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几点建议
黄山实验小学
张
静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加强与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动员社会各方面共同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作良好社会环境”。“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德育为先。为加强我校的德育工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大力营造学校教书育人、服务于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的良好氛围,形成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德育机制,联系学校实际,我想就学校德育工作,提出如下建议:
一、全体教职员工要与时俱进,提高认识,始终坚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把培育人作为自己的自觉行动
作为教育者,我们应当站在民族的未来与发展、培育“四有”新人的高度来认识学校德育工作。深刻认识到德育工作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有着密切的不可分割的联系。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育“四有”新人。因此,全体教职员工必须牢固树立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
的意识,从自己的本职工作做起,而不仅仅把学校的德育工作当成是学校德育部门的事。在学校形成教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德育机制。
具体工作中,班主任、辅导员要充分开发与利用校内外德育资源,通过多种渠道与环节实施德育。校长与教师都是德育工作者,应努力做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等所有工作要落实德育要求,努力做到教书育人、实践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应当完善德育评价,改变德育评价过分注重认知的弊端,建立学生社会服务与实践经历的德育评价机制。
学校应重视校风、教风与学风建设,美化校园环境,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以形成良好的育人环境与氛围。同时,要积极争取社会对学校德育工作的支持,为德育工作的健康开展创造条件,净化教育环境,完善社区公共活动设施,开放德育活动场所,开办家长学校等,以形成德育的社会合力。
二、成立学校年级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全面开展育人工作
各年级成立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年级德育工作计划,落实班级育人小组及后进生的转化等工作。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德育,做到德育目标自主化。每学期开学,第一节班会课,让学生展开以学期德育活动为主题的大讨论,先查找班级存在的问题,然后再看学生自己的德育水平,再最终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最后共同决策制定出本学期的班级德育活动计划。由于这些活动都是学生自己制定,自己参与
组织策划,同学们往往都能自觉执行,从而达到德育自主化。另外,还可以让学生制订个人自主管理目标,先让同学写出自己的优点,然后写出自己的弱点,再让同学根据自己的实际,写出自己的本学期德育目标,每个人给自己制定的这些小而具体的自我管理目标具有很强的可行性与操作性,同学们都能自主执行。德育内容生活化。就是要把学生的日常生活,创造性、多元化地展示出来,让学生在生活中提升自己的德育素养。如学生在路上不下自行车,或装着没看见,针对这一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让学生懂得礼貌的真正意义。
三、成立以班主任为核心,科任教师参与的全员育人小组
各年级根据班级与科任教师的实际,成立以班主任为组长,科任教师为成员的全员育人小组。形成全员参与,齐抓共管的德育新机制。育人小组成员要积极配合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定期召开全员育人工作例会,分析班级学生生活、学习、思想等方面的情况与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研究对策,有针对性的加强班级管理与教育教学工作。
具体工作中,要积极开展适合学生特点的组织活动;定期召开主题班会与班主任工作座谈会;狠抓学生生活这一薄弱环节,建立家长、生活老师与班主任的联系桥梁;严格学生纪律管理,完善卫生承包制度;搞好各学科、各年级的协作,树立全校一盘棋的思想;成立以德育主任为首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层层落实德育责任;实现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要把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政治方向德育与以养成德育为
核心的行为习惯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主旋律常抓不懈,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开展有意义的活动;召开各种类型的家长会、学生座谈会,征求对学校、年级的意见,改进工作,相互沟通,共同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结合日常操行评定,加强养成教育。
四、班级育人实行德育导师制
德育导师制是指将学校班级德育的诸多目标、任务分解到担任“导师”的任课教师身上,“导师”既教书又育人,既管教又管导,形成整体合作,优化班级管理教师群的一种班级管理新模式,也是一种亲情化、个性化德育模式。教师与学生交往过程中,教师的智慧,为人师表的举止,对学生所起的示范作用,从而使学生在内心深处产生敬仰、崇拜乃至模仿行为;优秀学生对其他同学的榜样激励,使同学暗暗地使劲追赶;社会实践与劳动过程中体验到的自豪感与满足感;在帮助他人过程中所获得的快乐等等都是一种十分积极的自我教育与十分有效的人生观实践活动。
五、坚持教书育人,把德育寓于各学科教学之中,贯穿于教育教学各个环节
学科教学是德育工作的主渠道。学生的道德品质、信念、意志、爱心,都是在教师的教学与生活过程中潜移默化的传给学生的。德育工作与教学相结合,在服务于教学并在教学为中心的前提下,努力拓宽学校德育工作的空间,是做好德育工作的新思路。因此,各科任教师要把德育作为课程教育的重要内容与目标,根据本学科特点在教学全过程中实施德
育。实施学科德育要把增知明理、陶冶情操、立志厉行作为关键环节。教师要将如何在学科教学中实施德育写进教案,潜移默化的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
全校的教职工要担负起教书、管理、服务的工作责任,以自身的政治立场、治学态度、言谈举止、思想品德来潜移默化学生,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教书育人,要求教师在授课时根据学科的内容与科学,适当地选择德育内容,有机地加以渗透,使学生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中受到教育。管理育人,要求党务、行政管理部门与人员所制定的各种条例、规定、办法有利于德育目标与贯彻落实。服务育人,要求服务工作做到物资供应及时,环境条件优化,服务质量不断提高,使学生受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良好品德的感染与教育。
六、加强团队组织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团队活动
丰富多彩的团队活动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学校团委、少先队要根据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结合学校实际精心策划,周密组织各种生动活泼,特色鲜明的团队活动。团队活动必须主题明确,在活动组织上,坚持发挥教师指导作用与发挥学生主体性相结合;在教育对象上,坚持面向组织成员与面向全体学生相结合;在活动内容上,坚持继承与发展相结合;在活动特点上,坚持教育性与趣味性相结合。
在面向全体未成年人开展工作的同时,把关注的目光更多地投向特殊青少年群体,展开更有针对性的工作。面向困难单亲家庭子女,建立“低保家庭助学制度”、开展“一帮
一助学”活动。面向行为偏差、心理偏差的青少年,开展“爱心助成长”活动。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使得这些特殊青少年群体能够感受到团队组织对他们的关爱。
我为教育献言献策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11级2班
高静璐
1105100391我为教育建言献策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人们的物质生活将日益丰富,人们将更加注重精神享受,而心理健康是人们享受高质量的重要前提和必要基础。因此,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心理健康必将更受重视。
