复习以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地理部分考试内容为依据,复习时,不再追求知识结构的先后顺序,或学生认知结构的逻辑要求,而是对知识进行必要的拆分、加工和重组,通过合理的专题划分,按专题重点复习。注意提炼主干知识和关注知识结构质量,建立更加完整、完善而清晰的地理知识体系与知识网络,达到将多个模块的内容有机地整合成为一个整体。
三轮复习是最后的冲刺复习阶段,关注热点,以题目引路,回扣教材,突出重点,查漏补缺,加强对学生解题能力和技巧进行训练,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二、教材内容分析
本学期主要复习必修3的剩余部分和选修地理Ⅲ旅游地理、选修地理Ⅴ自然灾害与防治、选修地理Ⅵ环境保护的复习,以及高考地理二轮、三轮的复习。高考二轮复习是对重点的综合性专题的突破,主要针对高考的大块考点;三轮属于高考前的冲刺。
三、教学进度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第二节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为例
第三节 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以田纳西河为例
第四节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
第五节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
第三章 地理信息技术应用
第一节 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
第二节 全球定位系统和数字地球
二轮专题突破
专题一 地理基本技能
第一讲 地球仪、地图及地理信息技术
第二讲 等值线的判读
第三讲 统计图表的分析
第四讲 地理数据分析与计算技能培养
专题二 宇宙中的地球
第一讲 地球的宇宙环境和地球的结构
第二讲 地球的运动规律及意义
专题三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
第一讲 大气的运动规律
第二讲 水体和地壳运动规律
第三讲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专题四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专题五 人文地理事项与原理
第一讲 区位因素分析
第二讲 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和工业地域类型
第三讲 人口、交通和城市
专题六 区域地理与国土整治
第一讲 区域空间定位
第二讲 世界主要国家和中国主要地区
第三讲 国土整治和可持续发展
第四讲 区域特征分析与差异比较
专题七 选修部分
第一讲 旅游地理
第二讲 自然灾害与防治
第三讲 环境保护
考前冲刺
专题八 题型突破与答题建模
第一讲 选择题常用答题技巧
第二讲 综合题题型与答题建模
专题九 热点问题
专题十 规范答题要诀
一、教学指导思想
高三地理教学要面向高考,在实现教学目标和完成教学要求的过程中,要以培养能力为主导,考察学生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地理基础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对所学内容能够融会贯通,能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用所学是知识解决身边的地理现象,学以致用。
二、教学要求
1.教师必备的教材和相关材料。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上、下册;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选修第一、二册;初中地理1~4册(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地理教学大纲》;历年全国文科综合试卷以及试卷分析。
2.教师要不断研究高考的新变化和发展趋势,深刻理解考试大纲内容和含义,认真学习试题分析,研究高考试题的命题思路和能力要求,使自己的教学不偏离高考的要求。
3.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加强教学基本功的锻炼,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水平。多渠道的获取知识,虚心学习,取长补短,以适应教育教学此文转自发展的需要,同时为本校的高三地理教学创出佳绩。
4.教师要用现有了课件资源和课堂背投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的密度,要求及时效率和长效效率相结合。
三、各阶段复习要求
全学期的高三复习分为两个阶段,明确每个阶段的时间安排、知识内容、指导思想、目标要求。
第一阶段:
时间安排:开学——第一学期期中
指导思想:明确高考要求,进入复习状态,强调基础知识的复习
教学任务:地图知识、中国地理(与高中地理选修二相结合)进行全面系统的复习。注意教学重点是基础知识的落实,明确单元知识体系、认识知识点间内在关系,避免将知识点零碎的罗列给学生。
目标要求:落实区域位置、掌握区域特征,学会用综合的方法分析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和区域差异。学会找出事物共性和差异性的方法,以能力培养为目标。
第二阶段:
时间安排:第一学期期中——第一学期期末
