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

信息技术20环境中学业评价(12篇)

时间:2022-11-24 08:45:06  来源:网友投稿

信息技术20环境中学业评价(12篇)信息技术20环境中学业评价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学生学业评价的研究  【内容摘要】本文首先对当前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学生的学业评价现状进行解读。其次对多元智能理论的内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信息技术20环境中学业评价(12篇),供大家参考。

信息技术20环境中学业评价(12篇)

篇一:信息技术20环境中学业评价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学生学业评价的研究

  【内容摘要】本文首先对当前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学生的学业评价现状进行解读。其次对多元智能理论的内涵、特征做了全面深入的剖析与阐释。再次将信息技术教学中常用的评价方法表现性评价做了细致深入地研究分别从评价方法的定义、特点方面进行逐一研究。着重研究这些评价方法在实践过程中来分析评价方法的优势与不足以此获取与判断学生在信息知识、信息技能、信息意识及信息道德四个方面的发展状况。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学业评价研究前言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这充分表明新课程的学生学业评价的内容及关注的面更加广并且着重强调了评价对学生的发展与促进功能。为顺应时代的发展知识经济时代所需要的人才应具备三大基础:能力基础、思维基础和素质基础。一种新的人才观的提出对新课程而言就是教育价值取向的转变学生学业评价标准的改变这就促使评价观、评价理念、评价标准与评价方法等诸多方面必须随之变革。一、绪论

  文章主要就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对学生学业的评价所常见的评价方法:表现性评价进行研究。主要就评价方法的优势与不足展开研究对各项评价方法的特点、形式、内容及功能等进行研究以此构建信息技术课学生学业的评价方法总体框架。针对当前新课程改革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学生学业评价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与不足主要通过对评价方法的研究探讨如何进一步完善信息技术的学生学业评价方法的实施以此促进学生的信息素养的发展。具体地为提出一些关于如何运用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主要研究了测验法、表现性评价、专题作业及档案袋评价如何实施及需要注意与解决的问题。

  二、信息技术课程学生学业评价的理论基础1.多元智能理论美国哈佛大学著名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HowardGardner)于1983年在《智能的结构》一书中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他认为人类的智能包括七种:言语智能、数理逻辑智能、音乐智能、空I旬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关系智能及内省智能。后来又在原来基础上增加了自然智能与存在智能。加德纳认为智力是某种社会或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下个体用以解决自己遇到的真正难题或生产及创造出有效产品所需要的能力。传统的学生学业评价是一种脱离学生学习情境的抽象化的评价加德纳强调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要在具体的社会文化环境或现实生活中展开要对学生的实践与创造活动进行情境性评价。加德

  纳的多元智能观可谓是应运而生他认为人具有七种智能后来又增加了两种智能他还认为人的智能是不断发展的以后还会有不同的智能的提出。这也就决定了我国的新课程改革在对学生的学业评价过程中理论导向发生不同。从传统的只强调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到拓展到重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就可见一斑。

  2.多元智能对信息技术学生学业评价的启示信息技术决定了信息技术课程有两个特征即技术性与实践性。那么如何评价学生的信息技术与社会实践能力呢?要想了解学生技术技能及社会实践能力的水平就必须从多元的角度来评价学生学业。(l)不同形态的信息对应于多元智能的发展加德纳认为人的智能结构是不同的智能的组合也有所不同。因此需要运用不同的评价方法运用多元的评价标准对学生的学业状况进行衡量及判断。我们知道信息大致存在着四种形态即数据、文本、声音、图像。每个学生在各项智能上的发展有强有弱并且智能的组合也不尽相同因而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就要运用作品性为代表的表现性评价或专题作业等多元的评价方法展开评价并且需要强调的是要在具体的学习情境中对学生创作作品的特点、运用的知识及技能等各个方面实施衡量与判断。在运用评价方法上也要求根据评价的内容选择适合学生发展的评价方法。

  (2)多元智能对信息技术课学生学业在评价理念与方法的启示

  多元智能理论的提出切合了当前社会对于不同人才的需求。多元智能对信息技术的评价的影响表现在:要求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要对学生的信息知识、技能等多方面进行评价。

  信息技术学生学业评价理念的转变。新课程目标的确立是对传统课程目标的扬弃。从“双基”即强调学生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过渡到“三维”课标这可以看作是多元智能对传统智能观的批判与发展所衍生的产物。

  信息技术学生学业评价方法的多元化。首先测验法在判断学生的信息知识上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评价方法。其次专题作业、作品评价法则是判断学生的信息能力并促进学生信息素养发展的方法。最后档案袋评价法则是一种较为综合的评价方法但在学生的信息意识及信息道德的评价功能上显得更为突出。

  三、评价方法研究1.表现性评价的概念与类型(l)表现性评价的定义表现性评价关注学生知道的知识。它指的是通过客观测验以外的行动、作品、表演、展示、操作、写作等更真实的表现来展示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实践能力及学习成果与过程的测验来进行评价的一种评价方法。由

  此可见表现性评价侧重于学生外在的可被观察的能力与学习成果的评价。

  (2)表现性评价的类型根据诸多专家对表现性评价所作的界定与描述来看表现性评价主要有以下四种类型:①实验操作;②资料搜集;③调查报告;④作品评价。2.表现性评价的特点表现性评价具有传统的成就测验的优势同时表现性评价又重视学生学习与操作的过程及非书面作业的表现的一种质性评价很好地反映了新课程的评价理念。表現性评价具有以下特点:(1)表现性评价的评价方式可以是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分也可对学生的学习状况做全面、客观的评判而更加侧重表现性评价的判断作用。(2)表现性评价关注的是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和技能的实践水平评价学生的思维水平和创新能力以及情感与态度。(3)表现性评价是在真实的学习情境或任务情境中展开的是针对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或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等表现的评价是一种与现实情境融合在一起的具体的评价方法。(4)表现性评价可以使学生将复杂的知识与技能综合起来运用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这具有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与提高知识运用水平的效果。

篇二:信息技术20环境中学业评价

  关键词]信息技术、学业评价

  [摘要]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大潮中,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无论从培养目标、教学方法、评价方法上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学业评价是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机组成局部,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具有较强的导向作用,通过评价合理、有效地实施,不断提高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水平,激发学生学习应用信息技术的兴趣,培养应用信息技术的技能,提高应用信息技术的水平,保证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本文将探讨关于普通高中信息技术学科学业评价的几点看法。

  信息技术课程是根底教育领域中最年轻的课程,也从本次课程改革中吸取了营养,正在实现着从计算机教育走向信息技术教育、从技能训练走向信息素养教育的变革。这次信息技术课程改革指明了信息技术教育的方向:信息技术课程不仅仅要培养学生操作的技能,而且要培养学生掌握“过程与方法〞,让学生掌握信息时代的信息素养——通过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与传递,表达思想,实现交流,开展合作,解决实际问题。在课程标准,还建议教师综合运用各种过程性评价方式,更多地关注学生求知的过程、探究的过程和努力的过程,适当渗透表现性评价的理念,以学生在信息技术操作或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的表现和成果作为评价依据,全面评估学生在信息技术操作能力、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相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

  与其他学科相比,信息技术学科在学习内容、学习过程和培养目标等方面都具有鲜明的特点:信息技术的学习内容强调了原理、方法的理解与技能的形成与熟练,学习过程注重认知活动与技术活动的内在统一,培养目标那么倡导原理知识、操作技能、技术文化、人文修养等多方面的统筹开展,因此,从教学评价方式的角度看,仅用教学结束后的纸笔测验显然难以适应新课程教与学的需要。

  以往的教学过程往往是先教后学,却忽略了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评价体系。信息技术教学评价一方面要树立“全程式的评价观〞,另一方面还需要采用“面向教学的评价方式〞。全程式评价观是指在教育教学前教师的教学设计阶段中,就需要对即将开展的教学过程和教学之后的方案实施的评价需要提前进行系统规划和准备工作,使评价量规成为教师在备课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局部。新课程下的信息技术教师需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取而代之地应该是“教—学—评价〞,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搜集学生的学习信息,并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动态调整教学过程或提供学习建议,发挥对教与学的“全过程〞促进作用。面向教学的评价方式,是指在进行学科教学中,应紧紧围绕学科特点,探索适宜的评价方法,不能盲目地照搬其他学科的评价量规。

  课程评价在课程体系中起着鼓励导向和质量监控的作用,研究课程评价体系是促进课程改革和开展的需要。因此,要建立表达素质教育思想、促进学生全面开展、鼓励教师上进和推动信息技术课程不断完善的信息技术课评价体系,表达评价内容、评价主体和评价方法的

  多元化。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评价体系既要关注评价结果,更要关注整个信

  息技术课程教与学的过程,注重对学生信息意识和情感、信息伦理道德修养、信息科学技术常识和信息能力的全面评价。

  高中信息技术课评价体系应有助于学生信息素质的全面开展,要改变只关注学生学业成绩的单一总结性的考试评价方式,着眼于充分、全面地了解学生;帮助学生提高信息意识,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关注个别差异,了解学生开展中的需求,发现学生的潜能,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

  一、高中信息技术学业评价的原那么〔一〕发挥教师在评价中的主导作用,创造条件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教师应注意发挥在信息技术评价中的主导作用,同时充分利用学生的评价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自我反思和自我评价了解自己的优势和缺乏,以评价促进学习;组织学生开展互评,在互评中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组织学生参与评价标准的制定,并针对测验题目、学生的作答情况等方面展开班级讨论,共同探讨与评价有关的教学和学习问题,提高学生利用评价分析并改良自己学习行为的能力。建议教师根据评价目的和当地现状创造条件组织家长、学校、外部考试机构、教育团体等有关机构和人员参与教学评价。为了减少各评价主体的主观因素对评价结果的干扰,教师可以在评价之前设计统

  一的评价标准,并与各评价主体充分交流,提高评价主体之间的一致性,保证评价的客观与公正。评价结束后,教师应及时收集评价信息,统计、归纳评价结果,将评价结果用明确、简洁的方式尽快向学生和参与评价的有关人员进行解释〔关于评价结果的报告和解释方法详见后面的章节〕。

