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

如何进一步加强学生民族团结教育5篇

时间:2023-05-01 10:55:05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如何进一步加强学生民族团结教育

  

  当代大学生如何维护民族团结,反对分裂

  我们的国家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的共同奋斗创造了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和璀璨文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情,民族工作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地区的稳定事关祖国边防巩固,社会长治久安;少数民族的发展事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没有少数民族的发展,就不可能有中华民族的振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族工作的根本任务,就是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中华民族是个大家庭,各族人民亲如兄弟姐妹。民族地区的进步和发展不但需要各族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开拓进取,也需要经济发达地区的帮助和社会各方面献计出力。各民族互相合作、互相支持,就能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增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反对国家分裂,是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责任;加强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是实现各民族团结和睦的基础。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在学校更应该引起高度的重视。在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时,按照教育部和国家民委以及学校的统一要求,主要采取课外活动的形式,采用团、队、班会,民族歌舞、民族团结故事会等方式,并积极配合学校的民族知识讲座,寓民族团结教育和文化娱乐、素质教育为一体,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民族团结与进步,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主旋律,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教学之余,也引导同学们一定要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教育,牢固树立“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引导同学们经过自己的努力,一定可以使维护民族团结成为良好的社会风尚,使每一个公民都能自觉地履行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神圣义务,同时也把它当作自己的一项应尽的义务

  有人说,维护民族团结是国家的事,与学生无关?

  这是绝对的错误的,不论是从个人,还是集体的角度去讲,维护民族团结,反对分裂都是每一个中华儿女应尽的责任与义务。维护民族团结的基础在于民族平等。

  没有地位的平等,民族团结无从谈起。团结是相互的,单方的团结是献媚。团结是利益上的双赢,不是单方面的忍让。民族团结是双方实力在现实地位上的反映,没有无用意的关心。

  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落实依法治国的需要;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需要;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维护社会稳定、和谐的需要。有利于贯彻实施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观。

  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各民族团结。有利于维护社会和谐的大好局面。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的我们应该如何维护民族团结,反对分裂呢?

  我觉得,当代大学生首先应具有爱国意志、民族意识,热爱我们的祖国,以作为中华民族的人为骄傲。同时努力学习将来更好地报答祖国,.关心国家大事,爱护国家的公共设施。具有社会公德,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同破坏国家统一、威胁国家公共安全的行为做坚决斗争,配合政府等国家机关的工作。作为二十一世纪的人才,一定要自信面对未来。在这迅速变迁的世纪,一定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跟上时代的脚步。

  和平和发展是时代的主题,和平时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和平的重要条件。民族的团结和稳定对祖国的和平和发展很重要;祖国的统一和独立,对国家的和平和发展很重要。从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来说。我国在各民族一律平等下的民族团结和祖国的统一,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也是历史和国家赋予每个人的神圣责任;同时,依据宪法规定,公民要认真履行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基本义务,自觉同一切危害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行为做斗争,一切危害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行为将受到国家法律的严厉惩罚。祖国统一和民族统团结,是国家的重要职能,也是我们的重要国策,更是一个艰巨的任务和艰难的历史过程。所有的地方都是国家的一部分,所有的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都要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这是我国各族人民的职责和义务

  大学生在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方面可以进行以下几方面的努力:

  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与文化习惯;参与乃至帮助不发达地区少数民族进行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建设与发展;同一切危害民族团结的言论与行为做斗争;做促进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的事等。

  中国采取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着力消除历史遗留下来的民族歧视和民族隔阂,促进各民族团结发展;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国的少数民族人口流动更加频繁,城市化、散居化趋势日益明显。为保障城市和散居地区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国家制定实施《城市民族工作条例》、《民族乡行政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切实加强服务与管理,重点帮助他们发展生产、改善生活,满足他们在节庆、饮食、丧葬等方面的特殊需要。

  在维护民族团结的实践中,国家既反对大民族主义,主要是大汉族主义,也反对地方民族主义.

  为妥善处置影响民族团结的矛盾和问题,中国坚持团结、教育、疏导、化解为主的方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避免事态扩大和矛盾激化。“国家维护法律尊严,维护人民利益,凡属违法犯罪的,不论涉及哪个民族、信仰何种宗教,都依法处理。”

  中国的民族问题是中国的内部事务。中国政府坚决反对和抵制一切外部势力打着“民族”、“宗教”、“人权”的旗号插手、干预中国的民族问题,严密防范和依法打击境内外各种恐怖主义势力、分裂主义势力、极端主义势力对中国的渗透、破坏、颠覆活动。

  大学生应该不为政治人物的挑拨离间所动,尽自己所能促进民族的互相理解,互相包容。求同存异,制造双赢远比强迫融合,粉饰太平要好得多。大学生理应站在时代的最前端,帮助各个民族包容理解,而非挑拨离间。一个和谐的社会需要容许不同,而非强制融合。大学生要为社会的和谐而竭尽全力。

  历史和现实表明,民族团结友爱,则政通人和、百业兴旺;民族冲突纷争,则社会动荡、人民遭殃。

  大学生应该都是有素质有文化的,少数民族和汉族之间存有误会和矛盾,那是因为名族之间没有好好的去了解和沟通,在大学,少数民族同学和汉族同学接触的应该会很多,大家多接

  触,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多,汉族同学就多了解少数民族的风俗,并且尊重少数民族同学的风俗习惯,有些汉族人的确是很歧视少数民族,这样,久而久之,少数民族的人总觉得汉族人歧视自己,所以名族之间矛盾就更深了,但如果在大学,汉族同学多关心关心少数民族同学,相信少数民族的同胞的心也不是铁做的,他们也会感受到汉族同学的关心和温暖,时间久了,大家一定会和睦相处的,少数民族的同学回到家乡,肯定会告诉家乡的人,汉族人其实也很友善,这样一来,不是起到了维护名族团结、社会稳定的作用吗?相信每个人都是热爱和平的,只希望每个民族的同胞都能够相亲相爱!一般的普通大学生对促进国家统一的影响力几乎为零。大学生要做的只是坚持正确的立场,反对一切危害“祖国统一”的言论与行为。

  作为新世纪的当代大学生要想所作为,就必须以提高大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为基本要求。只有切实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才能够符合高速发展变化的时代要求,担负起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因而我们当代当代大学生要着眼于自身的全面发展,认真学习党的十六大精神,用“三个代表”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提高自己的政治水平、政策水平和综合素质:加强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的学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积极倡导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反对、抵制各种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利己主义等腐朽思想:加强自身修养,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较强的法纪观念,提高心理素质,形成坚强的意志、健全的人格,克服价值观念混乱、理想信仰迷惘、政治意识淡化、道德行为失范的现象,在今后人生的奋斗的征途中,一定要坚持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实现自身价值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扎扎实实、认认真真地学习好本领,练好基本功,掌握新的知识,使自己成为理想远大、热爱祖国、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的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视野开拓、胸怀宽广的人,知行统一、脚踏实地的人,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奋斗不息,塑造无悔的青春!