指导思想:以自然地理的全面复习为主。在某一区域范围的基础上,会进行相关的自然、人文相关知识的综合复习。明确自然地理环境与人类发展的关系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这两大核心问题是本阶段复习的主线。在系统复习、落实基础同时,强调对基本原理、基本规律的理解和运用,适当强调灵活性,培养学生整体把握知识的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注重基础知识的落实、基本能力的培养,学习方法的建立,能做到纲举目张。
教学任务:完成高中地理(必修)上册的复习。
目标要求:强调对基本原理、基本规律的学习和落实,各校自命题的阶段检测以检测基础知识和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标。
一、学生基本情况
通过综合分析我校地理考试成绩,为了有效提升地理教学水平,搞好复习,提高地理教学实效性,特制订本学期地理教学工作计划。
二、指导思想
本学期必须紧抓地理教材、地理课程标准、注重双基教学,构建地理主干知识框架和网络,引导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关注社会和生活。处理好自然、人文和区域地理之间的关系,热点问题应体现地理学的应用功能与社会价值;地理能力的核心是图表、文字信息的分析应用能力。教学中应突出地理学科的综合性、区域性。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分析、评价、归纳能力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三、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钻研教材、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研究近三年高考试题
要认真钻研教材和考试说明,研究20__—20__年高考题,要不断研究高考的新变化和发展趋势,深刻理解考试大纲内容和含义,认真学习试题分析,研究高考试题的命题思路和能力要求,使自己的教学不偏离高考的要求。重视每次考试对试题的分析,根据存在问题有针对性的讲评试卷或调整教学策略。
2、抓好“双基”把握好教学导向
在高三的备考中,教师的复习不能带有侥幸的心理去猜题、押题,一定要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立足于“双基”,从地理概念、地理分布、地理事象,到地理读图、地理过程、地理原理,再到地理观念、地理能力、地理规律,要强调地理特征的空间性。以不变应万变,才能做到万无一失。为此,应重视地理原理的教学,并重点抓住以下几方面:一是夯实基础识,到边到沿,不留死角;二是建构和完善学科主干知识体系;三是对重点知识形成专题,挖掘知识间的横向和纵向联系,强化规律(过程)和方法,重视联系和运用。
3、强化地理图表的学习
空间性是地理学科区分于其他学科的最主要特点。地理高考题可以说是“无图表不成题”,从客观性试题到主观性试题,均以图表为信息加以命题,可以说学生从地理图表中索取信息的能力,是地理高考成败的主要因素,所以在平时复习,应以课本中原图为基础,熟练判读各种比例尺的地图和地形剖面图,并能在地图上填绘重要地理事物的位置或分布区;熟练使用和说明各种等值线图、示意图、景观图、各种自然要素和社会经济统计资料和图表等,并能根据要求绘制简单的地理图表,教学中应加强这方面的训练。提高学生图文转换,图图转换等类型的综合分析能力。
4、注重地理能力的培养
知识在于积累,在平时的教学中应潜移默化地、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素养、地理灵感以及地理能力,强调对自然地理的理解、判断、推理、归纳、应用,突出考查考生获取图表信息的能力,迁移整合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比较、分析、评价地理事物和现象,描述、阐释事物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5。加强案例教学,训练学生解题思路和答题的技巧
从高考试题反思我们的常规教学,教与学都必须注重方法。这方法就是要做到选取典例,通过案例式学法或教法,举一反三,形成能力。实施案例教学,教会学生以不变应万变。训练学生进行学科术语规范、条理清楚、突出关键词、逻辑严密的表述。
6、关注社会、关注时政热点和焦点
引导学生关注当今人类生存和发展进程中的重大问题,关注社会发展和我国国情。如:人类对宇宙空间的探索、温室效应与臭氧空洞、气象灾害与自然灾害、外来物种入侵、南水
北调、能源问题、大型水利工程的建设及流域的综合治理、产业结构调整、循环经济、节约型社会、三农问题、东北工业基地的振兴、中部崛起、世界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等等,地理学科的时代性强,在日常教学和训练中应以反映现实和热点的“新材料、新情境”为载体,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素养,以体现培养学生时代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的教育价值。
7、训练学生用学科术语规范答题
从这几年的高考阅卷和试题分析可以看出,很多学生审题不到位、答题没有要点也是导致高考得分率低的主要原因。因此,提高准确审题、规范表述、严谨答题的能力是高三一开始复习我们做老师就必须有意识的培养,要尽可能将失误减少到最低。
8、落实好每周甚至每节的有效训练
知识的巩固,技能的熟练,能力的提高都需要通过适当而有效的练习才能实现。因此,及时在网上收集各地的试题,根据教学进度和高考的命题趋势,精心选题出好每周的周练题,并对周练的错题进行及时评讲,帮助学生总结解题规律,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途径,使学生及时发现知识缺漏,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一、指导思想