  〔二〕评价要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鼓励学生的创造实践中小学学生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水平、学习风格和开展需求等方面的差异很大,学生进行信息技术创造的欲望也更为强烈,信息技术课程的评价要正视这种个别差异,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信息技术课程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确实定和选用,要在保证到达最低教学要求的根底上,允许学生通过不同的方式展示自己。一方面,不同起点学生在已有根底上取得的进步都应该得到认可,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另一方面,要尊重学生在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过程中表现出的个性和创造性,对同一信息作品的不同设计思路和不同设计风格、对同一问题的不同技术解决方案等,都应给予恰当的认可与鼓励。二、学生学业评价的内容和方法根据信息技术学科特点及学生年龄的特点,学生学业成绩评定由情感态度、根底知识、综合能力以及竞赛成果四局部组成。1、情感态度根据平时学生课堂表现情况确定,可以从课堂纪律、学生参与度、与人合作表现等情况综合评定,评定等级可以分为A、B、C、D四个等

  级〔也可实行百分制〕。合格率可根据实际情况控制在90%左右。对于评定为“待合格〞的学生,教师应向其指出缺点,帮助其改变;对于学期结束前有明显改良的,可重新评定。

  2、根底知识要求学生识记教材中所涉及的关于信息、信息技术、计算机硬件、应用软件的使用等一般知识。取平时考察和期末考试总成绩。3、综合能力采用作品式评价方式。包括平时的根本技能评价与期末的综合应用评价。根本技能评价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一般掌握情况,期末的综合应用评价,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及创新能力。评价内容可根据教材中各分册的相关内容来确定。由教师组织学生结合教学进度,在平时及期末进行评价。评价的方式要做到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4、创作与竞赛成绩对参加信息技术奥赛,或在上级组织其它活动中获奖的学生予以格外奖励,激发学生参与信息技术学科竞赛,挖掘对这方面感兴趣并且有天赋的学生。参加相关竞赛也是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兴趣的一个很好的手段。对获奖学生予以格外奖励不仅奖励获奖学生本身也是对其他学生的一个鼓励。在新的课程标准下,我们应该积极地围绕新的评价体系,充分领会新课改的核心思想,运用新的评价方式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科学设计与有效实施信息技术教学评价将是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在新课改后必

  要思考的问题三、小结高中信息技术学业评价是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机组成局部,对信息

  技术的学习具有较强的导向作用,通过评价合理有效地实施,不断提高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水平,激发学生学习应用信息技术的兴趣,培养应用信息技术的技能,提高应用信息技术的水平,保证信息技术课程目标的顺利达成。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评价方式的研究还处在起步阶段,如何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利用表现性评价我们信息技术教师的不断实践探索和广泛的交流,研讨与经验交流,参与评价方案的合作设计,不断地提高评价的水平,逐步探索出能促进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信息技术教学评价方式。

  【参考文献】[1]苗逢春.信息技术教育评价:理念与实施[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2]张咏梅,孟庆茂.表现性评定及其相关问题[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7):27-31[3]李永珺,张向众.新课程评价中的表现性评定[J].教育开展研究.2002(12):54-57[4]李艺,李冬梅.信息技术教学:继承与创新[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篇三:信息技术20环境中学业评价

  信息技术学业评价

  关键词]信息技术、学业评价

  [摘要]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大潮中,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无论从培养目标、教学方法、评价方法上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学业评价是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具有较强的导向作用,通过评价合理、有效地实施,不断提高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水平,激发学生学习应用信息技术的兴趣,培养应用信息技术的技能,提高应用信息技术的水平,保证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本文将探讨关于普通高中信息技术学科学业评价的几点看法。

  信息技术课程是基础教育领域中最年轻的课程,也从本次课程改革中吸取了营养,正在实现着从计算机教育走向信息技术教育、从技能训练走向信息素养教育的变革。这次信息技术课程改革指明了信息技术教育的方向:信息技术课程不仅仅要培养学生操作的技能,而且要培养学生掌握“过程与方法”,让学生掌握信息时代的信息素养——通过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与传递,表达思想,实现交流,开展合作,解决实际问题。在课程标准,还建议教师综合运用各种过程性评价方式,更多地关注学生求知的过程、探究的过程和努力的过程,适当渗透表现性评价的理念,以学生在信息技术操作或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的表现和成果作为评价依据,全面评估学生在信息技术操作能力、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相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

  与其他学科相比,信息技术学科在学习内容、学习过程和培养目标等方面都具有鲜明的特点:信息技术的学习内容强调了原理、方法的理解与技能的形成与熟练,学习过程注重认知活动与技术活动的内在统一,培养目标则倡导原理知识、操作技能、技术文化、人文修养等多方面的统筹发展,因此,从教学评价方式的角度看,仅用教学结束后的纸笔测验显然难以适应新课程教与学的需要。

  以往的教学过程往往是先教后学,却忽略了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评价体系。信息技术教学评价一方面要树立“全程式的评价观”,另一方面还需要采用“面向教学的评价方式”。全程式评价观是指在教育教学前教师的教学设计阶段中,就需要对即将开展的教学过程和教学之后的计划实施的评价需要提前进行系统规划和准备工作,使评价量规成为教师在备课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新课程下的信息技术教师需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取而代之地应该是“教—学—评价”,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搜集学生的学习信息,并分析学生的学习

  1/61/6

  信息技术学业评价

  情况,动态调整教学过程或提供学习建议,发挥对教与学的“全过程”促进作用。面向教学的评价方式,是指在进行学科教学中,应紧紧围绕学科特点,探索合适的评价方法,不能盲目地照搬其他学科的评价量规。

  课程评价在课程体系中起着激励导向和质量监控的作用,研究课程评价体系是促进课程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因此,要建立体现素质教育思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激励教师上进和推动信息技术课程不断完善的信息技术课评价体系,体现评价内容、评价主体和评价方法的多元化。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评价体系既要关注评价结果,更要关注整个信息技术课程教与学的过程,注重对学生信息意识和情感、信息伦理道德修养、信息科学技术常识和信息能力的全面评价。

  高中信息技术课评价体系应有助于学生信息素质的全面发展,要改变只关注学生学业成绩的单一总结性的考试评价方式,着眼于充分、全面地了解学生;帮助学生提高信息意识,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关注个别差异,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发现学生的潜能,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

  一、高中信息技术学业评价的原则

  (一)发挥教师在评价中的主导作用,创造条件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教师应注意发挥在信息技术评价中的主导作用,同时充分利用学生的评价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自我反思和自我评价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以评价促进学习;组织学生开展互评,在互评中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组织学生参与评价标准的制定,并针对测验题目、学生的作答情况等方面展开班级讨论,共同探讨与评价有关的教学和学习问题,提高学生利用评价分析并改进自己学习行为的能力。

  建议教师根据评价目的和当地现状创造条件组织家长、学校、外部考试机构、教育团体等有关机构和人员参与教学评价。为了减少各评价主体的主观因素对评价结果的干扰,教师可以在评价之前设计统一的评价标准,并与各评价主

  2/62/6

  信息技术学业评价

  体充分交流,提高评价主体之间的一致性,保证评价的客观与公正。评价结束后,教师应及时收集评价信息,统计、归纳评价结果,将评价结果用明确、简洁的方式尽快向学生和参与评价的有关人员进行解释(关于评价结果的报告和解释方法详见后面的章节)。

  (二)评价要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鼓励学生的创造实践

  中小学学生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水平、学习风格和发展需求等方面的差异很大,学生进行信息技术创造的欲望也更为强烈,信息技术课程的评价要正视这种个别差异,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信息技术课程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的确定和选用,要在保证达到最低教学要求的基础上,允许学生通过不同的方式展示自己。一方面,不同起点学生在已有基础上取得的进步都应该得到认可,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另一方面,要尊重学生在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过程中表现出的个性和创造性,对同一信息作品的不同设计思路和不同设计风格、对同一问题的不同技术解决方案等,都应给予恰当的认可与鼓励。

  二、学生学业评价的内容和方法

  根据信息技术学科特点及学生年龄的特点,学生学业成绩评定由情感态度、基础知识、综合能力以及竞赛成果四部分组成。

  1、情感态度

  根据平时学生课堂表现情况确定,可以从课堂纪律、学生参与度、与人合作表现等情况综合评定,评定等级可以分为A、B、C、D四个等级(也可实行百分制)。合格率可根据实际情况控制在90%左右。对于评定为“待合格”的学生,教师应向其指出缺点,帮助其改变;对于学期结束前有明显改进的,可重新评定。

  2、基础知识

  要求学生识记教材中所涉及的关于信息、信息技术、计算机硬件、应用软件的使用等一般知识。取平时考察和期末考试总成绩。

篇四:信息技术20环境中学业评价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学生学业评价的研究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学生学业评价的研究

  试探农村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及学生评价的思

  路

  [摘要]人们常常用“信息时代”、“网络时代”来描绘当今时代。信息、网络给当今时代带来了无限的经济效益,不夸张的说的说,谁掌握了信息,谁就掌握了财富。然而,居住于经济落后、边远山区的农村孩子们,他们的出路在哪呢,他们又以什么方式来为这个社会服务呢?所以,信息技术课程对一个农村孩子来说,是期待、是渴望。目前,在农村中小学虽然已经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但由于起步较晚,信息技术教师队伍、学校领导、及学生对信息技术的认知,教学设施、学生的学习背景等种种原因,导致农村的信息技术在学生的学业评价及城镇相比,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和问题。本文试从以上各方面来寻找出农村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及学生评价的思路、内容和方法,以此和各位信息技术老师交流交流。

  [关键词]现状分析基础建设学生评价信息技术教育是一种基础文化教育,更是人才素质教育,中学开设的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新兴的知识和技术相结合的基础性课程,它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实用性、灵活性,在中学的素质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信息技术教育本身发展较快,它的这一性质直接影响着信息技术教育的方向和内容的稳定性。社会在发展,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信息技术教育的方向就必然发生变化,教学内容也必须发生变化。而农村信息技术又是处于起步阶段,学校的教学设备、信息技术教师队伍及学生认知、学习背景等因素,导致了学校对农村学生学业评价产生了偏差。高中生信息技术学科的学生学业成绩评价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操作标准,各个学校的老师都是按照自己的标准进行评价考核。建立一种较为科学的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可持续性发展的评价体系,已经成为当前信息技术学科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那么,如何给农村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有个相对合理的方法,如何给学校对农村学生的学业评价有个相对合适的标准呢?我们试从以下几方面来探讨农村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及学生评价的思路。一、现状分析1、学生对信息技术意识及目前评价方法的分析任何学科都不例外,想制定了一套可持续性的教学方案,首先对目前情况做具体的分析。下面我们以两个方面来分析。