篇二:如何进一步加强学生民族团结教育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加强民族团结教育

  新的历史条件下,做好新疆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斗争的工作,关键是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建设一支能够担当重任、经得起风浪考验的高素质的干部和人才队伍。这是提高党对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斗争领导水平的必然要求,是加强民族团结和维护国家统一的重要保证,是新疆长治久安的根本大计,也是新疆稳定和发展历史经验的总结。只有民族团结国家才能集中精力发展经济,才能发展政治文明,才能够发展精神文明,才能在世界民族之林中发挥重要作用。我们学校要培养德才兼备的教师、品学兼优的学生,第一个首要条件就是政治上要过关,在”稳定压倒一切”这个的工作前提下,无数经验表明,新疆只有加强民族团结才能求稳定促发展。因此加强民族团结教育是学校进行的重要工作。

  对少年儿童学生加强民族团结教育,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体现;是九年义务小学教育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基本任务之一;也是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重要举措;更是我们时代发展的需要。教育部和国家民委联合发布《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纲要(试行)明确了各年级的学习内容和重点:小学生要形成“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反对民族分裂”必要性的基本认识;在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面对一小撮民族分裂主义分子企图颠覆祖国的活动,加强对少年儿童学生进行以民族团结为主要内容的爱国主义教育尤为必要。

  第一,让学生知道我国各族人民友好团结,历史由来已久。

  自古以来,我国各族人民就和睦相处,友好往来,共同开发了祖国辽阔的疆域。他们的丰功伟绩将永载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史册。例如:在进行《我的家乡》(思品)一节教学时,教师就讲到了克孜尔千佛洞壁画,它不仅反映了汉唐时期佛教思想对新疆的影响,同时也见证了新疆自古以来就是祖国的一部分的历史。然后再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后面编排的“读一读”。这样做,不仅使学生知道我国民族团结历史悠久,而且有助于培养他们正确的唯物史观。

  第二,让学生懂得维护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团结,是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

  有些少年儿童学生认为,民族团结仅仅是大人们的事,是老师们的事,与我们学生无关。这显然是一种误解。教师在讲解第五册语文《我们的民族小学》时,就讲述了我国民族分布特点,就全国范围来看,绝大多数少数民族都与汉族杂居在一起,形成了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这是我国民族分布的一个显著特点。紧接着教师问这种空间分布特点说明了什么?这时学生思想高度集中,积极思考,在教师的开导下,终于得出了“各民族间的相互关系,他们之间相互影响,彼此团结,互相帮助,互相融洽,谁也离不开谁”的结论。可以说,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是各民族人民的共同事业,要靠各民族人民其中包括我们少年儿童学生的共同努力。可见,维护民族大团结,谁也不能置身事外。

  第三,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帮助学生增强民族团结的坚定信念。在实际生

  活和学习中,不少少数民族学生有这样一个疑问:我们新疆汉族人越来越多,会不会影响我们民族经济的发展?显然他们对加强民族团结持怀疑态度。如果我们仅仅停留在空洞的说教上,不但不能说服学生,反而会助长他们的逆反心理。针对这个问题,教师采取摆事实、讲道理的办法,力求做到使学生心服口服。例如:为了帮助少数民族的经济发展,国家对民族区域自治地方长期给予人力、物力、财力的大力支持,兴建了许多大工程。像乌鲁木齐—喀什铁路的铺通,轮南油田的开发,库车的大化的兴建等,无不体现了国家对我区、我县所作的巨大努力,使我县大部分人开始过上比较宽裕的生活。学生听后满意地点了点头。

  第四,用民族团结方面的典型事例,来点燃学生的思想火花。

  课堂上引用小故事。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听课兴趣,还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进行思想品德教学时,教师就讲了卡地尔•巴克爷爷的事迹:我们库车县荣获全国拥军模范卡地尔•巴克爷爷,三十年如一日,用自己的笔认真的记录了自己及栏杆村与驻地部队几十年来相互帮助、解决困难的日记,无不体现了当地村民与驻地部队深情厚意。这样讲解使学生在“润物细无声”中受得熏陶。难怪有的学生听后立刻表示:长大后我也要象卡地尔•巴克爷爷那样。

  一曲优美动听的《新疆好》,唱出了两千万天山儿女的心声。作为教育工作者一定要以课堂为民族团结教育的窗口,使我们教育的孩子不仅成才,而且成人,为国家的繁荣和富强而作出应有的贡献。

篇三:如何进一步加强学生民族团结教育

  

  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的建议

  第一篇: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的建议

  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的建议

  民族团结是社会安定,国家昌盛和民族进步繁荣的必要条件,加强民族团结是维护社会稳定建立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集地区,加强新疆的民族团结更为重要,从基础抓起,从幼儿抓起,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民族团结教育谈几点建议:

  一、提高认识,营造浓郁的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氛围。结合实际,教育广大师生充分认识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历史意义。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集地区,只有各民族大团结,才能使各族人民幸福安康;只有各民族共同学习、共同提高、共同发展,才能使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繁荣;只有使各民族师生真正认识这个道理,才能从心灵深处认识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充分认识反分裂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利用学校广播、板报等大力宣传报道民族团结取得的成绩、涌现出的先进事迹,先进人物;大力营造爱党、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浓厚舆论氛围;大力营造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反对民族分裂的浓厚舆论氛围。

  二、开展民族团结教育主题实践活动。

  学校要把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工作与爱国主义教育结合起来;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结合起来;与五月份的民族团结月、九月份的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教育月活动结合起来;与创建平安学校、构建和谐校园结合起来。要充分利用民族联谊学校,组织开展学校之间、教师之间、学生之间的“手拉手”、“肩并肩”、“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沟通心灵、增进感情,把民族团结提升到新的层次。充分利用校外活动基地,开展小记者采访、青年志愿者服务,参观学习等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走出校门,亲身感受家乡的变化和祖国的发展,认真收集、整理、撰稿,深入宣传报道社会各界,兢兢业业无私奉献的民族团结人士,发挥身边先进人物的榜样、示范引领作用。

  三、发挥家长学校的有效作用:定期召开家长会。

  使民族团结教育从学校向社会辐射,通过学生把民族团结教育向家长渗透,学校鼓励支持家长积极向自己子女灌输民族团结思想,把优秀家长请到学校来,向全体师生做民族团结典型报告,通过家长学校使广大青少年学生及其家长,从自己做起,从身边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不说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话,不做不利于民族团结的事,共同形成家校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的合力,最终形成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格局。

  四、建立学校民族团结教育长效机制,完善民族团结教育体系

  民族团结教育是学校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把民族团结教育工作作为一项长期工作来抓,必须进一步健全机构,配齐配强队伍,加大经费投入,建立“民族团结教育表彰奖励”制度,长远规划部署好学校的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并形成一种制度,长期坚持下去。结合各学校实际,把新疆历史、民族团结、反分裂反渗透教育、反邪教教育作为校本课程来研发,纳入课程中,纳入教育教学工作之中,融入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全过程,融入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全过程。从

  基础抓起,从幼儿园抓起,积极开设适应不同年龄段学生特点的民族团结教育课程,使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教育内容更贴近学生思想实际,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贴近新疆实际。各门学科都要坚持既教书,又育人,使民族团结教育有机融入到日常教学之中。将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理念体现在育人全过程,切实让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团结内容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从根本上打牢维护新疆稳定,维护民族团结的思想基础。

  第二篇: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的建议(最终版)

  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的建议

  民族团结是社会安定,国家昌盛和民族进步繁荣的必要条件,加强民族团结是维护社会稳定建立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集地区,加强新疆的民族团结更为重要,从基础抓起,从幼儿抓起,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民族团结教育谈几点建议:

  经调研,学校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对民族团结教育缺乏辐射性。学校、家庭、社会是学生健康

  成长的重要环境。目前对中小学生民族团结教育仅在学校的环境中,而缺乏向学生家长进行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辐射。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预见性和针对性没有再上升到更新的层次上,学生将民族团结教育作为自己人生成长的“必修课”的自觉意识还不够足,学生间的民族团结,奉献爱心,服务社会与完善自我、促进社会和谐进步有机统一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二是民族团结的融洽度不够。民汉合校以来,为使各民族师生能相濡以沫互帮互学,共同进步,学校相应采取了一系列的办法和措施,但从目前情况看,仍然存在着突出问题,由于沟通不够,使民汉师生缺乏理解,搭建不起心灵相通的桥梁所致。民汉教师互动不够,不止是工作上交往不多,探讨不多,日常生活学习中也明显的缺乏交流,缺乏沟通,我行我素情况明显,貌合神离迹象明显,学生中类似情况也依然存在,从课余集体活动,平时学习中,民语学生嬉笑欢乐自成一体,汉语学生活动生活各自为阵,这种“神”散而“形”不散的现

  1象还比较严重。

  加强中小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的建议:

  一、提高认识,营造浓郁的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氛围。

  结合实际,教育广大师生充分认识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历史意义。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集地区,只有各民族大团结,才能使各族人民幸福安康;只有各民族共同学习、共同提高、共同发展,才能使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繁荣;只有使各民族师生真正认识这个道理,才能从心灵深处认识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充分认识反分裂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以“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祖国大家庭好、改革开放好、民族团结好、人民解放军好”教育为核心,以