便学生能快乐生活,具备应对全面小康社会的各项能力
如何使学生能够快乐生活,拥有积极的情绪体验,具备应对全面小康社会的各项能力,必须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积极探索,勇于创新。
1、变"苦学”为"乐学",让学习成为一种享受,使学生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
毫无疑问,作为学生,其主要任务是学习。在我国中小学教育中,课业负担重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很多学生缺乏对学习的内在的兴趣,很多学生都不喜欢学习,学习成为了一种负担。学生在一种不快乐的消极情绪的体验中度过学生时代。而全面小康社会将是一个终身学习的社会,在知识爆炸的时代,学习将成为每一位社会成员走向社会的通行证。如何激发学生的内在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会学习,形成终身学习的心向,这就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思考的问题。学习心理辅导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如何让学生热爱学习,能快乐地学习,这一点很值得我们思考。心理健康教育是全员心
育,课堂教学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渠道之一。因此,我们应该利用课堂教学,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来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乐趣,拥有积极的情绪体验,这也是全面小康社会中注重精神享受的一个切切实实的体现。
2、拥有管理情绪的能力
情绪健康是心理健康的很重要的标志,拥有积极的情绪体验也是高质量精神享受的一个重要标志。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我们难免会碰到不顺心的事,可能就会产生不良情绪,我们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做情绪的主人,使我们的心理更健康。我们要通过多种途径,让学生学会积极的认知,尽量避免消极情绪的产生。当消极情绪产生之后,要让学生积极面对,学会化解消极情绪的方法,并能正确运用心理防御机制。这样,能让学生有尽可能多的积极情绪的体验,而且当产生消极情绪时,能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使自己早日从消极情绪中走出来。
3、应对挑战,具有自我激励的能力
全面小康社会里,社会竞争将会越来越激烈,每一位社会成员都会面临更多的机遇与挑战。因此,每一位社会成员都应该有应对挑战的能力,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就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同时,为了使学生更好开发潜能,具有更大大发展空间,就需要培养学生自我激励的能力。一个人只有自我激励,才会保持旺盛的精神,强大的内驱力,不断向既定目标情趣,走向自我完善和自我潜能的最
大限度的开发。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过程中,应让学生学会不断激发新的合理需要,让学生注意兴趣、爱好的培养,能让学生强化并优化动机,这样,能让学生更加具有自我激励的力量。
4、让学生具备承受挫折、勇往直前的能力
在全面小康视野下,加强对学生承受挫折能力的培养,已是一件很紧迫的事。在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通过帮助学生正确看待挫折以及避免挫折的方法,和指导学生建立科学的心理防御机制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能让学生以积极的眼光来看待挫折,并能从挫折中找到前行的力量,为今后的发展奠定更好的基础。
5、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全面小康社会更加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国外部分国家如日本、韩国的教育改革,已经很好地印证了"心理健康教育是创新教育的具体实践"这一观点。也就是说,我们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在很大程度上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因此,在我们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中,要以培养全面小康社会所需要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社会成员的目标,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尝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三、方法和途径创新:多管齐下,注重学生的主体参与
在全面小康视野下,我们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及目标的重新定位之后,很关键一个环节便是通过何种途径和方法把心理健康教育落到实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可以多种多样,不同学校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灵活选择、使用,注意发挥各种方式和途径的综合作用,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应勇于创新,积极探索有效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1、营造良好的学校心理环境
2、加大宣传力度,使学生科学认识心理健康教育
3、针对学生需要,创新各项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4、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形成合力
建议理由和依据: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为我们今后社会的发展描绘了宏伟的蓝图。在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心理素质无疑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人们的物质生活将日益丰富,人们将更加注重精神享受,而心理健康是人们享受高质量的重要前提和必要基础。因此,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心理健康必将更受重视。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从全球范围看,各类心理行为问题的发生率都呈上升趋势,精神疾病将成为社会疾病总负担的首位,其中尤以
抑郁症为重。在这样的一种背景下,如何让学生在全面小康的社会里保持更佳的心理健康状态,享受高质量的生活,更加具有发展潜力,那么我们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做些什么,我们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如何使学生在全面小康社会里更好地发展提供什么样的支持,这是我们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应该积极应对的问题,同时也是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及全体教师应该深入思考的话题。我们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应积极创新,为学生在全面小康社会里更好地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由于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发展的历史并不长,很多人对心理健康教育缺乏理解,并没有真正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对培养面向未来的能应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的人才的重要作用。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并不是极少数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因此,应积极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特别是在全面小康视野下,心理健康教育更积极创新,以期更好发挥作用。这就是我把这条作为我为教育创新献一计的原因。
相关热词搜索: 我为教育献计献策建议小学 献计献策 我为 建议版权所有:顶伦文库网 2019-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顶伦文库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顶伦文库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豫ICP备1902165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