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

新文化运动新在哪里概括性(5篇)

时间:2023-05-02 20:05:04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新文化运动新在哪里概括性篇二:新文化运动新在哪里概括性篇三:新文化运动新在哪里概括性

  

  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知识: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标志、指导思想、代表人物、活动阵地;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理解新文化运动的影响。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能力: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兴起背景的教学,培养学生对历史唯物主义关于政治、经济、文化相互关系基本观点的理解能力。通过对新文化运动前、后期性质变化的分析,培养学生比较和综合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以“背景,主要内容,历史评价”为线索,让学生结合教师提供的图片、文字资料,对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内容进行整合,提高学生梳理知识、驾驭知识的,提取有效历史信息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新文化运动是先进的中国人为自强御侮而进行的新探索;

  体味新文化运动主要代表人物反封建的大无畏精神和寻求真理的品质;

  进一步体会马克思主义和思想解放在近代中国乃至当今的重要作用。

  二、教材重难点

  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主要内容

  难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三、手段和方法:教学过程中,除了运用一般的讲述法和讲解法,将重点采用问题探究法、小组讨论法和史料分析法,并在多媒体技术的辅助下,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历史思维能力。

  四、板书设计:多媒体教学

  五、教学程序

  (一)新课导入:问题式导入

  师:1840年自鸦片战争以来,为了摆脱西方列强对中国的欺辱,中国人曾作出了种种努力,不断在寻找着中国的出路,于是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思潮,那么首先学习的是什么呢?首先学习的是什么呢?

  生:技术。

  师:对,是武器和技术。随着洋务运动的开展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以及甲午中日战争中国的惨败,一些有志之士突破了“器物”的限制,开始学习什么呢?

  生:思考。

  师:是制度。随着维新运动的失败,辛亥革命后袁世凯的夺权,也就预示着从君主立宪制到民主共和制都失败了。确切的说,无论是学器物,还是学制度,都失败了,于是先进的中国人在向西方寻找救国真理的道路上又进行了新的探索,于是兴起了什么运动?

  生:新文化运动。

  师:新文化运动,是中国人开始从思想文化方面来寻找中国的出路,突破封建思想的束缚,解放广大人民的思想,才是救国之根本。于是资产阶级激进派决心发起一场新的启蒙运动,即新文化运动。接下来让我们翻到书72页,一起进入这一课的学习。

  (二)讲授新课

  1、结合图片,用讲授法从当时经济、政治、思想方面来分析新文化运动爆发的背景。

  师:为什么在这一时期爆发了一场如此空前盛大的思想文化解放运动?接下来让我们看一组材料,一起来寻找答案。

  师:大家看材料一,材料说明了什么?

  生:袁世凯的卖国行为及其复辟帝制??

  师: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果实,废除了临时约法,恢复帝制,实行独裁统治。

  师:请阅读材料二,材料说明了什么?

  生: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师:为什么民族资本主义在这一时期的进一步发展?与新文化运动的爆发有什么联系?

  生:思考。

  师:一方面,一战爆发以后,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另一方面,中华民国建立以来,政府放松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从而使民族资本主义取得了进一步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为了更好地发展资本主义,资产阶级要求实行真正的民主政治,进行思想革命。

  师:接下来大家看材料三,其中《论法的精神》、《社会契约论》宣传了什么思想?与新文化运动的爆发有什么联系?

  生:民主、平等、自由??

  师:回答得很好,总结来说是西方启蒙思想。随着“睁眼看世界”和“维新变法”的兴起,大量有关西方启蒙思想的书籍传入中国,使启蒙思想在中国得到广泛的传播。辛亥革命推翻封建统治后,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但在此时,袁世凯兴起尊孔复古的逆流,遭到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反对,于是兴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新文化运动。

  师:好,让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新文化运动爆发的背景??

  生:记笔记

  2、放一段视频,让学生对新文化运动有大概的了解,提高学生的注意力;通过图片介绍陈独秀和蔡元培引出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标志、代表人物、主要阵地及其活动基地;提问“北大为什么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基地”,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教师通过设置由浅入深的小问题,以谈话法实现师生互动,针对性的阅读能提高学生阅读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师:让我们来看一段视频,先对新文化运动概况有个大概的了解。

  生:看视频

  师:刚才在视频中,第一个出现的人物是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陈独秀,陈独秀早期留学于日本,参加过孙中山建立的同盟会和辛亥革命,以及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斗争。1915年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从第二卷开始《青年杂志》改名为《新青年》,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生:记笔记

  师:这个图片是谁?

  师:蔡元培

  师:蔡元培与1917年任北大校长,他在学术上提出“兼容并包、百家争鸣”的方针,他在担任北大校长期间实行了一些列的改革:提倡学术研究,展开百家争鸣,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对中外教员一视同仁,他聘请陈独秀,李大钊、胡适以及一批留学回来的自然科学家。但同时,北大也有一批以刘师培、辜鸿铭为代表的旧派教授,通过改革,使北大成为当时全国思想活跃,学术兴盛的最高学府。

  师:接下来,我有个问题要问大家:北京大学为何在1915年之后一段时间内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

  生:讨论中??