  “三个离不开”教育为着力点,围绕“感恩伟大祖国,建设和谐新疆”这一主题,举办爱国歌曲大家唱、红色歌曲歌咏活动演讲比赛、座谈会、图片展览、知识竞赛、诗歌朗诵、板报比赛,尤其要利用升国旗仪式、晨读和大课间活动,在校园内唱响《国际歌》、《国歌》、《共青团团歌》、《少先队队歌》。让广大学生在浓厚的红色文化氛围中受到熏陶,接

  受教育。利用学校广播、板报等大力宣传报道民族团结取得的成绩、涌现出的先进事迹,先进人物;大力营造爱党、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浓厚舆论氛围;大力营造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反对民族分裂的浓厚舆论氛围。结合民族团结教育,向师生尤其使少数民族师生反复讲清7〃5事件的真相。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不信谣,不传谣,让来自党和政府的声音成为新疆各族人民的主导,构建起维护新疆稳定的强大的舆论环境。

  二、开展民族团结教育主题实践活动。

  学校要把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工作与爱国主义教育结合起来;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结合起来;与五月份的民族团结月、九月份的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教育月活动结合起来;与创建平安学校、构建和谐校园结合起来。要充分利用民族联谊学校,组织开展学校之间、教师之间、学生之间的“手拉手”、“肩并肩”、“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沟通心灵、增进感情,把民族团结提升到新的层次。充分利用校外活动基地,开展小记者采访、青年志愿者服务,参观学习等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走出校门,亲身感受家乡的变化和祖国的发展,认真收集、整理、撰稿,深入宣传报道社会各界,兢兢业业无私奉献的民族团结人士,发挥身边先进人物的榜样、示范引领作用。广大师生并要深入社区,帮助家长正确认识“7.5”事件的真相及其性质,积极宣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人人成为党的民族政策的宣传者、传播者、践行者。

  三、发挥家长学校的有效作用:定期召开家长会。

  使民族团结教育从学校向社会辐射,通过学生把民族团结教育向家长渗透,学校鼓励支持家长积极向自己子女灌输民族团结思想,把优秀家长请到学校来,向全体师生做民族团结典型报告,通过家长学校使广大青少年学生及其家长,从自己做起,从身边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不说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话,不做不利于民族团结的事,共同形成家校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的合力,最终形成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格局。

  四、建立学校民族团结教育长效机制,完善民族团结教育体系民

  族团结教育是学校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把民族团结教育工作作为一项长期工作来抓,必须进一步健全机构,配齐配强队伍,加大经费投入,建立“民族团结教育表彰奖励”制度,长远规划部署好学校的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并形成一种制度,长期坚持下去。结合各学校实际,把新疆历史、民族团结、反分裂反渗透教育、反邪教教育作为校本课程来研发,纳入课程中,纳入教育教学工作之中,融入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全过程,融入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全过程。从基础抓起,从幼儿园抓起,积极开设适应不同年龄段学生特点的民族团结教育课程,使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教育内容更贴近学生思想实际,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贴近新疆实际。各门学科都要坚持既教书,又育人,使民族团结教育有机融入到日常教学之中。将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理念体现在育人全过程,切实让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团结内容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从根本上打牢维护新疆稳定,维护民族团结的思想基础。

  玛纳斯县教育局

  刘萍凤

  二00九年十一月

  第三篇:中小学生实施民族团结教育之我见

  中小学生实施民族团结教育之我见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少年能否牢固树立民族团结意识,直接关系到国家前途、民族命运,在中小学加强民族团结教育,让青少年从小就在心灵中塑造我国各民族大统一的国家意识和民族精神,对于增强中华民族向心力、凝聚力、维护各民族团结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在多年的民族团结教育实践中,我对民族团结教育的实施途径进行了积极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一、课堂教学:中小学实施民族团结教育主要渠道

  中小学民族团结教育要真正取得实效,必须有相应的教学内容作保障。课堂教学是中小学实施民族团结教育的主渠道,中小学应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设置专门民族团结教育课程,同时发挥各学科优势,扎实推进民族团结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工作。

  (一)开设专门的民族团结教育课程

  民族团结教育课程由教育部和国家民委组织有关专家统一编写,该课程在引导青少年准确掌握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牢固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和国家观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因此,各地中小学要按照课程标准和《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指导纲要》要求在小学三、四年级开设《中华大家庭》课程,在小学五、六年级开设《民族常识》课程,在初中一、二年级开设《民族政策常识》课程,在普通高中一、二年级开设《民族理论常识》课程。小学和初中阶段每学年应保证10~12个课时教学活动时间,普通高中每学年应保证8~10个课时教学活动时间。

  为保证中小学民族团结教育专题教学取得好的效果,各级教育部门还必须把民族团结教育纳入学校的评估内容中,要按照教育部统一要求,将民族团结教育内容纳入小学阶段考查和中考、高考范围,且试题分值不低于政治科目分数的15%。同时,中小学也要把学生民族团结教育活动情况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记录册或学生成长记录册。

  为优化中小学民族团结教育专题课程教学效果,授课教师应努力突破传统教学模式,要贯彻“以教材为主、突出常识、联系实际、生动有趣”教学原则,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讲解法、演示法、放录像、讲故事、参观访问等)进行教学。

  (二)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民族团结教育

  民族团结教育在中小学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与各学科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实践证明,通过与学科教学相结合,也能大大增强民族团结教育效果。

  1.语文学科在民族团结教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质兼美的表现民族大团结的课文。如,在小学语文教材中,一些课文表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少数民族群众的关怀以及各民族情同手足的亲密关系。如,《难忘的泼水节》、《菩萨兵》、《亲人》。一些课文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少数民族地区的风土人情和各民族团结互助的关系。如,《草原》中的蒙古包、奶茶、手抓羊肉和举杯敬酒、套马、摔跤等表现了蒙古族浓郁的民族风情。中学语文课本,如《向

  沙漠进军》、《给乌兰诺娃――看芭蕾舞(小夜曲)后作》等也包含着丰富的民族团结教育内容。语文教师只要勇于探索,深挖教材,准确把握住语文知识与民族团结教育的最佳“结合点”,就能使学生于“润物细无声”处接受民族团结教育,切实提高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

  2.利用政治课实施民族团结教育。小学《品德与社会》、初中《思想品德》、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中相关单元的教学内容直接与民族团结教育相关。教师可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把民族团结教育内容有机整合在政治课教学中。在民族地区中小学,政治课教师还可结合本校的创办历史,说明党和政府重视少数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让学生在看得见摸得着的事例中去体会和认识。

  3.历史学科是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历史教材本身就是一个民族精神教育素材库,教材中随处可见关于民族精神的生动材料。在历史课堂中,教师可利用学生们对英雄人物的崇拜心理,讲述各民族英雄人物对民族团结作出重大贡献人物的故事。例如,张骞通西域、昭君出塞、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土尔扈特回归祖国等。此外,还可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讲述各民族的风土人情和文化习俗。这样既让学生们收获了知识,又激发了他们对各民族历史与文化的兴趣。

  4.通过地理学科加强民族团结教育。透过地理教学可加强学生对民族团结重要性的认识,拓宽民族团结教育的新领域和新思路,搞好爱国主义教育。在地理课中介绍我国56个民族的地理位置、地域分布及居住特点、人口数量、人口分布以及语言、文字及主要的文化特点和风俗习惯等内容,让学生真正理解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内涵,引导学生了解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民族风情、资源分布、人文景观等,了解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培养学生尊重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

  5.通过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渗透民族团结教育。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丰富多彩,形式多种多样,简单易学,这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既有竞技性,又有健身性、娱乐性和趣味性。有条件的中小学,体育教师可从每周3节体育课中拿出1节课专门开设民族体育课,根据学生