  0/10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学生学业评价的研究

  (1)农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认知分析。据本人在实习云南省广南县实习期间,问学生学习了信息技术课程,以后有何用处,大部分学生回答以后可以当打字员或自己开个打字复印店……甚至还有学生回答上网聊天、发邮件。以下是一份对高三学生获取信息途径调查表

  选项查阅图书及同学讨论上网查资料询问老师

  百分数(%)2025540

  据此,可以想象,农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认知远远不够。一方面,体现了学生对学习信息技术的目的理解太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认识没有从上网娱乐到学习工具的转变;另一方面,体现了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极差。因为农村信息技术教育起步比较晚,大部分学生在初中、小学都没有接受过信息技术教育,所以大部分学生对信息技术教育只认为是学习计算机,学好了计算机就可以排版打印、上网聊天、发邮件,而没认识到计算机只是信息技术教育的一部分。

  (2)目前学校对学生评价的分析。实习期间,了解到该校对本校的信息技术教学评价是:大部分学生在初中、小学都没接受过信息技术教育,但每届学生参加省统一会考过关率都在90%以上,还挺不错,说明学生对信息技术掌握得很好。然而,据我了解,该还从未有过参加州以上的电脑制作作品获奖的,再综合上面的高三学生获取信息途径调查表分析,我们应该意识到一个什么问题呢?不难看出,农村高中学校对信息技术教育认知的狭窄和对学生评价的单一。信息技术本身是一门应用极为广泛,操作性、实践性、实用性、灵活性都很强的学科,学生学而应有所用。而学校却把信息技术学科视同于其它学科。对信息技术的认识仅限于排版打印之类的一些低级应用,而没有认识到信息技术的应用之广泛。只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而忽视了学生的素质养成;只注重学生地基础知识的掌握,而忽视了学生对知识应用的技能。2、教学环境、设备、条件及目前评价方法的分析对于一个学生学业的评价,我们不能只看他成绩的好及坏,我们更需要结合学校本身给学生提供的各种条件。

  1/10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学生学业评价的研究

  据我实习期间了解到,该校是一所地处农村的省级三等完中,一方面,信息技术、计算机专业毕业出身的教育工作者寥寥无几,可想而知,农村普通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师是怎样的现状;另一方面,学校经费紧张,硬件(购置设备)和软件(培养教师)的配置很不到位,信息技术课堂上,两个学生共用一台计算机,一个学生做完练习,下课铃就响了,另外一个学生就是只有听没有练,而且计算机配置低劣,每节课都有三分之一的电脑不能正常使用,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一来对信息技术的认识不够,二来学校设备不能相对满足学生的需求,严重地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第三方面,教师仍然以传统的教学手段为主,学科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极为匮乏,专业知识功底不够,缺乏专业的艺术性,有时,一节课的时间竟有几个问题讲不清楚,有时一个问题讲了一半却无法讲下去,讲下来也是平平淡淡,真可谓老师讲得累,学生听得烦。下面我对该校教师对文字处理软件、电子表格软件、演示文稿制作软件、多媒体课件使用、因特网使用和网络服务使用的情况调查表。

  文字处理软件掌握情况

  电子表格软件掌握情况

  选项不会WPSWORD

  百分数(%)502030

  选项不会会一点EXCEL

  百分数(%)702010

  演示文稿制作软件掌握情况体课件使用情况

  多媒

  选项不会使用过制作过

  百分数(%)502525

  选项不会使用过制作过

  百分数(%)603010

  因特网使用情况

  网络服务使用

  选项从未不常

  百分数(%)4035

  选项网上邻居

  WWW

  百分数(%)1530

  2/10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学生学业评价的研究

篇五:信息技术20环境中学业评价

  信息技术学业评价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关键词]信息技术、学业评价

  [摘要]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大潮中,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无论从培养目标、教学方法、评价方法上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学业评价是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具有较强的导向作用,通过评价合理、有效地实施,不断提高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水平,激发学生学习应用信息技术的兴趣,培养应用信息技术的技能,提高应用信息技术的水平,保证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本文将探讨关于普通高中信息技术学科学业评价的几点看法。

  信息技术课程是基础教育领域中最年轻的课程,也从本次课程改革中吸取了营养,正在实现着从计算机教育走向信息技术教育、从技能训练走向信息素养教育的变革。这次信息技术课程改革指明了信息技术教育的方向:信息技术课程不仅仅要培养学生操作的技能,而且要培养学生掌握“过程与方法”,让学生掌握信息时代的信息素养——通过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与传递,表达思想,实现交流,开展合作,解决实际问题。在课程标准,还建议教师综合运用各种过程性评价方式,更多地关注学生求知的过程、探究的过程和努力的过程,适当渗透表现性评价的理念,以学生在信息技术操作或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的表现和成果作为评价依据,全面评估学生在信息技术操作能力、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相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

  与其他学科相比,信息技术学科在学习内容、学习过程和培养目标等方面都具有鲜明的特点:信息技术的学习内容强调了原理、方法的理解与技能的形成与熟练,学习过程注重认知活动与技术活动的内在统一,培养目标则倡导原理知识、操作技能、技术文化、人文修养等多方面的统筹发展,因此,从教学评价方式的角度看,仅用教学结束后的纸笔测验显然难以适应新课程教与学的需要。

  以往的教学过程往往是先教后学,却忽略了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评价体系。信息技术教学评价一方面要树立“全程式的评价观”,另一方面还需要采用“面向教学的评价方式”。全程式评价观是指在教育教学前教师的教学设计阶段中,就需要对即将开展的教学过程和教学之后的计划实施的评价需要提前进行系统规划和准备工作,使评价量规成为教师在备课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

  2

  部分。新课程下的信息技术教师需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取而代之地应该是“教—学—评价”,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搜集学生的学习信息,并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动态调整教学过程或提供学习建议,发挥对教与学的“全过程”促进作用。面向教学的评价方式,是指在进行学科教学中,应紧紧围绕学科特点,探索合适的评价方法,不能盲目地照搬其他学科的评价量规。

  课程评价在课程体系中起着激励导向和质量监控的作用,研究课程评价体系是促进课程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因此,要建立体现素质教育思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激励教师上进和推动信息技术课程不断完善的信息技术课评价体系,体现评价内容、评价主体和评价方法的多元化。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评价体系既要关注评价结果,更要关注整个信息技术课程教与学的过程,注重对学生信息意识和情感、信息伦理道德修养、信息科学技术常识和信息能力的全面评价。

  高中信息技术课评价体系应有助于学生信息素质的全面发展,要改变只关注学生学业成绩的单一总结性的考试评价方式,着眼于充分、全面地了解学生;帮助学生提高信息意识,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关注个别差异,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发现学生的潜能,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

  一、高中信息技术学业评价的原则

  (一)发挥教师在评价中的主导作用,创造条件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教师应注意发挥在信息技术评价中的主导作用,同时充分利用学生的评价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自我反思和自我评价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以评价促进学习;组织学生开展互评,在互评中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组织学生参与评价标准的制定,并针对测验题目、学生的作答情况等方面展开班级讨论,共同探讨与评价有关的教学和学习问题,提高学生利用评价分析并改进自己学习行为的能力。

  3

  建议教师根据评价目的和当地现状创造条件组织家长、学校、外部考试机构、教育团体等有关机构和人员参与教学评价。为了减少各评价主体的主观因素对评价结果的干扰,教师可以在评价之前设计统一的评价标准,并与各评价主体充分交流,提高评价主体之间的一致性,保证评价的客观与公正。评价结束后,教师应及时收集评价信息,统计、归纳评价结果,将评价结果用明确、简洁的方式尽快向学生和参与评价的有关人员进行解释(关于评价结果的报告和解释方法详见后面的章节)。

  (二)评价要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鼓励学生的创造实践

  中小学学生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水平、学习风格和发展需求等方面的差异很大,学生进行信息技术创造的欲望也更为强烈,信息技术课程的评价要正视这种个别差异,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信息技术课程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的确定和选用,要在保证达到最低教学要求的基础上,允许学生通过不同的方式展示自己。一方面,不同起点学生在已有基础上取得的进步都应该得到认可,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另一方面,要尊重学生在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过程中表现出的个性和创造性,对同一信息作品的不同设计思路和不同设计风格、对同一问题的不同技术解决方案等,都应给予恰当的认可与鼓励。

  二、学生学业评价的内容和方法

  根据信息技术学科特点及学生年龄的特点,学生学业成绩评定由情感态度、基础知识、综合能力以及竞赛成果四部分组成。

  1、情感态度

  根据平时学生课堂表现情况确定,可以从课堂纪律、学生参与度、与人合作表现等情况综合评定,评定等级可以分为A、B、C、D四个等级(也可实行百分制)。合格率可根据实际情况控制在90%左右。对于评定为“待合格”的学生,教师应向其指出缺点,帮助其改变;对于学期结束前有明显改进的,可重新评定。

  4

  2、基础知识

  要求学生识记教材中所涉及的关于信息、信息技术、计算机硬件、应用软件的使用等一般知识。取平时考察和期末考试总成绩。

篇六:信息技术20环境中学业评价

  一、本册教学内容在《纲要》中的说明

  本册教材作为初中信息技术教材的开篇,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对小学知识的总结、延伸和扩展,同时也是为以后更高一级知识技能的学习奠定必要的基础,是学习其他内容的必备“工具”。本册教材在内容的选取、难易程度的分配以及学习方式的采用上,遵循《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的精神,以兴趣为起点,以活动为主线,以小学知识为基础,螺旋上升地设置内容;以符合初中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的实践任务为主线,将学生必须掌握的软件知识和操作技能有机融合到不同的实践活动中,通过活动的不同技术要求引领学生学习必要的软件操作,从而获得情感与思想上的启迪和教育;同时,加深学生对信息技术在生活、学习中价值的理解,推动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学习,解决实际问题,实现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对象与学习工具的双重价值。第一单元,主要了解信息社会的含义,体验和分析信息技术对学习和生活带来的影响,探究和初步理解计算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培养良好的信息意识和信息技术使用习惯;了解计算机病毒危害和防范,养成保护自己信息安全的意识,保持健康心态文明上网;利用Word排版知识进行文字处理。第二单元;通过制作电子报刊,学习使用搜索引擎,主动获取有价值的信息,体验互联网上的交流方式;利用PowerPoint知识进行电子报刊的设计和制作;第三单元,学习使用电子表格软件进行简单的数据处理与数据分析,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二、第一单元学习质量评价标准