  师:他在学术上提出“兼容并包、百家争鸣”的方针,他在担任北大校长期间实行了一些列的改革,使北大成为当时全国思想活跃,学术兴盛的最高学府。随着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一大批的知识分子及新文化运动的领导者的到来,北大的面貌焕然一新,使新文化运动的阵地由最初的上海转移到了北大,北大逐渐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

  生:理解中

  师:接下来让我们看一看新文化运动中有那些代表人物。

  生:看图??

  师:这位是?

  生:蔡元培

  师:对新文化运动有什么贡献?

  生: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使北大成为宣传新文化运动的阵地之一。

  师:那这位?(陈独秀)

  生: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创办了《新青年》,拉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

  3、接着以“新文化运动新在哪里“这一问题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以教材为依托,我将整合教材和教参提供的史料,让学生理解“民主与科学”口号的内涵和提出背景。学生也将通过新旧道德和新旧文学具体例子的对比,理解新文化运动的精神实质。第一手史料和具体生动的例子相信学生更容易接受。至此,学生对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已有了解,要求他们归纳新文化运动,锻炼其驾驭知识和理解概括能力。

  4、由于课本对新文化运动影响的论述较为简单,对局限性甚至没有提及,学生理解起来有难度,因此,我将补充几段史料,让学生通过原汁原味的历史材料来总结概括其进步性和局限性。培养学生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学科素养。

  5、指导学生阅读最后一个子目,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找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背景、代表人物、表现和影响。教师要帮助学生理解为什么先进知识分子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最后点明新文化运动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也促进了新文化运动的深入发展。建构主义主张合作学习,讨论法符合启发式原则并增进学生间的合作,有利于培养思维能力和学习主动性。

  (一)课文小结

  为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一个清晰完整的认识,强调重点难点,必须做好课堂总结。这里我将采用串讲形式,引导学生整理本节课的基本线索,包括新文化运动的兴起背景、内容、影响以及运动后期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影响。

  (二)拓展延伸

  通过课后习题来检查同学们掌握知识的程度,同时也培养同学们运用知识的能力。

篇四:新文化运动新在哪里概括性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识记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主要阵地、代表人物、旗帜、活动基地;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究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2.能力目标

  围绕小组讨论、教师点拨、史料研读三个环节,引导学生学习和探究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内容和影响;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分析,指导学生从历史背景出发,联系具体内容,分析其作用与影响,从而提高其分析问题的能力;设计一些问题交给学生讨论,让学生在探究、交流、讨论中形成认识,学会合作学习,并能以此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用李大钊、鲁迅等人在反封建斗争中的勇敢精神和先锋作用,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使命;感受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思想大解放,它的两面旗帜就是“民主”与“科学”,新时代的青年必须增强民主与科学意识。

  【教学重难点】

  1.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影响。

  2.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设问导读

  1.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陈独秀等人为什么要掀起新文化运动?

  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讲述:

  新生的中华民国很快陷入政治混乱的局面之中。一部分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仅有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足以救中国,必须启发国民新的伦理道德意识,培养国民的独立人格,彻底荡涤封建旧文化的毒害,进行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

  (2)说出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和领袖人物。

  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

  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并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正式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

  领袖人物: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等。

  (3)从政治、经济、思想三方面分析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政治:帝国主义加紧侵略;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

  经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思想文化: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袁世凯掀起了尊孔复古的逆流。

  2.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

  (1)说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并教会学生概括:

  ①新文化运动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②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③新文化运动也是一场文学革命。

  (2)新文化运动有何重要意义及局限性?

  意义: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

  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局限性:尽管新文化运动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它仍然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3)如何认识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①为新文化、新思想的传播与普及提供了载体。②推动人们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③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酝酿和发动作了思想文化方面的准备。

  不过,新文化运动中的先进分子,大多有一些偏激情绪,对东西方文化的看法,存在着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偏向,这种看法一直影响到后来。

  但是它的积极性是主要的,占主导地位。新文化运动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思想解放运动,它高举民主和科学的大旗,引导人们同封建专制和封建思想展开彻底的斗争,打破了传统的精神枷锁,促使人们更加积极地追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老师小结: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这标志着新文化运动兴起。运动主要内容是“四提倡,四反对”,即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陈独秀等先进的知识分子抨击尊孔复古思想,在社会上掀起了生气勃勃的思想解放运动,推动了历史的进步。

  二、合作探究

  1.请为陈独秀、胡适、蔡元培、鲁迅等人的照片配上解说词。

  解说词:(1)陈独秀: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并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正式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1917年初,陈独秀接受新任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的邀请,出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2)胡适:胡适提倡白话文,是因为白话文的形式适合新思想、新文学的内容。他是要使白话文成为新的文学形式。(3)蔡元培:蔡元培是著名民主革命家和教育家。1916年出任北大校长,提出“兼容并包”,他在学术上实行“兼容并包、百家争鸣”的方针。(4)鲁迅早年留学日本,1918年初参加《新青年》的编辑工作,毛泽东称赞他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被称为“民族魂”。《狂人日记》是他的第一篇白话小说。