  年龄特点、生活方式和民族习俗,开展不同的传统民族体育项目。在体育课上,体育教师可根据各地实际创编具有浓郁少数民族风格的民族健身操。还可创编将民族艺术与民族体育融为一体的民族舞。此外,还可根据各族学生实际,将武术、太极拳、摔跤、空竹、拔河、蹴球、跳竹竿、抛绣球、陀螺、滚铁环、跳皮筋、踢毽子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纳入教学内容。有条件的地区每学期还可举行全校性民族体育运动会。事实证明,在中小学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既增强了学生体质,充实丰富了体育教学资源,又弘扬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6.音乐课充分利用民族音乐进行民族团结教育。匈牙利著名音乐教育家柯达伊说:“学校的音乐应牢固地建立在民族音乐的基础上。”民族音乐集中体现了一个民族的民族精神、风土人情和审美情趣等,是民族文化的精髓。实践证明,在中小学开展民族音乐教育是强化学生民族意识、振奋民族精神的有效途径。我国有56个民族,拥有数以万计风格独特的民歌,还有各种民间舞蹈、民族器乐、曲艺及戏曲,这些都是珍贵的艺术宝藏。在音乐课上,教师带领学生欣赏动听的民族歌曲、民族乐器,学习优美的民族舞蹈,能使他们通过自己的情感体验,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接受本民族特有的精神,从而达到强化民族团结意识的目的。

  7.在美术、劳技学科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在美术、劳技课上可以开展与民俗关系密切的剪纸、泥塑、刺绣、雕刻、蜡染、编织、木偶、皮影、绘画等少数民族传统工艺制作活动,通过学生兴趣盎然地创作作品并进行展示,加深了学生对各民族的了解,增进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总之,学科教学是中小学进行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手段,各学科相互补充、相互衔接,能使学生受到全过程、多学科、多角度、多层面的民族团结教育。

  二、实践活动:中小学实施民族团结教育重要手段

  民族团结教育要有效开展,既要充分发挥理论教育的指引作用,更要突出实践体验的育人作用,二者不可或缺。长期以来,中小学民族团结教育存在“知识性灌输多,体验性活动少;临时性教育多,持

  续性教育少”的特点。因此,要提高中小学民族团结教育效果,除了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外,还要将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践行马克思主义民族观。

  (一)利用主题班(队、团)会活动开展民族团结教育

  主题教育是学生接受民族文化熏陶、不断提升民族团结素养的有效形式。中小学应充分利用各种时机开展相应的主题班(队、团)会,使民族团结教育主题活动开展到每一个班级,覆盖到每一个学生。每学期各班可召开“风俗情、团结风、民族魂”、“知我中华、爱我中华”、“各族同胞手拉手”等主题教育;学校还可利用“五四”、“七一”、“八一”、“十一”等革命节日,组织学生开展民族团结教育主题活动。实践证明,主题教育的开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各民族学生创造了交流机会和平台,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活动的趣味性,从而使学生在整个活动中领悟到民族团结的深刻内涵。

  (二)通过校园文化活动渗透民族团结教育

  1.营造浓郁民族文化氛围。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们的教育应当使每一堵墙都说话”。校园环境既是校园文化的物质载体,也是校园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优美高尚的学校文化环境就像是一部立体的、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教科书,能培育学生的民族精神和高尚人格。因此,要想深化民族团结教育效果,中小学还需注意校园环境等隐性课程资源的挖掘,想方设法创设富有民族团结特色的校园文化,形成立体化的民族团结教育网络,做到时时、处处有渗透,教育渗透途径自然、合理、得体。这样,学生一进入校园,就能感受到民族风情,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民族团结教育。

  (1)充分利用校园每一个角落,营造民族团结良好氛围,使校园内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石都能起到教育引导和熏陶作用。充分利用墙报、黑板报、展板、橱窗、走廊、墙壁、雕塑、园地、建筑物等进行民族团结教育宣传工作。

  (2)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校园网络等文化载体进行民族团结教育宣传工作,大力营造民族团结教育浓厚氛围,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中小学可利用校报校刊宣传民族知识,利用校园广播播

  放民族团结歌曲,利用校园电视台播放民族团结宣传片,利用“民族团结教育”校园网介绍各民族的地域分布、风土人情、语言特点、文化艺术等知识。

  (3)有条件的中小学可设置“民族陈列馆”(或陈列室),有效配置文本资源(如图书、报纸、杂志、照片、地图、图表等)和音像资源(如电影、电视节目、录像、VCD、磁带和各类教育软件),通过文字、图片、实物、媒体等多种形式向学生介绍我国56个民族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人文景观、国家的民族政策等内容。

  2.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校园文化活动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情感,是对中小学生进行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渠道。中小学应充分发挥校园文化活动的德育载体功能,把民族团结教育融于喜闻乐见的校园文化活动中。

  (1)中小学每周星期一在举行升国旗仪式时,全体师生可高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等歌曲,通过歌声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同时,在每周升旗仪式时可举行“以弘扬民族精神”为主题的国旗下演讲活动。

  (2)各校结合每年“中小学弘扬民族精神活动月”广泛开展具有民族特色的文艺汇演活动。通过民歌传唱、经典诵读、民乐合奏、中华武术、中华民乐、健美健身、双语才能展示等,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凸显各民族文化元素融合。

  (3)围绕“12个一”,广泛开展民族文化活动。中小学可根据学校实际,选择性地在学生中开展读一本民族团结题材的好书,学唱一首民族歌曲,学跳一个民族舞蹈,学画一幅民族特色的画,看一部以民族团结为内容的影片,制作一件有民族气息的工艺品,听一次民族团结教育报告会,讲一个民族英雄故事,开一次民族团结教育座谈会或讨论会,写一篇以民族团结为主题的文章,办一期民族团结教育板报,举办一次以民族团结为主题的比赛(如诗朗诵、手抄报、黑板报、演讲、歌咏、绘画、手工制作、征文比赛等)。

  (4)组织中小学生观看百部爱国主义教育影片、观看《形势教育大课堂》、《共和国成长的故事》等专题系列片,并引导学生展开深

  入的讨论。

  (5)有条件的中小学可在校园举办民族服饰、民族建筑、民族书法、民族风俗等主题展览活动,通过实物、文字、图片、视频等媒介开展互动式学习交流。

  少数民族中小学可结合各民族地区特有的风俗和民间传统节日(回族开斋节、古尔邦节、蒙古族那达慕节、傣族泼水节等)开展节日庆祝活动,并对学生进行传统节日教育。

  (6)将民族团结教育融入中小学日常生活中。列宁曾经呼吁“铲除民族之间的种种隔膜,使各民族的儿童在共同的学校里打成一片”。为了消除民族隔膜,促进民族团结,民汉学生混合的中小学可积极推进民汉学生合班、合住,并鼓励汉族学生与少数民族学生一起过少数民族节日。汉族地区中小学师生与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师生可开展手拉手结对帮扶活动,也可举行民汉师生联欢、民汉学生互学语言等活动。通过开展这类活动,有利于增进校际之间和各民族学生之间的友谊和团结。

  (7)中小学还可以聘请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模范人物做校外辅导员;有条件的地区可从当地民族博物馆邀请研究员为学生举办《民族历史》、《少数民族发展史》等专题讲座;聘请有关专家到中小学做形势报告,让青少年深刻了解国际社会中的民族矛盾、民族冲突的实质和危害以及维护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实践证明,在中小学积极组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或艺术活动,一方面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另一方面也可以增进各民族学生之间的团结和友爱。

  (三)通过校外社会实践活动实施民族团结教育

  除了充分利用学校主阵地进行民族团结教育外,中小学还应因地制宜,积极开展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利用各种社会活动对学生进行民族团结教育。

  1.城市中小学应定期组织学生走出校园。深入少数民族地区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或到偏远的乡村学校体验生活,或对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失学儿童进行“献爱心”活动;民族地区中小学可组织学生走

  出去调查采访,了解当地民风、民俗等专题实践活动。民族地区中小学可成立民族团结教育宣传队,让学生结合实际,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课到社区、公园、少数民族企业、少数民族聚居区等地向群众作宣传,让他们了解党的民族政策、民族团结的知识和重要意义,共同感受祖国翻天覆地的变化和巨大成就,增强人民群众的爱国情感。