  (一)教材知识概要

  知识构成课节应用模块知识第一课了解信息技术信息技术的定义技能

  认识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的组成信息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区别和联系设置文字字体设置文字字号设置文字字型字体设置设置文字颜色理解文字缩放设置字符缩放为文字添加或取消下划线了解度量单位设置段前、段后间距设置行间距段落设置理解首行缩进理解五种对齐方式设置首行缩进设置段落对齐方式

  第二课了解计算机硬硬件大盘件点

  了解常见硬件设备的功能和作用

  了解计算机配置

  查看硬件配置

  设计表格插入表格合并单元格表格操作拆分单元格设置边框线设置和取消底纹

  插入及删除行插入及删除列了解硬件与软件的关系了解知识产权计算机软件安装软件卸载软件认识文本框插入及删除文本框设置文本框大小第三课计算机的“灵魂”文本框操作设置文本框位置在文本框内添加文字设置文本框环绕方式设置文本框内文字格式插入及删除图片设置图片大小及位置设置图片环绕方式图片操作插入自选图形设置自选图形形状设置自选图形环绕方式第四课当好小主人文件操作了解文件名了解文件类型了解文件属性修改文件名查看文件类型查看文件属性

  了解文件组织结构规划文件组织结构

  查看文件组织结构

  新建文件及文件夹删除文件及文件夹移动文件及文件夹复制文件及文件夹了解计算机病毒和木马的危害计算机病毒了解计算机病毒和木马的防治查看计算机病毒与木马第五课计算机安全大家谈文字处理插入文字及文字块删除文字及文字块移动文字及文字块复制文字及文字块拆分及合并段落BBS(二)学习质量评价标准第一课认识信息技术——信息技术的定义及应用1.知识达成目标(1)了解信息技术的概念及应用领域;(2)明确信息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关系;2.技能达成目标(1)能用学过的Word知识突出显示文字;了解BBS在BBS中发帖子

  (2)能用学过的Word知识对不同级别的文字进行归纳;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现(1)通过讨论与交流,体验信息技术带来的便利;(2)逐渐养成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好习惯。说明1、对于信息技术的应用,首先要从身边的事说起,让学生说说他们所知道的信息技术应用。2、通过交流,学生们对信息技术有了一定的了解,但信息技术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技术,它应用在哪些领域,信息技术与我们常说的计算机技术有什么区别和联系,这些问题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知道的不多。建议教师先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文章,在文章中找答案,然后通过交流与讨论得出结论。3、统一了结论,再让学生们通过Word排版技术将这些问题标注出来。在让学生操作之前,建议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将排版经验告诉学生,然后由学生用学过的知识进行操作。学生在小学学过的那些操作可能会忘记,而且学生的个体差异很大,教师要充分考虑到这些问题。建议教师提供一些帮助文件,并引导学生们根据实际需要自行选择学习内容。4、评价作品时,建议教师挑出典型作品进行分析、评价。评价时不要过分强调技术、要从文章的易读性、美观等人文方面进行评价,让学生熟悉中学的评价内容和评价方法。评价时好的提出表扬,差的地方提出修改意见。第二课硬件大盘点——计算机硬件基础1.知识达成目标(1)了解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诞生的时间、地点与名称。(2)了解计算机的四个发展阶段。(3)掌握计算机的系统组成。

  (4)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5)知道常见硬件及其作用。(6)能根据实际需要设计表格2.技能达成目标(1)会查看主要的硬件信息。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现(1)关注当前技术动态,了解新产品名称及性能。(2)善于总结和积累知识与经验。说明:1、计算机中的硬件种类繁多,学生们会感到没有头绪,无从下手。建议教师从基本配置和扩展配置两方面进行。2、介绍基本配置时,建议教师从看得见、摸得着的硬件开始,结合计算机的工作原理逐一介绍这些配置,这样就可以把这些看似杂乱无章的硬件编成一条线,学生容易理解和记忆。3、虽然计算机的硬件各不相同,但查看结果相似,因此用表格来表现最为合适。在操作之前,教师不要将表格的形式和内容先告诉学生,而是应和学生一起分析,总结,归纳,确定了表格的形式和内容之后再插入表格。4、对表格的操作在小学已经学过,在此教师不应再讲,只需要提供帮助文件即可。第三课计算机的“灵魂”——计算机软件基础1.知识达成目标(1)了解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的关系。(2)了解操作系统的作用及常见操作系统。(3)掌握软件安装与卸载的作用及含义。(4)了解有关知识版权的知识及相关法律。2.技能达成目标

  (1)能安装简单的应用软件。(2)能根据需要卸载软件。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现(1)确立版权意识,尊重知识产权,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2)关注信息领域发生的技术革新和重大事件。说明:1、关于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概念理论性较强,对于刚上初中的学生来说比较难理解,建议教师用比喻教学法将硬件比喻成“躯体”,软件看作是“思想和灵魂”,帮助学生理解。在这部分教师要强调硬件不是指“硬”的器件,软件也不是“软”的器件,只要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不论是“软”还是“硬”,一律属于硬件。2、对于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的概念,教师也不必深讲,只告诉学生系统软件是基础和平台,就像人的基本功能力(呼吸、吃饭、睡觉、走路等),只有具备这些基本能力,才能发挥其他专能。3、一台计算机能否发挥它的强大功能,关键在于它所安装的软件,但应用软件的种类太多,不可能将其全部安装到计算机中,因此要有选择地安装,不需要的软件要将其卸载。4、对于计算机来说,硬件固然重要,但软件更加重要。一个软件的开发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想让计算机发挥强大功能,必须要开发出更多更好的应用软件。能够让计算机软件健康、稳步向前发展,必须要有一个好的环境,就需要大家树立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这部分建议教师先组织学生讨论保护知识产权的重要性及如何保护知识产权,最后要告诫学生不但要自己有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更要向更多的人去宣传,本课让学生制作一幅知识产权宣传画。第四课当好小主人——管理文件1.知识达成目标(1)了解文件名的作用及其组成部分。(2)了解路径的的概念。(3)理解文件只读、隐藏属性的含义及作用。2.技能达成目标(1)能熟练查看完整的文件名。(2)能熟练查看文件或文件夹的路径。(3)能熟练设置文件属性。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现(1)养成做事事先规划的好习惯。(2)提高管理能力。说明:1、教师首先应该让学生明白管理文件的必要性。管理需要管理方案,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讨论、根据哪些方面进行分类,也可以提供几种方案。2、想对文件进行分类管理,首先要对文件有所了解,这样可以引出查看文件信息操作。查看文件信息的操作很简单,关键是让学生了解“文件属性”那几项内容的含义。3、在让学生们动手整理文件之前,教师可以提供几种管理方案供学生参考,然后让学生画出自己的文件组织结构图,最后要按照自己的组织结构图进行操作。

  第五课计算机安全大家谈——计算机病毒与木马1.知识达成目标自主学习(1)病毒和木马的定义及危害。(2)病毒与木马的联系与区别。(3)如何防治病毒和木马;2.技能达成目标(1)根据需要改写文章。(2)在BBS上发表文章。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现(1)面对盗号、病毒等消极因素,能认识到它是任何事物发展中必然出现的阴暗面,需要积极面对及时防护。(2)遵守各项法律法规,不从事与法律法规相抵触的信息活动。(3)能负责、安全、健康地使用信息技术。(4)养成定时升级病毒库、定时杀毒的好习惯。说明:1、高效率地使用计算机,除了硬件、软件等基本条件以外,计算机安全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关于计算机安全,至少要让学生明白三件事:(1)危害计算机安全的因素有哪些?(2)它们是如何危害计算机的?(3)如何防治?。教师可以将问题先抛出来,然后指导学生阅读文章并讨论,然后找出答案,然后对文章进行改写。2、改写文章是信息技术与语文的整合,教师应该先从语文的角度出发,然后用Word技能来实现。3、班内讨论是一种小范围的讨论,BBS则是一种大范围的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和远地不相识的人一起到BBS上发表文章并讨论。这是一种新的尝试,更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将文章上传到BBS上操作比较简单,教师不必过多讲解,但要重点提醒学生上传到BBS的文章应该是积极向上的、健康的,建立负责任使用信息技术的好习惯。三、第二单元学习质量评价标准(一)教材知识概要知识构成课节应用模块知识第六电子报刊知识电子报刊组成部分技能

  课成立编辑部网上搜索

  了解搜索引擎了解搜索方法关键字搜索设置版面大小显示、隐藏网格线和参考线

  第七插入及删除文本框课各幻灯片基础知识(一)负其设置文本框大小及位置责设置图片大小及位置设置幻灯片背景了解电子邮件共享资源第八课粗具规模幻灯片基础知识(二)了解局域网了解FTP收发电子邮件通过局域网进行资源共享通过FTP进行资源共享从文件中插入幻灯片调整幻灯片顺序删除幻灯片修改幻灯片母版取消幻灯片背景图形第九课粗益求精压缩与解压了解什么是压缩幻灯片基础知识(三)了解超级链接设置超级链接设置幻灯片的切换方式设置幻灯片的动画效果压缩文件及文件夹插入及删除图形

  解压被压缩的文件(二)学习质量评价标准第六课成立编辑部——电子报刊的策划及筹备1.知识达成目标(1)了解电子报刊的组成;(2)知道素材收集和加工的通用方法;2.技能达成目标(1)能根据需要搜集素材;(2)能根据需要加工素材;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现(1)富有交流意识,掌握彼此交流的基本方法和策略;(2)富有合作精神,乐于与他人合作。(3)关于用倾听、理解、说明、妥协等技巧协调与组织合作活动。说明:5、一开始建议教师提出模仿性任务,给出样板,如教师展示许多获奖电子报刊,引导学生分析、讨论、总结归纳出电子报刊的组成部分。教师进一步提出让学生们创作一份属于自己的电子报刊,但电子报刊的工作量非常大,靠一个人的力量难以完成,从而提出合作的必要性,建议教师将学生按就近原则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小组。6、引导学生确定主题内容及成员分工。教师可以学生商讨的过程中给予适当的指导,但不能代劳。教师要强调同学之间要彼此尊重、理解和容忍的态度,要善于学习和运用表达、倾听和说服他人的方式和方法。7、对许多学生来说,确定自己文章的主题比较困难,因为他们一直习惯于别人给他们的安