  2.新文化运动“新”在哪里?应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

  (1)内容新:新文化运动提倡新道德、新文学、提倡科学、民主。(指出:新文化运动以“民主”“科学”为旗号,以儒家传统道德为其矛头所向,以新文学为其进行思想解放斗争的工具,深刻地批判了封建正统思想,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为中国民主革命的胜利开辟了新的天地。)(2)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三、课堂小结

  本课学习的内容,可概括为:一份刊物,两个口号(旗帜),两个主要阵地,四个代表人物,四个提倡等。

  新

  文

  化

  运

  动

  兴起标志

  口号

  主要阵地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民主”“科学”

  《新青年》和北京大学

  代表人物

  内容

  意义

  科学的洗礼;为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四提倡,四反对”

  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接受了一次民主与

  四、课后作业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

  请回答:

  (1)引文摘自谁写的什么作品?

  鲁迅;《狂人日记》。

  (2)作者当时在参与什么运动?与他同时参与运动的主要人物还有谁?

  新文化运动。陈独秀、李大钊、胡适等。

  (3)这场运动的口号是什么?主要内容是什么?

  民主、科学。主要内容: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4)简要说出这场运动的性质。

  中国近代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先生”(指民主)“赛先生”(指科学),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两位先生才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1)陈独秀等进步的知识分子高举“德先生”和“赛先生”两面大旗,掀起了一场什么运动?

  新文化运动。

  (2)列举出两位该运动代表人物的名字。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举出两位即可)

篇五:新文化运动新在哪里概括性

  

  第9课

  新文化运动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了解新文化运动中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论著。

  2.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3.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分析,指导学生从历史背景出发,联系具体内容,分析其作用与影响,从而提高其分析问题的能力。

  4.通过指导学生阅读书中有关白话文的材料,培养学生对于历史新事物的鉴别和理解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采用讨论、列表等方式,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两面旗帜,从而增强在新时代条件下的民主与科学意识。

  2.感受新文化运动中主要代表人物在反封建斗争中的勇敢精神和先锋模范作用,激发学生高度的使命感。

  教学重点:

  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

  教学难点:

  本课难点是新文化运动为什么把斗争的锋芒指向孔教。引导学生阅读课本,从以下两个问题思考讨论:①北洋军阀尊孔并且要把孔教定为国教的目的是什么?②尊孔与从西方传入的民主、平等思想有冲突吗?使学生明确尊孔与独裁专制之间的关系,以及与当时西方自由民主平等思想的冲突,理解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必然会把斗争的矛头指向孔教。

  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模式学习借鉴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达标”的要求,采用六环节教学模式,即“目标定向----自学自练----讨论问难----精讲指导-----练习检测---检查反馈”。通过目标定向,引领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学什么?教师通过问题导学,点拨学生自学自练、论疑问难,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精讲点拨,帮助学生理解教材、明确知识点;学练检测,明确学得怎样?课堂上充分体现教师检查、引导、督促激励、评点的作用。

  学习方法:

  通过明确目标、问题导学,引导学生阅读课本,进行讨论,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最大限度的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展示新文化运动的四幅人物图片,问:哪位同学能说这些历史人物?

  导入新课:

  辛亥革命后,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成果,中国处在了北洋军阀的独裁专制统治之下,中国的前途在哪里?以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为首的知识分子,在思想文化领域领导了一场探寻中国出路的新文化运动。

  过渡语:(展示《青年杂志》的封面,过渡到本课第一个大问题)同学们,此图是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的《青年杂志》封面。它从第二卷起改称《新青年》杂志。从第四卷起,《新青年》改用白话文和新式标点符号,刊登新体诗。《青年杂志》的诞生,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一、《新青年》的创办

  自学指导一

  快速阅读课本41页第一段到第三段,回答下列1--3题:

  1、新文化运动是在怎样的历史条件下兴起的?(同桌讨论)

  2、新文化运动为什么把斗争的锋芒指向孔教。?(各抒己见)(提示如下)

  ①北洋军阀尊孔并且要把孔教定为国教的目的是什么?

  ②尊孔与从西方传入的民主、平等思想有冲突吗?