  2.组织学生到博物馆、民俗馆、纪念馆、展览馆等各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增强学生对民族团结教育的实际感受。组织师生开展与民族学校、民族学生互访、结对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促进各民族学生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3.通过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动态过程中受到了教育,加深了学生对少数民族历史的了解,强化了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村里的那些事(小小说四题)什么是差距?亚楠的散文诗(九章)快乐原来是很简单的呼唤与守望(三题)红苕的情愫赶场路上的变迁又到顺河街(外一篇)距离我想对您表白(外一首)当代文学的后现代性温总理震区题照(组诗)《德拉库拉》在吸血鬼文学中的意义《莱吉亚》中叙事者的俄狄浦斯情结特殊年代的爱论《尘埃落定》的象征意蕴

  2008年11月,教育部办公厅、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办公厅联合颁发了《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要求各级各类学校深入开展民族团结教育主题活动,进一步加强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

  怎样才能优质高效地对小学生进行民族团结教育呢?笔者认为:一、对小学生进行民族团结教育,仅靠教科书上的内容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充分挖掘和高效利用有关的教育资源。

  二、在宣传教育的过程中,必须考虑本地区民族分布的情况,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特点,遵循小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紧紧围绕“深入了解”、“友好交往”、“团结互助”这三个重要环节,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发动广大师生全员参与,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宣传教育活动。

  三、民族团结教育是一项永久性的工程,必须持之以恒。

  一、深入了解我国民族团结的历史与现状

  小学生由于年龄小,知识少,阅历浅,要顺利地开展民族团结教育,首先要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让他们深入了解我国民族团结的历史与现状。

  (一)把民族团结教育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1.在校园里制作一幅大地图,永久张贴在宣传橱窗内。图上标示出我国五十六个民族的区域分布、地形地貌、人口数量、气候情况、资源状况等。让孩子们初步认识到:我们伟大的祖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民族亲如一家。每个民族不论人口多少,居于何处,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都是炎黄子孙,龙的传人。

  2.学校、班级都要设立固定的宣传栏,精心设计标语、图片等宣传内容。

  3.将民族团结教育的内容编成儿歌童谣,让学生广为传诵。

  (二)认真上好民族团结教育课程。要根据各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接受能力和具体的教学内容,坚持学以致用的原则,通过生动感人的讲述、联系实际的讨论、富有情趣的表演等方式,确保课堂教学质量。还要精心整合语文、音乐、美术等学科的教育资源。

  (三)宣讲有关民族团结方面的内容。可把从古到今关于民族团结方面的著名人物或历史事件编成一个个通俗易懂的小故事,充分利用升旗仪式、少先队活动、专题讲座、校会、班会、宣传栏等阵地,向学生进行系统宣讲。应主要宣讲六方面的内容。

  1.几千年来,我国各族人民相互学习,友好相处,团结互助的故事。如:战国时期赵武灵王实行的“胡服骑射”;汉武帝两次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北魏孝文帝的汉化改革;唐朝“贞观之治”时各民族“和同为一家”;清朝金册册封西藏的**和**,“康乾盛世”中各民族的和睦团结;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后,各族人民对灾区人民特别是少数民族同胞的同情和支持等。

  2.几千年来,华夏大地上的各族人民用自己聪明才智和勤劳的双手,共同创造了闻名于世的辉煌文化。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世界领先的生产力水平、璀璨的文学艺术、高超的建筑技术、航海技术等,都凝聚着古代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心血。在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奋进的今天,同样离不开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

  3.几千年来,中华大地上的各民族在长期的交往中不断走向融合,形成了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中华民族成了各民族共同的最响亮的名字。尽管各民族生活的区域不同,语言文字不同,风俗习惯不同,但大家都承认一个共同的祖先,向着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和睦统一、繁荣富强。如:唐太宗时,北方少数民族地区曾经修筑过一条“参天可汗道”,直达长安,以方便和唐朝的联系。清乾隆年间,蒙古族的一支在流落俄国多年后,冲破重重阻挠,吃尽千辛万苦,终于回到祖国的怀抱。

  4.几千年来,生活在神州大地上的各族人民,在遭到外寇入侵时,同仇敌忾、英勇抗敌的可歌可泣的故事。“朋友来了有好酒,豺狼来了有猎枪”。如:明末清初,高山族同胞协助郑成功收复台湾。清朝康熙年间大败沙俄侵略军的雅克萨反击战。甲午战争后,台湾各族人民英勇抗击日本侵略军。藏族同胞誓死不被英国殖民者奴役。抗日战争中,马本斋率领的“回民支队”等

  5.新中国成立以后,更加重视民族和睦团结。党和国家各级领导中,有不少是各民族的精英。各级人民代表中,少数民族都占有一定的比例。国家还在少数民族聚集地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断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逐步实现各民族的共同发展和共同繁荣。国家还对处于边远落后的少数民族地区重点实行帮困扶贫,在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医疗,就业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当少数民族地区遭到灾害时,各族同胞纷纷解囊相助。目前,各族人民正在党的领导下,同心协力谋发展,携手互助奔小康。

  6.长期以来,各个民族由于语言文字不同,宗教信仰不同,风俗习惯不同,在相互交往中难免会产生一些误解和矛盾。这些误解和矛盾完全可以得到化解。但有些别有用心的人出于某种政治目的,往往挑拨离间,蛊惑人心,扩大矛盾,引起冲突甚至仇杀。国际敌对势力也惟恐中国不乱。他们一方面处心积虑地利用所谓“民族”、“宗教”、“人权”等问题,大肆攻击中国;一方面与国内民族分裂势力相互勾结,加紧对我进行渗透、分裂、破坏和颠覆活动。小学生一定要相信国家主流媒体和老师的宣传教育,辨明黑白,分清是非。

  (四)有目的地指导学生收看关于民族团结方面的电影,电视剧,动画

  片等。《刘三姐》、《五朵金花》、《红河谷》、《马本斋》、《傲蕾?一兰》、《阿凡提》、“乡土”、“走遍中国”等影视片,从不同的方面反映了少数民族人民的勤劳勇敢,聪明智慧,热爱祖国,抵御外侮的民族性格。观看这些影视片,不仅能使学生受到民族团结教育,而且能从中欣赏到独特的民族服装、人情风俗和自然环境。如美丽如画的桂林山水,奇特的大理三塔和蝴蝶泉,莽莽苍苍的东北林海和黑龙江一带的自然风光。更容易激起孩子们的爱国主义情怀。

  (五)正常开展有关民族团结教育方面的各种体验式实践活动。瑞士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发展的动力在于儿童的活动、兴趣和需要。活动是儿童与外界相互作用的主要形式。儿童只有自发地参与各种活动,才能获得真实的知识,才能形成儿童自身的认知结构和思想。对小学生进行民族团结教育,一定要将课堂教学和各种体验式实践活动有效结合起来。如;儿歌童谣、绘画与手工、演讲、民族歌舞等,都是儿童乐于参与的活动。每学期精心组织一两次关于民族团结方面的知识竞赛和文艺演出,参与面要广,气氛要活跃,赛后要奖励优胜者,并作为操行评定的重要依据之一。长期以往,学生既受到了教育,又丰富了知识,扩大了视野,各种能力也同时得到了提高。真是一举多得!(六)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如博物馆、纪念馆、文物古迹等,建立民族团结教育基地,有效配置文本和音像等资源。要聘请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模范人物做校外辅导员,定期宣讲民族团结互助方面的内容。

  二、在师生中广泛开展民族友好交往活动

  (一)和本地不同民族的交往。

  1.生活在多民族混居区域里的人们,彼此之间的交往非常密切。在交往中不断增进了友谊

  ,也难免发生一些矛盾。老师自己首先要当好民族友好交往的模范。更重要的是要精心指导学生之间的友好交往。要使每个学生都能成为增进民族感情的“添加剂”,化解民族矛盾的“溶解剂”。

  2.和外来民族人员的交往。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地区、城乡、民族之间人员流动加快。以汉族为主的东部地区城乡中,也经常看到经