  排,当需要他们自己做主时,他们没有主意,因此教师可将教材中P42页的“经验之变”介绍的方法给他们,让他们能又快又好的确定自己的主题。8、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好制作前的准备。有许多学生喜欢在制作时去搜集素材,这会让作品制作显得手忙脚乱,并且不一定能找到合适的素材,因此教师应在一开始就让学生做好准备,养成良好的习惯。第七课各负其责——电子报刊的制作加工1.知识达成目标(1)了解电子报刊各组成部分的制作要点。2.技能达成目标(1)能设置幻灯片的页面大小。(2)能显示或隐藏网格线和参考线。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现(1)能主动搜集信息、选择信息、加工信息,并养成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习惯。(2)学会利用资源进行学习的方法。说明:5、在制作作品之前,教师要强调一件作品既要统一又要有个性。统一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而个性又体现在哪些方面。让学生们再次欣赏部分优秀作品,进行分析、总结、归纳后得出结论:一般来说内容区需要个性设计,而其他部分要求统一。6、将学生闪讨论版面大小及预留公共区大小,确定后进行设置。7、在进行个性化设计时,要先画出草图然后制作。因为分工不同,学生们制作的方法和进行的设置也各不相同,建议此处要使用个性化教学方法,让学生们根据分工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学习内容。

  8、作品的制作需要的时间较长,建议要留出尽量多的时间让学生们操作、修改。第八课粗具规模——电子报刊的合成1.知识达成目标(1)了解文件夹共享的含义。(2)了解FTP的含义及作用。(3)理解幻灯片背景、幻灯片母版中的图形和文字与在幻灯片中插入的各种元素之间的层次关系。2.技能达成目标(1)能设置和取消文件夹共享。(2)能修改幻灯片母版。(3)能取消幻灯片母版背景图形。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现(1)能积极配合他人完成工作。(2)乐于与他人合作完成大的或比较复杂的工作。(3)能有选择地对信息进行接纳和吸收。说明:1、别存在在自己的机器中。解决步骤一:将所在文件保存在一台计算机中。2、提供三种解决方案:电子邮件,局域网文件夹共享,FTP文件传输。建议教师通过对比法给出这三种方式的区别,以便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选择。电子邮件享适用范围文件大小传输速度附加条件广域网(能上因特网)文件较小相对较慢无文件可大可小相对较快无局域网广域网(能上因特网)文件可大可小相对较慢有FTP服务器局域网文件夹共FTP文件传输

  3、将幻灯片合成为一个文件时,虽然可以使用剪贴板进行操作,但使用“插入幻灯片(从文件)”更加方便,而且不易出错。4、作品合成之后,顺序可能需要调整,多余的可能需要删除,教师只需提出要求和建议,让学生自行操作。5、最后让多人合作的作品看起来统一,就要添加公共元素,从而引出幻灯片母版。在此处,教师要强调这些公素元素应该放在预留区。第九课精益求精——电子报刊的完善与交流1.知识达成目标(1)合理设计超级链接。(2)合理设计幻灯片的切换效果。(3)合理设计动画效果。2.技能达成目标(1)能根据需要压缩文件。(2)能根据需要对压缩文件解压。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现(1)养成清晰地介绍自己的兴趣、爱好,并能流畅地呈现自己的观点和思想。(2)能吸收合理的意见,修改自己的作品。(3)能倾听他人的创意和制作技巧,并积极参与讨论。说明:4、教师可通过优秀电子报刊与学生合成之后的电子报刊进行对比,引出超级链接。接下来教师应带领学生分析并确定超级链接的对象和目标,然后进行制作。5、为了使用作品看起来更加生动特别,还可以通过设置幻灯片切换及设置动画效果。教师可提供样板供学生参考,但要强调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合理性,要使读者阅读方便,不能以展示技术为主要目的,不应使作品眼花缭乱,不易阅读。6、作品完成之后,教师要给出单独的时间让学生检查作品是否有漏链、错链,并及时纠正。7、电子报刊的制作目的是让别人阅读,因此将文件共享。将多人的作品合成在一起后,文件自然会大很多。大文件在传输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因此要想办法在不破坏文件的前提下让文件变小,由此引出压缩文件和解压文件。操作时可以最简便的快速压缩和解压入手,如果学生接受较好,而且时间允许,可以进一步介绍WinRar主界面中的其他功能。在这部分内容中,教师要向学生说明压缩文件是创建了另一个压缩包,并没有使原来的文件消失。8、对作品的评价在本课占着十分重要的位置,教师要带领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评价,可以参考教材P66页的评价进行。在这部分中,教师尤其是注意让学生提出缺点时,要给出改进意见,如果有时间让学生继续完善作品,如果没有时间也是建议学生自己找时间对作品进行完善。四、第三单元学科质量评价标准(一)教材知识概要知识构成课节应用模块知识第十课冬令营日程表Excel基本操作Excel基本概念Excel操作环境Excel界面组成部分工作簿工作表单元格单元格启动Excel区分工作簿、工作表、单元格三者的关系;说出单元格的名称进行选定单元格的操作;技能

  会表示单元格区域名称;能够单元格区域选定连续(shift)的和不连续的单元格区域(ctrl);工作表区域会选定整个工作表在单元格中输入各种类型数建立表格各种类型的数据据,建立一个完整的表格行高/列宽修饰表格文字的相关属性设置单元格边框和底纹保存文件.xls类型文件打开.xls类型文件调整行高/列宽修饰文字设置单元格边框和底纹保存工作簿打开工作簿复制工作表工作薄操作插入工作表工作表重合名第十工作薄与工作表区别一课合并/拆分单元格友谊插入行/列天长删除行/列地久完善表格单元格对齐方式。自动填充功能不同的单元格格式打印工作表页面设置运用自动填充功能补充数据设置单元格格式完成表格编辑工作选择工作表

  第十二课今天我当复杂函数计算家数据计算

  算式表达式

  根据需求编辑算式

  函数(SUM、AVERAGE、运用函数进行数据计算MAX、MIN、COUNT)使用IF函数进行计算IF函数

  Excel三种数据分析方法:排序、自动筛选、分类汇总。第13

  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数据分析

  运用一种排序方法对数据进课登数据分析方法山寻自动筛选宝知道分类汇总与自动筛选的分类汇总区别;设置分类汇总参数;查看汇总结果创建图表创建图表图表项名称第14图表大小课编辑图表图表位置图表项(二)学科质量评价标准第十课冬令营日程表——建立工作表1.知识达成目标移动图表项设置、修饰各个图表项选定图表项选定图表与图表项运用向导创建基本图表运用自动筛选功能查看数据数据排序行排序

  (1)了解Excel界面组成及相关的基本概念(工作簿、工作表、单元格、单元格名称)。(2)能正确区分工作簿、工作表、单元格及单元格名称之间的联系与区别。2.技能达成目标(1)能熟练选定单元格、单元格域及工作表(2)会创建基本的Excel表格,能输入数据,调整行高/列宽,并修饰文字。(3)能为单元格设置边框和底纹。(4)会保存工作簿。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现(1)意识到锻炼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性;(2)提高对工作的组织和规划能力;(3)提高信息获取、加工、发布的能力。说明:Excel是Office办公软件成员之一,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Word与PowerPoint,它们的界面与菜单命令有相似之处,所以在认识Excel界面的时候应该多运用比较、迁移的方法进行教学,同时也要突出强调Excel的独特之处。1.可以采取与Word表格进行对比的方法引入,突出Excel的界面和计算功能,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例如,分别在Word表格和Excel表格中分别输入一首古诗,每个字符对应一个单元格,请学生将缺的内容补充完整。在Excel中,通过设置函数,可以对学生补充的结果判断出正误,正确显示“真棒”,错误显示“再想想”字样;而Word表格不具有这个功能。2.呈现Excel界面后,可以请同学分析比较Excel界面与Word与PowerPoint的区别,强化记忆。3.学习应用软件有个普遍现象,第一课的理论知识较多,实践较少,学生很容易感觉枯燥。所以,本课Excel基本概念,教师可以只挑重点讲解,其他知识待使用时再请学生自主查阅,可以避免理论知识多于实践操作的现象。4.单元格及单元格区域的选定,采用小组抢答或竞赛的形式,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例如,教师选定单元格(区域),以小组为单位抢答名称,或者邻座交互考察,以达到熟练操作的目的。5.添加边框与底纹的重点不在于是否添加,而在于能否根据自己的意愿为指定的边框和单元格添加喜欢的线条与颜色。因此,可以进行自主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独立摸索出技巧与经验,收获会更大。6.学生初次接触Excel,会误以为默认的网格线就是边框线。所以教师可以在学习设置边框和底纹之前,用“打印预览”,让学生观察分析。第十一课友谊天长地久——编辑工作表

  1.知识达成目标(1)熟悉文本、数字、日期等常用数据格式;(2)了解单元格的对齐方式。2.技能达成目标(1)会编辑表格:合并/拆分单元格,插入行/列,删除行/列,设置单元格对齐方式。(2)能运用自动填充功能快速输入数据。(3)能根据数据类型不同,设置不同的单元格格式。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现(1)增强孝敬父母,关爱他人的意识,(2)掌握基本生活常识,提高生活自理能力。(3)树立处事严谨、规范的作风。说明:1.在编辑表格之前,教师同时出示原作品与完成的作品,让学生观察比较不同之处,从而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兴趣。这部分内容为重点,但是有Word表格的操作作为基础,可以以自主学习,交流探究的形式进行学习,体现学生学习主体地位。教师最后根据实际情况做以总结归纳。2.自动填充功能为本课的重难点。初次接触,学生会遇到很多困惑而影响下面的操作,例如:在单元格A3中输入“1”后,需要重新选择单元格A3,否则不会出现填充名柄。教师应善于抓住问题,及时引导。自动填充的方法不拘泥于一种,教材只是给出了2种通用的方法。除此之外,还有好多方法,都可以得到不同的结果。例如,输入初始值的个数不同,或者【序列】对话框中“类型”的不同,都会出现意想不到的结果。所以,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引导,“什么时候可以达到复制单元格的目的?”,“什么时候需要输入2个初始值”等等,并有效的组织学生开展小组研讨和总结,使学生对填充功能的学习,先由了解到理解,再由理解到掌握,最后上升为灵活运用。3.工作表的相关操作,建议由学生阅读教材自主完成。教师提前要将任务布置清楚:最后的通讯录中,要有5个工作表,5个工作表的结构是完全相同的。请选择一种你认为最快捷、简单的方法制作。在制作过程中遇到问题,再参看教材相关知识点,使教材真正成为工具书。