  教师点拨:

  1、A.中华民国建立后,从西方传入的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观念,受到知识阶层,尤其是青年学生的欢迎。

  B.窃取辛亥革命果实的袁世凯,为实现独裁和专制,在文化领域推行尊孔复古的反动政策,颁布《中华民国约法》,规定“国民教育,以孔子之道为修身大本。”

  C.从1915年起,进步的知识分子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通过对辛亥革命失败教训的认真思考,认定要建立名副其实的共和国,必须根本改造国民性。

  强调:学生会依据课本回答出以上三个方面。教师指出,这个问题也就是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可概括为两句话:一是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二是北洋军阀尊孔复古的反动政策。

  为加强理解教材,教师提出问题:①课本中的“国民教育,以孔子之道为修身大本”是何意思?②改造国民性,当时的国民性又是指什么?(教师简单解释即可)。

  2、西方的民主平等的新思想与北洋军阀实行的独裁专制的旧思想发生了激烈的冲突。尊孔的目的是实行独裁和专制。所以,新文化运动要反对北洋军阀的独裁专制统治,就必须把矛头指向孔教。所以,新文化运动是一场反封建的斗争。

  动脑筋:

  “新文化运动是几个青年凭空造出来的”。判断一下,这种说法对不对?(分小组辩论)

  教师点拨:

  不对。窃取辛亥革命果实的袁世凯,为实现独裁和专制,把孔教作为工具。这是违背民主潮流的倒行逆施,必然会遭到全国人民的反对,陈独秀等人发起的新文化运动,正是全国人民反封建斗争的集中体现,是符合历史发展的进步潮流的。

  自学指导二

  快速阅读课本41页第三段和42页第一段,回答下列1--4题:

  1、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有哪几个?你能说出新文化运动兴起的主要标志吗?

  2、新文化运动的旗帜和主要阵地是什么?

  3、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4、阅读42页红体字及四幅图片,想一想你最喜欢谁?为什么?他的哪些精神值得你

  学习?

  教师点拨:

  1、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是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的主要标志是《新青年》杂志的创办。

  2、新文化运动的旗帜是“民主”和“科学”。

  强调:“民主”和“科学”也是新文化运动的口号。(什么是民主?什么是科学?民主:指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和民主思想。科学:指自然科学及看待客观事物的科学观点。

  提倡民主和科学在今天过不过时呢?新文化运动倡导的思想,在今天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仍具有现实的意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为《新青年》杂志。

  3、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有: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学法指导:组织学生“接龙”,当堂掌握“四提倡、四反对”引用语文科关于“反义词”的概念,练习“对号入座”。

  4、言之有理即可。精神紧扣着反封建斗争中的勇敢精神和先锋模范作用。并以此进一步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我们作为二十一世纪的青少年,应当学习和继承新文化运动先

  驱者们那种勇于探索,与时俱进,追求真理的精神,将民主和科学的两面大旗举得更高,努力学习,为祖国的发展做出贡献。

  过渡语:(过渡到新世纪的曙光)

  我们一般把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为“四提倡、四反对”,可是从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后,新文化运动又增加了新的内容,即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这使得新文化运动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二、“新世纪的曙光”

  自学指导三

  快速阅读课本42页最后一段和43页2段,回答下列1--3题:

  1、什么事件的发生,使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看到了“新世纪的曙光”?

  2、你知道当年引进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人物、刊物和文章吗?(组织学生“接龙”),3、你怎样认识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提醒学生要一分为二的分析)

  教师点拨:

  1、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使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看到了“新世纪的曙光。”

  指导学生读42页竖黑体字——摘自《庶民的胜利》。

  2、当堂掌握陈独秀及创办的刊物,李大钊及其文章。

  学法指导:(强调“钊”字的读音和写法;强调“庶”字的读音和写法。并让学生写一写。)

  3、A.意义: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B.缺陷:新文化运动中也有对东西文化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这一直影响到后来。

  各抒己见

  新文化运动的前期和后期在内容上你认为发生了哪些变化?

  教师点拨:

  前期: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化,反对旧文学。

  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活动探究

  阅读分析:

  有人说:“胡适所主张的文学革命只限于文体形式方面的改良。”请阅读下面胡适写的两段文字,在小组里,谈谈你对上述意见的看法。

  1.“我们也知道单有白话未必就能造出新文学;我们也知道新文学必须要有新思想作里子。但是我们认定文学革命须有先后的程序:先要做到文字体裁的大解放,方才可以用来做新思想、新精神的运输品。“教师点拨:

  教师可以通过“画外音”形式进行启发引导,帮助学生理解原文意思。然后,在提问时采用“剥笋法”层层分解。例如:他主张新文学要首先解放什么?他还主张新文学要反映什么内容?他这些主张都实现了吗?等等。最后,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归纳——他主张的文学革命,首要任务是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同时也注意到文学作品的内容必须反映平民中的社会问题。这些在今天都已经成为现实。但是,他没有进一步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案,只停留在改良的层面上,并没有主张彻底的革命。

  学有所悟:

  “提倡民主、科学和新道德”属于思想革命,“提倡新文学”属于文学革命。所以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思想革命决定了文学革命的方向,文学革命则扩大了思想革命的影响。中国人民为寻找更好的出路,马克思主义就被引进到了中国。

  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从此,中国的先进分子用马克思主义为精神武器,教育和组织人民,将革命推进到一个新时期。新文化运动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一批激进的民主主义者逐步转变为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从而为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奠定了基础。

  分组讨论下面内容,判断一下,下面两种说法对不对?