  营新疆土特产的维吾尔族人和经营清真饭店的回族人。有的城市还兴办了民族学校。一些少数民族的教师也来到汉族地区任教。这就为当地的汉族人民提供了极好的民族交往的机会。在和他们交往前,老师一定要反复告诫学生:和他们交往,就是和他们整个民族的交往;尊重他们,就是对他们整个民族的尊重。还要介绍有关民族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比如回族人信仰伊斯兰教,头戴白帽,忌讳猪肉,在交往时要特别注意不能犯忌,以免引起不必要的误会和矛盾。在交往中,态度要诚恳,举止要文明,语言要得体。如果学校里有不同民族的老师和学生,更要注意和他们搞好关系。可经常举行民族报告会、民族联欢会,热心帮他们排忧解难,借以不断融洽彼此之间的情感。有民族学校的地区,应经常组织师生参观互访,促进各民族学生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二)和外地不同民族的交往。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外出旅游的兴趣也越来越高。不少人家往往是举家出游。孩子们也得以大开眼界。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山清水秀,风景奇特,不少地方早已成为旅游热点。如桂林山水,西双版纳,新疆天池,青藏高原,海南三亚,长白山区,台湾阿里山等。借着旅游的机会,和当地的各民族人民交往,既观赏了风景,又增进了友谊,实在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还有不少的学生家长在不同民族地区经商,打工,和当地的人民结下了友谊。孩子们完全可以利用这些有利条件,和当地的孩子相互交往。对于暂时没有机会外出的学生,可在老师的指导下,和不同民族的学生通过电话,信件,电子邮件的方式进行友好交往。

  三、持之以恒地开展民族团结互助活动

  经过充分的了解和友好的交往,彼此之间产生了深厚的感情。这就为顺利地开展民族团结互助活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对于小学生而言,民族团结互助活动可从三方面进行。

  (一)经济上的相互支援。我国的西部和边疆绝大部分地区都是少数民族聚居区。那里交通闭塞,经济落后,人民生活还比较贫困,不少的孩子面临辍学。历史的使命责无旁贷地落在发达地区人民的肩上,包括每个少先队员。教育行政部门可设立“教育扶贫基金”,通过政府出资、各界集资、师生捐资等方式筹措资金,专款专用。小学生可通过交往对象,

  随时掌握他们的生活和学习情况。知道他们生活有了困难,就要及时把有关情况报告老师,由学校发动全体师生开展献爱心活动,给他们寄钱寄物,帮助他们解救燃眉之急。“千里送鹅毛,礼轻情义重”。家庭富裕的孩子们每天只要节省五角钱,汇集起来就是一笔不小的数额。交往对象收到的将不仅仅是钱和物,而是来自远方小朋友的一颗颗炽热的爱心。

  (二)教学上的相互交流。学校可组织师生开展助教助学活动,和对方学校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实现教学资源共享。老师、学生、少先队组织、班级之间结成“对子”,随时互通信息,掌握对方的教学情况。交往对象在教学上有了困难,要及时帮助解决。

  (三)精神上的相互激励。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成才,将来长大了报效祖国。无论是生活在经济落后的西部边疆地区,还是生活在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都要时刻牢记“贫穷不失志,富贵须自警”。交往双方都要树立起远大的志向,“小手拉小手,认定目标朝前走。”学习成才的道路曲折而坎坷。交往双方还要经常相互提醒,相互鼓励。要开展长期的学习竞赛。做到互帮互学,共同成才。

  总而言之,在“深入了解”、“友好交往”、“团结互助”这民族团结教育的“三部曲”中,“深入了解”是基础,“友好交往”是桥梁,“团结互助”是目的。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做下去,我国各民族的团结互助一定能世代相传,中华民族将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第四篇: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

  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关注青少年健康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在当前经济社会高速发展时期,物质生活一天天丰富,各种腐朽文化也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加快了腐蚀青少年的步伐。青少年心理健康成为一种重要的社会问题,摆在我们面前。国家教委新颁布的德育大纲第一句话就明确指出:“德育即政治、思想、道德与心理健康教育。”明确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我市中小学生过半数存在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厌学、焦虑、考场恐惧和认知变态等多种现象。有的学生心理脆弱,抗挫折能力差,娇生惯养、依赖性强、不会劳动、不会自理,缺乏自立意识

  和生存能力。还有的高中生存在交往障碍,缺乏责任意识与合作精神等。

  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是:

  1、互联网是诱导部分孩子产生心理疾病的一个重要原因。很多孩子沉迷网络游戏、网络暴力、网络色情等带有刺激性的网站,严重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

  2、农民外出打工,留守儿童的数量急速剧增。由于留守儿童短期或长期失去直接监护人,在缺乏父爱母爱的环境中成长,长期的情感缺失和心理失衡导致许多留守儿童心理不能健康发展,出现厌世自闭、社会逆反、空虚、自卑、胆怯、缺乏精神寄托等心理问题。

  3、随着年龄的增长,生理发育加速,带来心理发育滞后于生理发育的心理半成熟问题。

  4、在升学和考试的压力下,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日趋加重,也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由此建议:

  一、要着力营造青少年健康人格发展的良好环境。加快推进教育改革,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努力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和人文教育环境。有关部门要加大对校园周边环境的治理力度,清查学校周围不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活动场所,如网吧、美容院、歌舞厅等不适合青少年的娱乐场所,严格禁止未成年人进入。

  二、大力开展师资培训。把心理健康教育列入学校师资培训计划中,指定专职心理辅导教师并对其进行集中统一培训,逐步实行持证上岗,通过专业培训,使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和技能,建立一支专业知识过硬、实践经验丰富、理论基础扎实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

  三、逐步开设心理辅导课程,进一步完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建议学校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注意教育预防与咨询治疗并重,切实做好以预防为主,有计划、分层次、系统地对学生、教师乃至家长全方位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心理学知识。对心理问题倾向较严重的学生要加强关注,举办“挫折教育”、“情绪的自我调节”、“人际交往”等专题讲座,有针对性地对青少年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配合专业

  机构及早治疗,使其健康成长。

  学校应建立心理咨询室并开设健康教育课或相关讲座,注重利用广播、电视、录像、黑板报等宣传工具,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及知识要求,让学生多角度、多方式地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引导他们正确认识其身心发展特点,掌握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和技巧,转变不良行为,从而使其具有良好的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

  四、要丰富青少年业余生活。积极创造条件建设青少年社会实践基地,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供动手实践的大舞台,锻炼和提高学生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加强对青少年的生活休闲指导,丰富他们的业余生活,引导他们多参加一些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利用体育锻炼手段,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帮助青少年增强自信,形成独立、主动、果敢、坚毅、乐观、豁达、富于责任心和奉献精神的良好性格。

  第五篇:关于进一步做好民族团结教育各项工作的通知

  关于进一步做好民族团结教育各项工作的通知

  各学院学工办:

  为了推动我校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工作,进一步提升在校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现将有关工作事项通知如下:

  一、工作内容

  1.“民族团结”校园宣传大使选拔招募工作。全校各学院各班级确定一位组织及表达能力较强的同学(研究生每年级一名)作为本班级(本年级)的“民族团结”校园宣传大使,各学院还要确定一名主要学生干部作为本学院联络人,请将相关学生基本信息上报至学生资助管理办公室陶嘉老师处,上报信息格式见(附件1);学校将于9月底10月初对校园宣传大使进行专题培训以帮助学生顺利开展各项工作,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2.“民族团结”校园宣传活动。学校将于近期在校园集中组织“民族团结”校园宣传活动:一是组织校园宣传大使前往每个学生寝室发放宣传资料;二是通过园区宣传栏、宿舍楼栋宣传栏、教学楼宣传栏开展“民族团结”知识宣传活动;三是组织“民族团结”专家赴学院开展专题讲座;四是通过“湖南大学”、“湖南大学千年学府-爱心无

  限”、“湖南大学民族一家亲”等微博以及部分辅导员博客开展宣传活动。请各学院各年级辅导员做好全体学生的宣传、动员工作,全力配合学校做好相关宣传工作。

  3.校园文化活动。各学院要组织本院各族学生开展形式多样、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比如:喜迎十八大“我的家乡”图片展、民族手抄报、民族团结征文活动、各民族美食大餐等,注意留存好各项活动的文字、图片及视频资料。