  第十二课今天我当家——数据处理1.知识达成目标(1)了解Excel进行数据计算的两种方法:算式法和函数法。2.技能达成目标(1)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运用算式法或函数法对数据进行计算。(2)会用求和、平均值、最大值、最小值、IF等常用函数进行计算与分析。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现(1)学会感恩,亲身体验父母的辛苦;(2)树立科学勤俭的生活态度。说明:算功能制作一个会判断对错的口算本,或者在单元格中输入写古诗空缺文字(输入正确的结果,显示“√”,否则显示“×”),让学生初步体验Excel强大的计算功能,以及与Word表格的根本区别。2.对于算式法和函数法,教师不可能全部讲解。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习如何找出规律,找出两者使用方法上的共性,即教学生学习的方法。数据计算的两种方法在操作过程中的共性:第一步,确定存放结果的单元格;第二步,编辑算式或函数;第三步,确定计算范围;第四步,确认。在计算过程,教师注重引导学生意识到这四步。3.在编辑算式时,基本的运算符号在键盘上的什么位置,根据学生情况,适当提示。4.“插入函数”对话框,是学会使用函数的关键,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对话框中的信息,并且会使用“搜索函数”功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这对完成计算工作是有很大帮助的。5.IF函数的使用,是本课的重难点内容。关键在于让学生读懂教材图11.9中的“函数参数”对话框,引导学生分析对话框中的文字解释。教师可以将参数用浅显易懂的语言来描述,帮助学生理解分析。第十三课登山寻宝——数据的整理与分析1.知识达成目标(1)了解Excel基本的数据分析方法:排序、自动筛选、分类汇总。2.技能达成目标(1)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运用排序、自动筛选、分类汇总三种方法分析、处理数据。(2)会用不同的方法实现单元格的复制与移动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现(1)提高获取、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2)养成与他人交流,团结协作,互相帮助的精神。说明:1.排序有两种方法:按钮法、菜单法。可以采用自主学习方式,放手交给学生结合教材独立实践。最后,教师要结合排序的结果,引导学生注意到两种方法的区别:使用按钮法时,要在关键字所在列中任意选定一个单元格;而使用菜单法时,只要在表格中任意选定一个单元格即可。尤其是按钮法,一定要找准哪一列是排序的关键字,否则结果是不同的。2.自动筛选相对简单,可以由学生自主完成;分类汇总有一定难度,根据学生基础与学习情况,采用讲解与练习结合的方式开展教学。3.在分类汇总之前要进行排序工作,而排序的关键字要与分类汇总时“分类汇总”对话框中的“分类字段”保持一致。4.自动筛选与分类汇总都是查看、统计数据的方法。在学习之后,为了避免学生将两种数据统计方法混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就两者的结果进行区分:自动筛选只显示满足条件

  的数据行;分类汇总是先进行排序,将同一类型的数据行放在一起显示,再根据要求做出求和、求平均数之类的统计工作。第十四课科学生活大比拼——图表的制作1.知识目标(1)了解图表的相关概念。(2)能根据数据特点选择合适的图表类型。2.技能目标(1)能够根据数据表格创建图表(2)能够根据需要修饰图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竞争意识。(2)善于从数据中提取信息。说明:1.创建图表可以由学生自主学习完成。自主学习前,教师要让学生明确:创建图表分四步;自主学习之后,教师要就每一步的界面与主要意图做强调,以便为下面学习如何设置图表项作铺垫。2.设置图表项是对创建图表这一过程的进一步完善。在图表区的任意位置右键,在快捷菜单中都能找到【图表类型】【源数据】【图表选项】【位置】四个命令。这四个命令即、、、是创建图表的四步。因此,在创建图表时就向学生强调四个步骤的名称、界面及主要意图,那么在设置图表项时才会很快的找出对应的命令。3.修饰图表是在认识图表项、会选定图表项的基础上完成的。因此,“二、图表项名称”这部分也是本课的重点。图表项名称也不必死记硬背,只要引导学生发现:当鼠标停在某个图表项上时,会在旁边跟随着其名称框,这点很重要,对下面修饰图表起到重要作用。4.修饰图表项是本课的重难点。每个图表项都可以进行修饰,但是教师不可能一一讲解。所以,要引导学生观察,发现问题,从而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将难点分解。此处可以采用知识迁移法,教师启发:“在学习Word时,对于艺术字、文本框、自选图形和图片这四个对象,你是如何进行修饰的呢?”根据以前授课的情况,可能会是下面两种答案之一:一是,在对象上右键,从快捷菜单中找【设置……格式】命令来修饰;二是,选中对象后,运用【格式】菜单来修饰。教师继续引导:“那么,这种方法是否也适用于修饰图表呢?请大家试试看吧!”经过学生的实践,答案是肯定的。

篇七:信息技术20环境中学业评价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信息技术学科学业评价之我见

  作者:刘传利来源:《成才之路》2010年第29期

  学生学业评价是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信息技术教学具有较强的导向作用。通过评价合理有效地实施,能不断提高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水平,激发学生学习应用信息技术的兴趣,培养信息技术的技能,提高应用信息技术水平。因此,我们应该本着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原则,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不能对所有学生一刀切。教师在评价过程中要变“贬损性评价”为“激励性评价”,以克服因评价带来的“消极效应”,并以不断的“激励性评价”唤醒学生“我要评价”意识,逐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那么,一堂信息技术课是否达到课程目标的要求,是否因材施教,是否让每个学生除了掌握必要的知识之外还在其情感和思想上获得启迪和教育呢?我认为应该从学生学业评价的内容(三个方面的三个不同层次)和方法上来做一个衡量。下面,我按照《标准》中的精神结合七年级学生的年龄和认知规律特点,对如何在课堂中使用学生学业评价,谈谈个人的一点见解。

  一、学生学业评价内容

  第一,知识性目标。各水平要求的层次如下:①了解水平:即能再认或会认事实性知识,识别、辨认事实或证据,能够根据某概念描述列举出具体例子,描述对象的基本特征。达到目标比例:全体学生。②理解水平:把握事物直接的逻辑联系,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联系,进行解释、推断、区分、扩展,提供证据,收集、整理信息等。达到目标比例:50%~80%。③迁移应用水平:归纳总结规律和原理,将学到的概念、原理和方法应用到新的问题情境中,建立不同情境直接的合理联系等。达到目标比例:10%~30%。

  案例一:七年级(下)第二课——筹划电视频道中关于如何在PPT中插入艺术字。①了解水平。如何插入艺术字:“插入”菜单—“图片”—“艺术字”;修改艺术字的字体、字号、加粗、倾斜等;如何修改艺术字的样式。②理解水平。掌握“艺术字格式”进行设置(颜色、大小、版式),掌握“艺术字形状”设置。要求:A.会结合旧知识进行扩展,例如按Shift键可对多个对象进行同时选中进行对齐操作(单击工具栏“绘图”—“对齐或分布”—水平居中)等迁移应用水平。B.能够通过对艺术字的学习触类旁通,自学剪贴画、自选图形等的设置。C.利用网络资源,进行相关知识的自学,例如如何制作倒影艺术字效果。学生可以应用搜索引擎找到相关材料进行自学。衡量知识性目标达成的效果应主要采用的测验手段:选择题、填空题等。

  第二,技能性目标。各水平的要求:①模仿水平:在原型示范和他人指导下完成操作。达到目标比例:全体学生。②独立操作水平:独立完成操作,在评价和鉴别基础上的调整与改进等。达到目标比例:50%~80%。③熟练操作水平:根据需要评价、选择并熟练操作技能和工具。达到目标比例:10%~30%。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案例二:七年级(下)第三课,我来当导演——设置自定义动画。①模仿水平。学生能够在老师讲解完如何设置太阳升起动画之后,按照老师的操作步骤做出一模一样的动画。第一步:选中“太阳”图片;第二步:单击“幻灯片放映”—“自定义动画”;第三步:设置参数,让太阳从右下角缓慢升起。②独立操作水平。能通过对太阳动画对象的学习,对自定义动画操作有个全面了解,能自己独立制作出小鸟从左侧飞入右侧飞出的动画效果,以及可以做出其他的动画效果(强调、退出等)。③熟练操作水平。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后,可以结合以前的知识做出一些难度较大的操作。例如书P20页,做出两只小鸟相对飞翔的效果。甚至可以根据老师给出的任务要求,独立做出一些有一定水准的作品。例如P23页专题——电子相册DIY。衡量技能性目标达成的效果应主要采用的测验手段:按照要求制作相关作品即上机操作题。

  第三,情感性目标。各水平的要求:①经历(感受)水平:在一节课整个学习过程中获得的感性认识。达到目标比例:全体学生。②反映(认同)水平:在经历的基础上获得并能表达感受、态度和价值判断,做出相应的反应等。达到目标比例:50%~80%。③领悟(内化)水平:建立稳定的态度、一贯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化的价值观等。达到目标比例:10%~30%。

  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上,我想首先是让学生有个健康的心态之外,还要让学生感觉学习信息技术是一门非常有趣、有用的一门课。那么如何评价一个学生在一节课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体现呢?我想,根据不同学生,我们也应该从三个层次上因人而定。①经历(感受)水平。学生认认真真听课,保持良好的上课纪律;不擅自玩游戏或做学习任务之外的事;能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在合作小组学习中能够与其他人配合。②反映(认同)水平。每次能自觉预习教材知识,表现突出;课堂积极发言,积极参加各类信息技术活动;主动帮助他人学习,辅导他人上机。③领悟(内化)水平。课外认真学习并取得一定成绩,创作的作品有创意和有突出之处;自觉维护课堂纪律,经常帮助别的学生;在合作小组学习中,能够起领导组织作用,表现突出。

  二、学生学业的评价方法

  长期以来,我们的评价意识顽固地滞留在传统的考试上,过分地突出了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测验与考试依然是学生评价的重要方式,但评价的性质已经不再是为了甄别与选拔,而是为了帮助教师更全面地获取学生学习情况的信息,从而判断学生是否需要更多的指导,同时也为学生自我检测和进一步学习提供机会。