  教师点拨:

  强化学生认识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并且为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奠定了基础。

  巩固小结:根据所学本课内容完成下列图表

  学法指导:先让学生看书,复习5分钟;独立完成下表。

  新文兴起标志

  化运旗帜

  动

  主要阵地

  代表人物

  内容

  前期

  后期

  意义

  一、《新青年》的创办

  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

  2、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①标志:《新青年》的创办

  ②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③旗帜:“民主”“科学”

  ④主要阵地:《新青年》杂志

  ⑤基本内容:四个提倡、四个反对

  二、新世纪的曙光

  1、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2、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

  板书设计:

  篇一:八年级物理下册

  压强教学设计(2012新版)新人教版

  《压强》教学设计

  【设计思想】

  本设计在引导学生探究物理知识的同时,渗透以人为本的培养理念,让“研究性学习”走进课堂,增强课堂教学的开放性、民主性,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理解压强的概念、公式、单位,并通过实验操作的方法加深理解。在教学方法上采用了观察法、探讨法、演示实验法、训练法,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

  【教学内容】

  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一节压强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压力的概念和方向,理解压强的概念、公式、单位,并能应用压强知识进行有关计算,知道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制定计划、设计实验、操作实验、观察实验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论证、概括出规律性结论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探究实验中,体会到客观规律的可认识性和有效的利用规律,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积极研究探索科学知识的精神。

  【学情与教材分析】

  1.

  学情分析

  对于初中二年级的农村学生在知识和能力等方面都不相同,这年龄段的学生具有好奇

  好动

  好胜心理特点,且大多思维活跃,可塑性强,学习积极性高,平时由于注意激发学生的认识需要,使学生对物理有兴趣,学习有信心,且课堂气氛好,师生配合融洽。

  2.

  教材分析

  压强的概念是贯穿本章的核心概念,是本章后三节的基础,教材的编写采用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思路.压力和压强的概念及培养学生研究问题和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本节的教学重点,用压强知识解释和解决问题和制定计划、设计实验、分析、论证、交流、评估、最后概括出规律的方法的掌握,是本节的教学难点.【教学准备】

  钢直尺、砝码盒、钩码盒、气球、小桌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展示两幅图片:

  1.

  啄木鸟

  2.

  鸭子

  请同学们从图片中总结出各自的特点

  示问:如果把啄木鸟的嘴换成鸭子的嘴、把啄木鸟的脚换成鸭子的脚,会出现什么现象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道理。

  二、新课教学。

  1、展示本节课学习目标

  2、对物体受力分析得出压力

  ①小孩对地面的压力(如图)

  结论:小孩垂直压在地面上

  ②图钉对墙壁的压力(如图)

  结论:图钉垂直压在墙面上

  ③木块对斜面的压力(如图)

  结论:木块垂直压在斜面上

  总结三条结论:

  小孩垂直压在地面上的力

  图钉垂直压在墙面上的力

  木块垂直压在斜面上的力

  得到压力的概念: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3、练习画出压力的示意图并与重力进行比较

  对比项

  名称

  施力

  受力物体

  物体

  方向

  两者关系

  重力

  压力

  分析归纳:课本受到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桌面受到压力的施力物体是课本。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压力的方向是垂直于接触面的。

  4、练习

  5、分析压力的作用效果

  分析图片,学生活动:从课桌上的器材中,做出能够说明压力作用效果的实验。

  6、提出问题: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学情预设:学生的猜想可能是多种多样的,教师要针对实际情况做好引导工作,为引入演示实验做好铺垫。)

  学生猜想: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和压力的大小有关,或猜想还与其他什么因素有关。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猜想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两个因素有关。所以,用控制变量法,控制受力面积相同,研究压力大小对作用效果的影响;再控制压力相同,研究受力面积大小对作用效果的影响。

  学生自行实验:利用桌上的实验器材

  〔设计意图:把砝码盒和钩码盒分别放在小桌所产生的压力大小不同,但小桌的受力面积相同,因此,可以比较出压力的大小对压力效果的影响;把反放能保证压力相同而受力面积不同,可以得出受力面积对

  压力作用效果的影响。〕

  课件回顾实验,学生分析

  分析论证: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当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学生活动:判断压力作用效果的明显程度,进而转入压强的学习。

  7、压强的学习

  物理学中,把单位面积上所受到的压力大小叫做压强。压强的计算公式为:

  p=

  。(p表示压强,f表示压力,s表示受力面积。)

  压强的单位是由压力和受力面积的单位组成的复合单位,写作“n/m”,物理学中称为帕斯卡。帕斯卡是非常小的单位;我们把三粒芝麻压成粉,均匀地分布在1cm的面积上,所产生的压强约为1pa。

  实际应用:比较芭蕾舞演员和大象所产生的压强。

  例题:比较图中芭蕾舞演员足尖对舞台的压强和图中大象对地面的压强.哪个大?已知:(1)对演员来说

  (2)对大象来说

  求:芭蕾舞演员对地面的压强p1,大象对地面的压强p2.比较可知,芭蕾舞演员虽小,但是她对地面的压强却远大于大象对地面的压强。

  〔设计意图:通过对压强的相关计算进行练习,加强对于压强知识的进一步掌握和应用.〕

  交流与讨论:

  3.