  4.少数民族学生党建工作。各学院要把新疆、西藏少数民族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以及党员发展工作同帮扶结对子工作结合起来,明确将少数民族学生党员发展计划列入本学院党员发展计划,并要强化入党后的教育和帮扶工作。请各学院将2011年下半年、2012上半年已发展少数民族学生党员基本信息以及2012下半年、2013年全年计划发展少数民族学生党员基本信息并填写表格(附件2)上报。

  5.“民族团结教育”主题班会补充学习工作。上半年,我校组织开展了“民族团结教育”主题班会活动,还有少数学院少数年级因为学生实习、社会实践等原因未组织集中学习,请相关学院组织补充学习,并将相关材料按班会通知(校学工发【2012】30号)要求上报。

  6.学院新生入学教育“民族团结教育”环节相关工作。针对2012级新生入校的情况,请各学院在入学教育环节组织新生以年级或班级为单位开展“民族团结”的宣传和学习,并将活动照片以及相关总结材料以学院为单位上交,有“民族团结”讲座需求的学院请提前联系学工部。

  7.新疆、西藏少数民族学生结对子帮扶总结工作。08年以来,我校大力开展少数民族特别是新疆、西藏少数民族学生帮扶工作,各学院还开展了新疆、西藏少数民族学生“三帮一”帮扶结对子工作,请各学院总结今年此项工作的开展情况,挖掘本学院帮扶结对子工作典型及具体成效,形成工作小结材料上报。

  8.民族团结的典型事例上报工作。请各学院全面挖掘体现本学院各民族学生一家亲的典型事例以及学生本人、身边的故事,形成书面材料上报。

  9.2012级新疆、西藏少数民族学生基本信息上报工作。请各学院全面、细致统计2012级新疆、西藏少数民族学生基本信息并填写表格(附件3)上报。

  10.少数民族学生帮扶工作教师库建设工作。各学院要充分动员本院博导、教授、专业教师特别是少数民族教师加入到我校少数民族学生帮扶工作教师库,全面深入开展少数民族学生的帮扶工作。请各学院将本院少数民族专业教师基本信息表(附件4)上报。

  二、工作要求

  1.学生工作系列同志要加强“民族团结”知识的学习,民族团结教育工作要面向全体学生广泛、扎实开展。

  2.各学院精心组织,认真落实,学院主管领导、全体辅导员以及党员、学生干部全面参与各项工作。

  3.各学院要把“民族团结教育”各项工作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党建工作、共青团工作、学生团体建设工作、典型培育工作等有机结合起来。

  4.请各学院于9月29日12:00前将相关上报材料通过办公自动化发至学生资助管理办公室陶嘉老师邮箱,文件名:**学院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材料。

  ***0625.rar学生工作部

  二○一二年九月十九日

篇四:如何进一步加强学生民族团结教育

  

  浅谈加强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的相关对策

  一、新时代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的存在的问题

  (一)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的理论知识水平有待提高针对新时代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状况,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调查发现民族团结教育应当进一步加强。调查显示,很少有学生阅读民族团结相关的书籍,没有读过相关书籍的的高达64%,剩下的表示自己读过一两本相关书籍,但是基本全读过的只占比15.7%,由此可见,新时代大学生对民族团结教育知识的接收还是有待加强的。同时,真正表示“不了解”民族团结思想的学生还是占少数的,约5%,“基本都了解”占比57%,这说明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的理论知识水平有一定的程度,但还是有待提高,应该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强民族团结教育[1]。

  (二)大学生关于民族团结思想教育的宣传有待加强调查针对教学方式和内容两方面来看大学生对于民族团结教育的课堂是否满意,收获效果如何展开。由调查结果可知,大学生是比较满意课堂中的民族团结教育的,在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上,选择“不满意”的学生只有60人,而剩余240名学生都认为自己满意民族团结教育的授课方式和内容。由此可见,学校的民族团结教育是被学生认可的,但是并不是百分之百的大学生都认为满意,仍然有一部分大学生对于学校的民族团结教育不满意,约占20%。所以,加强学校的民族团结教育课程刻不容缓。

  (三)新时代民族团结社会实践教育有待加强从古至今,学生的教育都是在学校进行,学校是民族团结教育的主阵地,大部分高校在民族团结教育方面大力开展各种活动,加深了大学生对民族团结教育的认识,在学校内学习接受何种知识自然容易,便于管理,实施也十分便利,但是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小视。校园只是人处于的一个阶段,人最终还是好回归社会中去,所以就不能只看重学校里的民族团结教育,而不把学生放在社会中去锻炼。如果忽视了社会这个大环境,那么就很有可能导致学生把所学到的知识没有办法与实际联系起来,知

  识也只能是空洞的知识,不能为学生所用。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学生认为民族团结教育多此一举,在日常生活中并用不到,从而也就丧失了民族团结教育的积极性。如今,很多高校也在积极努力地组织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如:捐献、看望老人、青年下乡、志愿服务等。但是这种活动范围小,涉及到的人也少。因此,应该加强民族团结教育的社会实践。

  二、新时代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所处环境影响颇深1.社会文化的影响。社会文化对大学生的民族团结教育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首先,从各民族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的差异上来看。这主要体现在各民族群众对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和民族文化认识不深,所以可能致使彼此间出现误会,对民族团结的发展形成了阻碍。其次,在影视方面也有问题,少数民族题材存在少之又少,很多都是无人问津。而影视作品是最能传播文化,最能传播意识的传媒,但是却不能为民族团结教育尽全部的力量,少数民族题材影视作品的稀少,对民族团结教育造成了严重的影响。2.网络环境的影响。从网络方面看,网络本身就是一把双刃剑,对于民族团结教育来说也不例外。一方面,网络拓宽了大学生的学习渠道,开阔了大学生的视野,有利于大学生学习更多的新知识。另一方面,网络又带来了不可小视的一些负面影响。随着网络和通信的发展,一些新的影响民族团结的手段层出不穷。主要表现在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网络非法音频、视频,通过这些内容的渗透,迷惑了新时代大学生的思想,严重影响了我国大学生的思维和认识的形成,严重者甚至走上犯罪道路。这大大加重了我国的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难度。

  (二)学校民族团结教育的弱化学校一般是从课堂知识和课外活动两方面进行民族团结教育,但是调查显示,这两方面仍然有不足之处,仍需要加强,课堂知识的检测还不完善,活动的目的性和策划也需要完善。调查显示,在课外活动中,由于管理和监督的不到位,基本达不到预期效果。很多高校将民族团结思想和一些理论课比如思修融在一起,一起教授灌输,这样导致学生对民族团结思想的认识不清晰,缺乏侧重。更多地学生则是认为民族团结

  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一带而过便好。也有一些民族高校开设了团结教育相关的课程,这些院校在理念上已经比其他院校更加的注重民族团结的教育,收获肯定也会比其他院校大。此行为应多予支持,不但只是民族院校开展民族相关课程,其他非民族院校也应该积极地开展民族相关课程,加强民族团结教育,提升新时代大学生民族团结意识。

  (三)大学生自身原因大学生自身存在的特点是第一原因。首先,进入新时代以来,科技迅速发展,各种思想潮流,文化潮流层出不穷,身处这个新时代,大家很容易就跟着潮流向前走。尤其是大学生,他们站在时代的前沿,很容易在多元化的思想潮流中迷失自己,丢失自己的信仰,抛弃对于历史的信仰,自然就弱化了民族团结教育。其次,新时代提倡创新,也正是因为这个潮流,使得更多的大学生喜欢个性,特立独行,以至于太过于自我而弱化了集体荣誉感,也间接导致了其对民族团结教育的响应程度不够。大学生的实用主义价值观是第二原因。进入新时代以来,社会的竞争压力不断加强,只有自己努力,自己优秀,在这个时代里才会有一席之地。所以,新时代的大学生们学习压力大,工作压力也大,这些都是关乎他们生活的眼前的难题,为了解决这些难题,他们需要不断地注入自己的时间精力,这样下去的结果就是新时代的大学生认为工作学习才是最重要的,其他事情可以稍微放后,所以自然也是对民族团结教育提不起来兴趣,认为那是对自己没有用的,也就更不会投入心力去做好这一方面的工作。