  (1)开放考试的形式。我们可以把笔试和实验操作结合起来,开卷考试与闭卷考试结合起来,改变传统考试形式,让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进行考试。

  (2)开放考试的内容。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题材丰富、智情兼顾、类型多样的试题,可以是传统的书面检测卷,也可以是一份科学研究的成果(如:小论文、小发明等),还可以是一份实验方案和研究计划等。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3)开放考试的时空。考试的目的不是要给学生划等级,而是为了更好地促进每个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所以,对于在课内无法完成的内容,可以允许学生再学习,甚至可以允许他们去查资料、请教他人,会了以后再来考试,让考试成为学生一个学习和提高的过程,让学生愉快轻松地参加考试。

篇八:信息技术20环境中学业评价

  小哈佛信息技术学科期末评价方案

  一、评价形式:

  1、教师评价:以课堂表现,学习态度、作品质量等多种形式长期对学生进行观察和测评,并针对性进行表杨、鼓励等方式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期末进行统一考核,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及进步程度进行综合性的评价。

  2、学生评价:学生平时的作品展示及互评以基础,以及学生结合自身程度然后根据进步与否进行生生互评及自评。

  3、期末结合素质报告手册进行一学期的自我评价。

  二、评价方式:

  为了更加全面的评价学生的学习,学期的评价形式用均采用平时成绩与期末综合作业评定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综合评价。

  1、平时成绩评价标准:对学生进行发展性及过程性评价,根据学生的出勤次数,学习态度、上课表现、学生电子文件夹中平时积累的作品数量及质量等转化为量化分数,评分以60%的比例参与到期末学业评价中。2、期末综合作业评价标准:根据各年级段本学期所学习的模块内容,进行综合的作业、作品制作,按照评价等级标准进行评分。评分以40%的比例参与到期末总的学业评价中来。

  三、各年级模块及评价标准:

  四年级:

  1、期末评价内容:根据自身程度,自行选择作业中的一种进行制作A类:利用网络为内容据托做一个以安全为主题的PPT,要求有背景、文字、艺术字、图片、自定义动画。每一项5分。B类:用教师提供的资料制作一个以环境为主题的PPT,要求有背景、文字、艺术字、图片、自定义动画,每一项5分2、评价具体标准:内容30分:主题突出、内容完整、整体风格统一流畅、协调技术50分:作品中使用了要求中的背景、文本、图片、艺术字、自定义动画等表现工具,每项10分,如使用超链接或动作功能,可额外每项加10分艺术性20分:整体界面美观,总体视觉效果好,有较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作品中色彩搭配合理协调,表现风格引人入胜;文字清晰,字体设计恰当。

  期末作业评价总分按比例换算成40分,参与期末综合评定综合评定,综合成绩在85分以上为优秀,70-85分为良好,60-70为及格,60分以下为须努力

  五年级:

  内容:表格信息的加工表格内容如下:期末综合作业要求如下:给定两个表格,完成以下作业:

  评价具体标准:时间:40分钟,提供两个表格给学生按表格要求1—10、1—4共14项内容,每项10分,总分按比例换算成40分,参与期末综合评定。综合评定成绩在85分以上为优秀,70-85分为良好,60-70为及格,60分以下为须努力

  六年级:期末评价内容:

  给定两幅图像,一幅为风景画,一幅为人物画,以替换人物背景为风景画为内容来考察学生传统的抠图制作。其操作涵盖了选框、移动、魔术棒、套索、图章等多种工具的使用,多图层的综合运用,图像大小的处理等多种所学内容,能展示学生综合处理图像的能力。

  评价具体标准:优秀:构图完整、合理,图片处理无痕,人物大小、位置适中。恰当选用制作工具和制作技巧。技术运用准确、适当、简捷。良好:构图较完整、合理。图片稍有痕迹,人物大小、位置适中。技术运用得比较准确、适当。及格:构图不合理,组合作品不连贯。技术运用得不准确、较烦琐。须努力:态度不认真,无作品创作及不考等情况。

篇九:信息技术20环境中学业评价

  初中信息技术课学业评价

  一、记录学生的课堂表现课堂表现是对学生评价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些表现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反映了学生的学习态度以及学生的认真程度。例如,某个学生在课堂上不认真听讲,玩手机或者讲话,教师就可以将这个事情记录在档案中,这不仅能起到警示作用,而且有利于督促学生约束自己,例如,下课之后检查机房桌椅和计算机的摆放以及卫生状况。另外,这种方式还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情况,一些学生羞怯,不敢在课堂上进行发言,这样的方式也能够立即反映出来,教师在课堂上给予这些学生充分表现的机会,使学生全面发展。但是这一方法的缺点就是需要记录的时间较长,同时也无法避免的受到教师主观上的改变。

  二、学业测试法测试是学生学习成绩的直观展现,学生的学习成果如何直接就反应在了成绩上面,用这种方法来获取学生的学业评价所需要的信息是非常有效的。现阶段教师对于学生的测试通常分为笔试和上机测试这两种形式。笔试测试的内容往往注重学生的基础知识,在短时间内便能够得出结果,但是也不能忽视上机测试对于信息技术课的重要性,上机测试能够检测学生的知识疏漏点,使学生在不断的实践中认识到自己的不

  足,不断去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这是教师普遍选择的一种方式。

  三、成长档案管理法教师对于学生的评价要全面、客观,因此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综合性的考察,对学生实现全面了解。成长档案管理是建立在收集学生作业基础上的,通过对学生作业的分析,来展示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成长档案也能够直观展示出来,将学生各个阶段的学习情况汇总起来,有利于教师对学生进行较为客观的评价,避免了教师因个人的主观问题导致出现评价的偏差。成长档案的建立不仅有益于教师,还有益于学生,学生在对成长档案进行自我分析之后能够全面认清自己的缺点并及时改正这些问题,为学生以后的发展提供了依据和基础。这个方法的缺点也是费时,并且需要人员去维护和管理。

  四、让学生参与学业评价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在教学生活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因此在学业评价工作中学生也应该承担一定的作用,只有让学生参与到学业评价中,这个学业评价机制才算完整,而让学生参与学业评价的方式也有几种。其一,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往往会比老师更具有深刻性和真实性,但是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片面性和不准确性,因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正确、客观的自我评价。其二,学生之间互

  相评价。比起教师,学生往往更了解学生,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多个学生的反馈来了解另一个学生,使教师对学生的了解更加全面,同时为老师对学生的评价提供依据。

  除以上方式外,还可以通过家长评价等来不断完善信息技术课的学业评价机制。总之,学业评价是受教育方式的影响而不断改进和转变的,教师要顺应发展的潮流不断去完善学业评价机制以适应新的社会以及教学环境。

篇十:信息技术20环境中学业评价

  教学评价专指对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客体对象所进行的评价活动,其评价范围包括教与学两个方面,其价值在于促进学生成长、教师专业发展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因此,如何科学有效地进行教学评价也成为现代教学的基本组成部分,它不仅是成功教学的基础,而且是进行各种教育决策的基础。课标中也指出评价的目的是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也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在传统的教学评价体系中,评价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考查学生达到教学目标的程度,一张试卷解决一切问题。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以往的教学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评价的观念也随之发生了变化,评价除了上述目的,还是为了对教学情况进行反馈和分析,及时改进教学方法,有效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种手段,本次我们主要讨论的是以下六个问题1.什么是阶段性评价?2.阶段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的关系。3.章节结束上机操作技术达标。4.阶段性作品评比。5.模块阶段测试。6.学生自评与互评。

  一、什么是阶段性评价

  阶段性评价是对一个学段、一个学科教学的教育质量的评价,其目的是对学生阶段性学习的质量做出结论性评价,一般是在某一种学习阶段结束之后进行,即学生不再继续这项学习了,但这种阶段是模糊的。有时一个阶段的测验是为了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实力、弱点,并改正自己的学习,是在学段或学期、学年结束时对学生发展目标实现程度作出的评价,是过程性评价的积累和总结。阶段性评价以过程性评价生成的事实材料为依据,既要注重量化等级和质性评语的使用,又要重视典型事例和突出表现的事实描述,也可以理解为对学生某一单元或某一阶段学习效果所进行的的各种形式的检测。阶段性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也是老师和学生了解教学和学习效果,调整“教”和“学”行为的重要手段。阶段性检测的目的不是评定学生的学业成绩,更重要的在于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发现教学中的缺陷,改进教学。宋老师的《制作电子校刊》这节课,是在学生已完成《文字处理》这一章的学习后的综合应用课程的第一节。这节课虽然老师用了一定的时间解决整体的规划和设计,但最终学生的作品会反映出这段时间《文字处理》这一章教与学的效果。也可视为通过这样的两堂课的最终作品来考察学生学习的结果,做为一种阶段性的评价,同时可以让学生体会学以致用,提升他们的信息素养。

  阶段性检测不能过多过滥。在评价学生阶段性检测成绩时,除了了解对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正确程度,还应对其他各方面的综合素质进行考量。平时的检测难度要适中,要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拿到高分甚至满分,鼓励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及时进行鼓励和引导。