遵循“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思想,贯彻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方针,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宗旨,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二、教学目的
(一)、知识要求
1、理解地球、地图的相关知识。
2、掌握地球的宇宙环境、大气环境、海洋环境、陆地环境的有关知识。
3、掌握世界地理及相关分区地理的内容。
(二)智能训练要求
1、培养学生运用图像分析说明问题的能力和勇于探索,动手实践的能力。
2、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教会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
(三)思想教育要求
1、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宇宙观。
2、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
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三、主要工作
1、拜师学艺,取长补短。按照学校要求,新教师与老教师结对子,坚持互相听课,取长补短。听完课后,及时评课,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2、集体备课,持之以恒。坚持每周一第八节集体备课,共同探讨本周备课内容、重点、难点、教学目的、教法以及学法指导,对于备课中发现的问题集体讨论,形成浓厚的教研氛围。
3、参加教研,积极踊跃。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教研活动,认真听取每一位同组教师的汇报课,示范课,努力探索地理教学的新路子,新方法。
4、研究教法,及时总结。在教学工作中,及时总结自己的经验教训,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以利于今后教学。
5、教给学法,培养能力。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逐渐渗透学习方法,使学生逐步养成自学能力。
四、重点难点
1、本学期教学的重点为自然地理相关内容。
2、地球运动、时区计算、等值线计算、大气运动是本学期难点。
五、教学措施
1、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多利用多媒体技术,使得教学内容形象直观,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2、适当补充课外地理内容。
3、加强双向教学,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
4、加强辅导,保证差生跟得上,尖子生吃得饱。
5、精讲多练,向45分钟要质量。
6、虚心学习,多听课,向老教师拜师学艺。
7、集体备课,互相探讨。
1.类比思维法
类比思维是通过联想分析比较,综合归纳,把已经熟知的地理知识、地理规律、思维经验与所研究的地理现象、过程相联系,找出它们的相似性,并用类似方法分析、处理问题的思维方法。如讲到等深线、等降水量线、等压线时,教师只要提示学生与等高线相对比,就可解决这些概念。
2.联想思维法
这是从巳知的地理概念出发,将有关其它地理概念彼此联系起来的思维过程。联想有“纵比”和&ldquo,高三;横比”两种发散形式。纵比是从地理事物的各个发展阶段进行比较,如地壳的演化史,可比较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生物的演化阶段的不同。横比是由此地理事物与彼地理事物进行比较,如马达加斯加岛的自然带与我国台湾自然带的比较。
3.假设思维法
这种方法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科学假说。由于受科学水平和技术条件的限制,人们在实践过程中,对某些现象不能确切了解其产生和发展规律,往往借助猜测,作出假定说明。如魏格纳用这种方法提出了“大陆漂移说”。科学家们对地中海未来的情形提出了“消亡说”、“干涸说”、“扩展说”三种假设。
4.选言排除法
是指为了找到正确答案,根据现有材料作出一系列的假定,然后通过验证,逐一排除那些站不住脚的假定,余下的一种就是正确答案。
相关热词搜索: 教研活动 地理 备课组 高一地理集体备课教研活动记录 高中地理集体备课教研活动记录 高三地理教研活动记录教研内容 高二地理备课组活动记录 高三地理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高中地理备课组活动记录 高中地理组教研记录8篇 地理教研组活动记录100篇 地理备课组教研总结 高一地理备课组工作总结和反思版权所有:顶伦文库网 2019-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顶伦文库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顶伦文库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豫ICP备1902165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