  三、加强新时代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意识

  (一)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保证正确的方向树立新时代大学生的民族团结思想。努力实现在日常的民族团结教育中也可以体现出浓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以便于充分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一方面,要引导新时代大学生学会从优秀传统文明中汲取营养,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不断推进民族团结教育;另一方面要引导新时代大学生谦虚学习世界优秀民族文明,取其精华,为我所用,不断充实我国优秀文化;最后还要

  着力培养新时代大学生的民族自尊感,提升新时代大学生对中华民族强烈的认同感,自觉维护我国民族利益和民族团结,培养大学生公民意识,加强新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认同。

  (二)高校加强对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视程度对于新时代的大学生来说,高校才是提升他们认识、沉淀他们知识的地方,尤其是大学生,校园氛围给予他们的影响是十分大的。所以各大高校在促进民族团结教育这一方面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并且必须竭尽全力,推进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实施,努力响应号召,努力落实民族团结教育。要营造校园文化氛围,用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带动大学生,进行民族团结教育。例如:可以举办各种校园活动,大力宣传民族团结思想;举办各种民族团结知识竞赛,提高大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开展民族团结有关的主题班会或者专题讲座,引导大学生积极响应民族团结教育,将民族团结思想更深层次的渗透在校园的各个地方,渗透在学生的思想中。还要注意的是,注重网络传播的优势,可以在校园网上开设各种民族团结教育相关的网站活动等,深入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最后,高校应该注重社会实践,在社会范围内增加实践活动,学校可以结合本地特征,指导学生进行社会实践,例如:参观民族博物馆,调研相关民族文化,组织学生去民族聚居地等,体会民族团结的重要性以及民族团结的优越性,才能更好地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保持民族团结教育内容与时俱进党的报告中说: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促进各民族的交流。我们要团结、共同繁荣、共同发展。首先,保持民族团结教育与时俱进就要响应以来的号召,要注重一些涌现的民族团结的先进典型案例,以其为正面的导向,及时促进民族团结。例如,党的十八大以来,不仅多次就民族团结问题发表重要讲话。他还到集中地区,进行实践调查,实地访问。又例如,近年来,共青团和少先队员作为广大青年人的纽带,充分利用节假日和

  机遇,以维护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主义为主题,开展多种形式的公益活动学校辅导、夏令营、红色旅游等。充分发挥团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优势。努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的各项教育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其次在学校、家庭、社区各级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各级各类学校要扎实开展以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和党和国家政策为核心的民族团结教育,培养各民族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提高各民族学生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能力。反对分裂意识,增强民族团结凝聚力。近年来,促进民族团结已成为部分地区建立“五好家庭”“文明家庭”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继续发挥家庭在民族团结教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中国各区人员流动数量大,各民族人员流动也大,很多少数民族群众进入城镇城区,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人民在城市安居乐业,所以城区、社区也成了加强民族团结教育的极其重要的地方。因此要重视社区的民族团结教育。最后,我们也应该把暴力恐怖案件作为警示,在大学生日常的民族团结教育中,不仅要重视先进的典型事迹,还要引入一些不良的反面教材,时刻警示新时代大学生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深入剖析反面教材,引以为戒,引导新时代大学生积极顺应新时代民族团结教育的潮流,加强团结教育,提高团结意识。引导新时代大学生提高分辨错误意识的能力,坚定政治立场,坚决与广大中国人民站在同一战线,自觉奋斗,共同实现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篇五:如何进一步加强学生民族团结教育

  

  作为大学生怎样做民族团结

  民族团结

  中华民族是56个民族团结的大家庭。民族团结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和核心内容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所追求的目标。社会主义社会各民族之间的团结,是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党的团结为核心的,是以社会主义制度和祖国统一为基础的。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蓬勃发展,各民族大团结日益巩固。长期以来,党和政府一贯重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改革开放以来,群众性创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活动在全国各地蓬勃开展,“三个离不开”思想和民族团结观念逐渐扎根千家万户。少数民族干部和人才培养选拔工作扎实推进。少数民族干部队伍日益壮大,结构不断改善,素质不断提高,一大批少数民族干部被选拔进县级以上各级领导班子,管理经济社会事务的能力进一步提高。

  民族团结是社会安定、国家昌盛和民族进步繁荣的必要条件。中国的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有着内在的联系。民族团结的原则要求各族人民热爱祖国、维护统一,反对一切破坏团结、分裂祖国的活动.民族问题是社会总问题的一部分,具有普遍性、长期性、复杂性、特殊性、国际性和重要性。民族问题关系到国家的治与乱,民族问题处理不好,将打乱国家的经济、政治秩序,造成国家动荡不安;民族问题关系到社会的进与退,任何国家和地区都不能在矛盾、冲突、动荡和不安中进步;民族问

  题关系到人民的福与祸,民族问题处理得好,民族团结和睦,就会天下大定、国家大治、社会快速进步,人民安局乐业。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民族自治地方人民当家,做主的最好形式。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和完善过程中,党中央继续探索保证人民当家,做主的更多途径和方法。”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基础是搞好民族关系。我们党从我国民族关系的实际出发,明确提出“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成为新形势下巩固和发展我国民族关系的重要指导原则。民族团结怎

  么做呢1,确立区域自治,为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提供法制保障。2,明确发展方向,为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提供政策支持。3,有好的干部队伍及人民。4,人人有团结的心及思想,人人有心去面对民族团结,贯彻党的思想。5,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加快发展也是解决当代中国民族问题的核心。国家的现代化,离不开民族地区的现代化;中华民族的振兴,离不开民族地区的振兴。在引导各民族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之后,党和国家十分重视发展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实施积极政策、采取有效措施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是我国民族工作的基本任务。中央提出“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采取一系列战略举措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

  会发展,不断出台决定和专项规划,使民族工作的方向更加明确,目标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明确。

  而作为一名在校的大学生,我们是如何在实际学习生活中维护民族的团结。

  1,具有爱国意识、民族意识,热爱我们的祖国,以作为中华民族的儿女为骄傲。祖国它很普通,普通到每个人一生中都会无数次地提及;它也很神圣,神圣到每次提到都会感觉到一种荣耀、一种责任、一种无法割舍的情愫。每当鲜艳的五星红旗在激昂的国歌中缓缓升起,每一个人的心中难免都会被一种情愫触动。国是我的国,家是我的家;家是小国,国是千万家。当北京奥运会成为世人的经典,我们为自己是中国人而骄傲;当六十周年华诞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我们为自己是一名中华民族的儿女而自豪。2,努力学习,将来更好地报答祖国。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在校期间,一定要务实理论知识,掌握基本技能,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刻苦钻研,孜孜不倦,精益求精,全面发展。3,关心国家大事,爱护国家的公共设施。具有社会公德,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民族的团结关系着一个国家的强大,一个国家的国民素质关系着这个国家的发展。在校期间,我们不仅学习专业理论知识,也要关注国家大事,增强爱国之心。一个国民的生活细节可以反映这个国家的国民素质,因此,我们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爱护各种公共设施,成为具有良好社会公德的公民。4,关心和了解各民族相关政策,搞好民族团结。5,了解和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维护民族团结。了解并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是各民族团结的前提,相互尊重,才能相互相处,进而一起共同努力共进。因此,我们大学生,应该多了解各民族的风俗习惯,理解和尊重各民族的兄弟姐妹,促进民族的团结。;6,同破坏国家统一、威胁国家公共安全的行为做坚决斗争,配合政府等国家机关的工作。我们知道有极少数的极端分子在安稳发展的时代,故意制造绝大多数人愤慨的破坏事件,因此,我们关注这些事件,并用自己的方式同这些行为作斗争,维护民族的团结。7,作为二十一世纪的大学生,我们一定要自信面对未来。在这迅速变迁的世纪,一定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不断地完善自己,跟上时代的脚步。为民族的大团结做出自己的努力。

相关热词搜索: 如何进一步加强学生民族团结教育 进一步加强 民族团结 学生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顶伦文库网 2019-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顶伦文库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顶伦文库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豫ICP备1902165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