  压强的增大与减小。

  提出问题:怎样才能增大压强?怎样才能减小压强?

  分析归纳: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可以增大压强;受力面积一定时,增大压力可以增大压强。

  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可以减小压强;受力面积一定时,减小压力可以减小压强。

  应用:(1)把两个核桃同时放在一只手上捏,由于两个核桃互相挤压,其接触面积非常小,产生的压强很大,很容易把核桃压开。

  (2)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功”,它的科学道理是什么?

  答: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

  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的应用:钉子、箭头、刺刀、长矛等。

  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的应用:建筑物的地基、载重汽车的轮子比普通汽车的轮子多、学生的书包做成双肩背且背带做得比较宽。

  三、课堂反馈。

  判断下列事例是增大压强还是减小压强,并指出各是采用什么方法?

  221、用来割麦子的镰刀用久了要磨锋利才好使

  2、建房时要先筑起比墙宽的墙基

  3、把图钉按在墙上时要用力压

  4、载重汽车要用多个轮胎

  5、在固定螺丝的螺母时垫一个较大的垫圈

  四、课堂小结。

  一、压力:

  1、定义:物理学中把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

  2、压力的作用效果:

  (1)与压力的大小有关(2)与受力面积有关

  二、压强:1、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

  2、公式

  3、单位

  4、增大和减小压强

  五、现实问题考虑

  如何自救:

  一小孩在冰面上行走时,突然发现冰面将要破裂,这时他应该如何自救呢?请你们一起帮他想想办法。

  【设计思路】

  1.

  本节从学生常见的但没有思考过的现象引入新课,意图引起学生的学习物理兴趣;再介绍压强的铺垫重点知识压力,通过对四个图例的分析来理解压力的的概念;提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问题,用演示实验的方法进行探究;为了描述压力的作用效果,用类比的方法引入压强的概念;之后对压强的相关计算进行练习,并口头解释压强现象,解决课前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寻找增大与减小压强的方法,突出物理学是描述自然现象,解决实际技术问题的学科。

  2.

  在教学过程中总是鼓励学生积极动脑,通过演示实验的活动,学习物理概念和规律,体验科学的乐趣,了解科学方法,获取科学知识逐步树立科学创新精神。

  3.

  本节课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获得结论,培养了能力,使学生能够主动学习,课堂气氛活跃,对物理

  篇二:八年级物理《压强》教学设计

  第八章

  第一节

  压强

  篇三: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第九章第一节压强教案

  第九章第一节压强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压力的概念和方向,理解压强的概念、公式、单位,并能应用压强知识进行有关计算,知道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制定计划设计实验、操作实验、观察实验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论证、概括出规律性结论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探究实验中,体会到客观规律的可认识性和有效的利用规律,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积极研究探索科学知识的精神。

  教学重点:压强概念的理解.

  教学难点:压力与受力面积的正确理解.

  教学方法:

  探究法:通过学生自己独立的探究活动.观察现象.收集数据.分析比较获得对压强概念深入的理解.

  比较归纳法:通过对具体现象、事例的对比、比较,提出问题,并通过研究归纳出一般的结论.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知识点复习

  1.

  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2.

  什么是重力,重力的三要素,重力的示意图。(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做重力)(大小:g=mg;方向:竖直向下;作用点:物体的重心)

  二引入新课:

  3.同学们自己分别用笔尖和笔帽扎手,体验有什么不同的感觉。

  [师]请同学们想想:

  人在雪地上,对雪地的压力差不多,为什么一个人陷了下去,而另一个没陷下去?蝉为什么可以将尖尖的口器插入坚硬的树皮中?笔尖和笔帽扎手时的感觉为什么会不一样?[生]用笔尖扎手会感到很疼,蝉的口器能插入很硬的树皮中,是因为笔尖和蝉的口器都很尖。

  [生]我认为上面的那些现象都是力作用的结果

  [师]请同学们分析,人站在地面上、板擦或粉笔盒放在水平的桌面上时,人对地或粉笔盒对桌面的作用力的情况.

  [生]人站在水平地面上,对地面有一个向下的作用力,扳擦或粉笔盒放在水平桌面上时对平桌面也有向下的作用力,作用力的大小应等于物体的重力.

  [师]当我们要将钉子钉人墙面或将一枚图钉按在墙上(也可请一名同学演示,感觉)时.钉子对墙面的作用力的情况又是怎样的呢?[生]按图钉或钉钉子的时候.钉对墙面有垂直于墙面的作用力.

  [师]同学们刚才谈到的几种力的情况,它们有共同的地方吗?[生]不论是对地面、桌面的力还是对墙面的力,它们都是垂直作用在接触面上的.作用点在

  地面或墙面(接触面)上.

  [师]我们把这种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演示]静止在斜面上或从斜面滑下的物体.

  [师]请同学们分析物体对斜面的压力.练习画出压力的示意图并与重力进行比较

  f=gf≠gf与g无关

  [生]物体对斜面的压力垂直作用在斜面上.

  分析归纳:课本受到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桌面受到压力的施力物体是课本。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压力的方向是垂直于接触面的。

  通过分析学生应明确,有些压力是由于重力的作用产生的.但大小并不一定都等于重力,只有放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力大小才等于重力.在很多情况下压力和重力无关,压力不是重力.

  板书1.压力:

  (1)定义: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力叫做压力。

  (2)方向:与被压物体(即受力物体)的表面垂直,指向被压物体。

  (3)作用点:在被压物体表面

  (通过分析学生应明确,有些压力是由于重力的作用产生的,但大小并不一定都等于重力。只有放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压力的大小才等于施力物体的重力。即f)

  压=g物。在很多情况下压力和重力无关,压力不是重力。

  练习:1.关于压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压力的大小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

  b.

  压力的方向一定垂直于物体表面

  c.

  压力的大小一定不等于物体的重力

  d.

  压力的方向有时可以不垂直于物体表面

  二,探究实验: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

  [师]同学们可以大胆猜想,有力就有作用效果。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呢?[生]力越大产生效果越明显.因此压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大小有关.

  [师]还有没有?

  [生]用笔尖和笔帽扎手时.用的力差不多大.可用笔尖扎得很痛.而笔帽则没有什么感觉,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大小无关。而是和力作用的面积有关.

  [生]我们认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压力作用的面积可能都有关系.

  [师]研究物理问题最好的方法就是实验.同学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大家可以通过实验来验证,实验过程:1.把小桌腿朝下放在泡沫塑料上(图甲);(注意泡沫塑料被压下的深浅)2.再在桌面上方一个砝码(图乙);(注意泡沫塑料被压深浅的变化)

  3.把小桌翻过来(图丙);(注意被压泡沫塑料被压深浅又有什么变化)

  实验结论:

  1.

  比较甲、乙可知: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的效果越明显。

  2.

  比较乙、丙可知: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的效果越明显。

  3.

  思考:甲、丙可不可以比较?

  总结: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有关。

  三,压强

  [生]实验现象说明,每平方厘米面积所受的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生]也可以说压力的作用效果跟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力有关系。

  为了描述压力的作用效果我们物理学上引入一个新的物理量----压强

  ⑴压强是用来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师](2)定义物体在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力叫做压强既:每平方米或每平方厘米受到多大压力即用:压力/面积压强用符号p表示压强的计算公式:压强=压力/面积符号公式:p=f/s⑶计算公式:p=f/s(f=pss=f/p)

  符号的意义及单位:教师说明,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n),面积的单位是平方米(m2).由公式确定压强的单位就是牛顿每平方米(n/m2).人们给压强规定了一个专门的单位叫帕斯卡,简称帕(pa),这是为了纪念法国科学家帕斯卡在物理学方面作出的杰出贡献.

  [师]帕斯卡是一个很小的单位,实际中还常用千帕(kpa),兆帕(mpa)[强调]一张报纸平放时对桌面的压强约0.5pa。一颗西瓜子平放在桌面上,对桌面压强约20pa。成年人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1.5×104pa在压力一定的情况下。增大受力面积,压强减小;减小受力面积,压强增大.

  在受力面积一定的情况下,增大压力.压强增大;减小压力,压强减小.

  ⑷理解:①公式中的f表示压力而不是重力。只有物体放在水平面上时被压物体所受压力才等于施力物体的重力,此时:p=f/s=g/s=mg/s。当物体为规则的柱状物体(例圆柱体、长方体、正方体等)放在水平面上时:(适用于填空、选择题中的柱状的固体时可直接用p=ρ物gh)p=f/s=g/s=mg/s=ρ物vg/s=ρ物shg/s=ρ物gh(p=ρ物gh)②公式中的s为受力面积,是指两物体相互接触的那部分公用的面积。

  ③p=f/s适用于固体、液体、气体压强的计算。

  ⑸单位:1pa=1n/m2。1m2=102dm2=104cm2=106mm2⑹物理意义:在面积为1m2的物体上受到的压力为多少牛。例如:一张报纸对桌面的压强约是0.5pa,表示在面积为1m2的桌面上受到的压力为牛。a练习:

  ⒈一个质量为40kg的中学生,它每只脚着地的面积为120cm2,他走路时对地面的压强和他站着时对地面的压强。

  2⒉芭蕾舞演员的体重为475n,接地面积为9.5cm,一只大象体重为60000n,每

  只脚掌面积为600cm2,比较芭蕾舞演员足尖对舞台的压强和大象四脚着地时对地面的压强哪个大?

  4.

  某同学用100牛的力将一块砖压在竖直的墙壁上,砖与墙壁的接触面积为20平方厘米。则砖对墙壁的压强是多大?

  强调:(1)在计算的过程中各单位一定要换算成国际单位。(2)要弄清受力面积的大小.例1中学生行走时始终有一只脚着地.故受力面积为一只脚的着地面积.而

  大象四只脚站立时,受力面积则考虑四只脚着地时的面积.(3)还要注意题中压力的大小就是重力的大小.但不是任何情况下,压力的大小都等于重力。b练习:

  1.

  关于压强10pa的理解,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1m2受力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是10nb.1m2受力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是10pac.10m2受力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是1nd.10pa=10m2/n2.

  关于压力和压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压力在数字上总等于物体所受重力b.

  压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c.

  压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受力面,指向受力物体

  d.

  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力越小,压强就越小

  3.

  关于压力和压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物体的质量越大,对受力面的压力一定越大

  b.

  压力越大,对受力面的压强越大

  c.

  受力面积越小,产生的压强一定越大

  d.

  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产生的压强一定越大

  4、关于压力和压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压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b.压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支持面的c.物体的重力越大,对支持面的压力一定越大

  d.压力大,压强一定大

  四、怎样减小或增大压强

  [师]同学们对压强已有了一定的了解。是不是可以解释教材开头两幅照片中看到的现象呢?[生]蝉虽然很小。力量不会太大.但它的口器非常尖,和树皮的接触面积很小,单位面积上的压力即压强就会很大,因此能插入树皮.

  [生]骆驼虽然身体庞大笨重.但它有四只大脚掌,踩在地上时,地面上单位面积上受的力即压强不会很大.因此,即使在沙漠行走也不会陷进去.

  [师]任何物体能够承受的压强都有一定的限度,超过这个限度,物体就会被损坏.因此生产、生活中。有时需要增大压强,有时又需要减小压强.如何改变压强的大小呢?[想想议议][师]请同学们看教材p68的三幅图.讨论人们是要增大压强还是减小压强,用的是什么办法?[师]同学们一定还可以举出生活中许多增大压强或减小压强的例子.大家可以互相讨论.

  [生]常用的刀和剪都有一个很薄的刃.这是为了增大压强.

  [生]不论是钉子还是大头针、图钉做得很尖,这也是为了增大压强.

  [生]载重的大卡车上装有许多很大的轮子,滑雪者的滑雪板做得又宽

  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的应用:钉子、箭头、刺刀、长矛等。

  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的应用:建筑物的地基、载重汽车的轮子比普通汽车的轮子多、学生的书包做成双肩背且背带做得比较宽。又长,这些都是为了减小压强.

  [师]请同学们从举出的这些刨子中.归纳出改变压强的方法有哪些?[生]压力一定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改变受力面积的大小改变压强;受力面积一定时.用改变压力的大小改变压强.

  ⒊增大压强和减小压强:

  ⑴增大压强的方法:

  ⅰ压力不变,减小受力面积。例:细线可以切割皮蛋、图钉头很尖、刀口磨得很锋利;ⅱ受力面积不变,增大压力。例:打桩机的气锤很重;

  ⑵减小压强的方法:

  ⅰ压力不变,增大受力面积。例:铁轨铺在枕木上、载重汽车轮多而宽、石雕像有宽大的底座、坦克有履带、螺丝放垫圈、宽带的书包、人坐沙发与坐硬凳

  ⅱ受力面积不变,减小压力,例如:书包中的书太多时,对肩的压强很大,这时可取出几本书,减小书包对肩的压力从而改变压强。

  c压强练习:

  1.

  下面措施中,属于减小压强的是()

  a.

  拧螺钉时,在螺母下面垫加一个较大的平面垫圈

  b.

  缝衣针的针尖做得很尖

  c.

  纸盒包装饮料常配有一根一端很尖的塑料吸管

  d.

  房屋的地基比墙宽

  2、下列事例中,属于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的是:()

  a、铁路的钢轨不直接铺在路基上,而是铺在枕木上

  b、书包带宽的比窄的背在身上舒服

  3、人在烂泥地上走,脚会陷进泥里,如果在烂泥地上垫上一块木板,人在木板上就不会陷下去,这是因为:()

  a、对地面的压力增大b、对地面的压强增大

  c、对地面的压力减小d、地面受力面积增大,压强减小

  4、正方体金属块放在水平桌面上,若从高度的一半处将它

  沿水平方向切开,如图,并将上半部分拿走,则剩余部分对

  桌面的压力、压强与原来相比()a.

  压力减半,压强减半b.压力不变,压强减半

  c.压力减半,压强不变d.压力、压强都不变

  5、一个质量为2t的四轮轻型吉普车,每个车轮与地面的接触面积是0.05m2,求吉普车在水平公路上行驶时对面产生压强。(g=10n/kg)

  四、板书设计:

  压力:垂直压在物体表面的力叫压力

  意义: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的压力叫压强(p)

  压强:公式:p=f/s单位:pa1pa=1n/1m2五、小结:

  1.压力:是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压力不是重力。

相关热词搜索: 新文化运动新在哪里概括性 新文化运动 概括性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顶伦文库网 2019-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顶伦文库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顶伦文库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豫ICP备1902165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