  二、阶段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的关系

  过程性与阶段性都是围绕着学生发展目标,过程性评价侧重于目标的一步一步发展,阶段性评价侧重于达成度的评价,这意味着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是积极主动的通过目标的预设引领学生成长,而完全有别于过去到了期末给学生做鉴定、写评语;而阶段性的评价结果随着改进计划的确定亦成为下一次评价的起点,进入被评价者发展的进程之中。将过程评价与阶段性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的发展过程成为评价的组成部分,过程性评价为阶段性评价提供事实材料依据,阶段性评价是过程性评价的总结,这意味着过程性评价侧重于记实、积累。过程性评价与阶段性评价的目标是相同的,都是要促使学生学会成长,激发学生努力追求目标和不断自我完善,只是具体任务和目的不同。过程性评价的任务是重在关注、重在记实、积累,目的是要通过关注、写实捕捉学生的细微变化和点滴进步,进而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引导学生主动发展并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阶段性评价的任务是重在总结、评价,目的是通过目标达成度的评价使得师生了解发展水平,明确下一步努力方向。作为新课程的评价理念而提出的过程性评价,目前还找不到权威的定义,但可以这样来理解:过程性评价的“过程”是相对于“结果”而言的,具有导向性,过程性评价不是只关注过程而不关注结果的评价,更不是单纯地观察学生的表现。相反,关注教学过程中学生智能发展的过程性结果,如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及时地对学生的学习质量水平做出判断,肯定成绩,找出问题,是过程性评价的一个重要内容。过程性评价的功能主要不是体现在评价结果的某个等级或者评语上,更不是要区分与比较学生之间的态度和行为表现。从教学评价标准所依据的参照系来看,过程性评价属于个体内差异评价,亦即“一种把每个评价对象个体的过去与现在进行比较,或者把个体的有关侧面相互进行比较,从而得到评价结论的教学评价的类型”。评价的功能主要在于及时地反映学生学习中的情况,促使学生对学习的过程进行积极地反思和总结,而不是最终给学生下一个结论。也可以理解为:过程性评价是指在活动运行的过程中,为使活动效果更好而修正其本身轨道所进行的评价。形成性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明确活动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向,及时修改或调整活动计划,以期获得更加理想的效果。这是近几年来,广大一线的教育工作者以新课改为背景,不断探索、尝试下产生的一种新的教学评价方式。它渗透于课堂教学过程中,是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所表现出的种种信息进行处理的过程的评估,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一种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发展的“过程性评价”。及时、准确、积极、有效的过程评价对课堂教学起着重要的导向和激励作

  用,同时也对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起着良好的促进作用,更能高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不仅如此,课堂中良好的过程评价还会增添许多情感和人文因素,而使得课堂生动、活泼了起来。因此,过程性评价,不是对学生进行简单、概括地予以肯定或否定,而是要密切关注非智力因素的发展,给予有针对性的积极的评价,从而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和自尊心,并促进所有的学生都能在和谐的学习环境中,愉悦地学习,让学生在不同的领域里展示自己的优势和成绩,记录下自己的进步,增强学好信息技术的信心,特别是使学生的心理能够健康发展。在宋老师的《文字处理》这一章的教学中(案例只提供了其中一节课),在每一节课的课堂上,老师都用教学网络提供了当堂课的教学反馈,通过这些反馈,老师能及时地调整教学,将整个《文字处理》这一章的教学导向最理想的结果。而且平时宋老师的教学非常重视学生的自评与互评,通过学生的自评与互评(关于自评与互评的操作细节会在第六个讨论主题中详细讨论),可以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和自省,保证最终良好的学习效果。宋老师在每节课上对评价的重视和体现,正是通过过程性评价引导学生走上良性的学习道路。这样才能在最终的阶段性评价的同时进行整体系统化的文字处理综合应用,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过程性评价重视了对学生在学习中各个环节的评价。重点关注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是否能与其他同学合作探讨相关的学科问题,是否独立思考并提出与他人不同的见解等等。教师选择恰当的语言,适时的时机,评价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及对待学习的态度。这种评价通过评价的学习过程,教师可以及时调整自我的教学行为,这本身也是教师的“学习过程”。这个过程中,“教学相长”,增加师生感情,提升学生学习和掌握本学科知识的兴趣和能力,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1.评价形式忌单一。(对的要表扬,错的要分析:自评与互评)2.不能为评价而评价。“回答正确”、“非常好”、“棒极了”、“大家为他鼓掌”使得学生对教师评价语言感受不深,无动于衷,甚至觉得很幼稚和“言不由衷”。为了评价而评价,考虑到学生有怎样的收获了吗?好,好在哪?是否所有的学生都明白?3.评价时机如果不当或者滞后,容易导致学生缺乏正确的自我认识,而变得无所适从;一但有学生反映出的问题可能代表一些人的问题,教师必须对此做出评价,必须追问原因,并依此修正自己的教学行为。4.评价内容一维。只关注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情况,忽视甚至遗漏了学生在整个学生过程中所运用的学习方法和表现出的情感态度。对学生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1.激励性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引导。心理学家威廉杰姆士说:“人性最深层的需求就是渴望别人的欣赏和赞美。”尤其是

  对一些“弱势群体”的同学,更需要在课堂上毫不吝啬地给予积极的以激励为主的评价,鼓励他们、赏识他们,因为人在激励和鞭策下会不断地获得内驱力,从而不断发展和进步。2.真实性要使评价结果有可信度,教师的评价就必须要真实!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教师们都更加关注学生的心理,非常注意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都知道要在课堂评价中多用激励性的语言,都在避免给学生施加不必要的压力,但是使用不当就会适得其反,矫枉过正了。有些教师激励性的语言夸大其辞,缺乏一定的真实性。一个从未完成过学习任务的学生,今天完成了基本任务,教师表扬了他:“你今天的表现让我很兴奋,你在进步,我很为你高兴,加油!”表扬的话语令学生感动,学习更加有动力了。表扬要有标准,要有分寸,要得体,要一视同仁。评价越真实,越有“透明度”,就越容易得到学生的认可。3.时效性教育学家布莱克·威廉提出,最有益的教师评价就应该是“具体的、描述性的和及时的。”一名好的教师,应该总是带着欣赏的眼光、亲切的微笑和积极的态度,赏识每一个学生,他会在每个时刻、每个环节,仔细倾听着每个学生的回答,在倾听中挖掘着学生的闪光点,同时发现问题,做到及时肯定学习过程中的点滴成果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及时指明学生应该纠正的错误,并指明继续努力的方向。但是,这并不等同于“立即”评价,老师要想做出“即时评价”,也一定要有一个思考的过程,这对教师是个考验,这个过程充满着智慧,要思考从怎样的角度、用怎样的语言、在怎样的时候进行评价,学生的优点是什么,问题在哪里,怎样评价,这样不仅对当事人(回答问题的学生)有很好的激励作用,还对其他听课的学生也有很好的警示作用。只有把握好评价的最佳契机,评价才能到位,才能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使绝大多数的学生都能明白道理何在,才能真正使学生做到“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才能真正积极地推动学生的发展。4.多维性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观察、评价他们在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以及健康的情感、积极的态度、科学的价值观诸多情况,多样化、多渠道、全方位地从三维目标入手评价学生,是鼓励学生爱学、乐学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三、章节结束上机操作技术达标章节结束上机操作技术达标

  章节结束上机操作技术达标作为一种评价检测的方式,主要用于本章节学习结束后,检测学生对本章节所学技术是否达到预期标准。本学科学科检测过程中,大部分老师还是非常重视学生的上机实践能力,也非常希望能达成新课改提出的教学目标。在检测时也经常以学生作品为主要项目。但有的学习作品创意、艺术性都很强,但并没有将所学技术都用上,这样就对学生是否全面掌握了所学技术没有把握。针对这种情况,可在章节学习结束后进行上机操作的检测。检测题的要求以全面反映本章节所学为主。可以设计统一的一个或者几个任务,要求在同样的前提下完成某几项技术操作达到最终的目标,这样的检测是达标检测。只要完成相关技术操作就算过关,不对创新、艺术性做过多要求。如果不想用固定的题目来检测学生,而采用宋老师的《制作电子校刊》这样的形式,让学生以创作作品的形式来检测技术是否达标,那么在任务布置之初就要对要求必须体现的技术和效果明确地说明,但这样做的效果可能会影响作品的艺术性。这需要老师们自已根据学生的情况和具体教学内容来选择合适的方式方法。关于阶段性作品的评价问题,是我们的第四个讨论主题。

  四、阶段性作品评比

  如果仅仅是通过章节结束上机操作技术达标检测学生的学业水平,很多老师又觉得不足以全面评价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尤其是其信息素养等综合素质的水平。所以我们可以进行阶段性的作品评比做为章节结束上机操作技术达标的补充。在阶段性作品评比时,所用的评价标准与章节结束上机操作技术达标不同,如技术应用这部分。章节结束上机操作技术达标应该是应用了测试要求的技术,而阶段性作品评比应要求所用技术合适恰当。如动画制作中(以Flash为例),章节结束上机操作技术达标要求将逐帧、运动渐变等等所用技术都反映出来,而在阶段性作品评比要求在学生自己确定主题的情况下所选用技术恰当地达成了目标。如有的片段可能用逐帧动画是最合适的,那么虽然学生没有用到所学的大部分操作技术,在技术应用这部分也应给予高分。在学生作品评价过程中,学生所选主题、艺术性和创造性都应占相应的权重比例。在评价的过程中,身为老师要对我们的态度、语言有艺术性的追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十分重视教学语言艺术,他深刻地指出:“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要想提高评价语言的有效性,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大的原则:

  1.发展性原则

  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中关注的不仅是学生的学业成绩,还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关注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如果教师的评价语言不是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无论你说的多天花乱坠,都是无效的。

  2.差异性原则

  评价也必须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即要坚持差异性原则。学生的差异不仅表现在学业成绩的差异上,还表现在生理特点、心理特征、动机兴趣、爱好特长等各个方面。这使得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目标以及发展速度和轨迹都呈现出一定的独特性。我们教师面对的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人,他们是千差万别的,他们是在不断发展的,他们处于不同的生活环境,走着不同的生活道路,世界在他们的眼中也呈现了不同模样,所以他们对同样的事物有不同的态度、不同的看法。所以我们老师不能用相同的尺度去度量他们,去要求他们。我们的教育是要让犯错误的同学慢慢少犯错误,直至最后不犯错误;让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把成绩慢慢提高,这才是教育的灵魂之所在,这才是充满智慧的教育。由于人的发展分为“一般发展”和“特殊发展”两种类型,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评”。我们的评价语言要富有想象力,能够唤起各类学生发展的力量,能够给他们足够自主的空间、足够活动的机会,做到“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教师要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个性、心理、知识结构、回答的问题,灵活运用多样化的语言给予及时、恰当、有针对性的评价,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促使他们自觉地参与学习过程,培养健康的学习心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同时,教师要表达出对学生的充分信任,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克服学习中的不良心理反应,促使学生不断挖掘自己的潜能,成为学习和生活的成功者。

  3.具体性原则

  我们在课堂上经常会听到教师的这些评价语言―――“不错”、“很好”、“再想想”、“你能做得更好”等等。的确,这些语言有一定的激励性,但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感到枯燥乏味,无法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笼统、概括性的语词,尽量少用,课堂评价语言一定要具体、明确,这样学生才能明确教师的态度和期望。

  4.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即要求教师评价时必须实事求是、客观公正、正确、精确。也就是说,评价要有根有据,要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习结果或学习行为。教师在教学情景中,要避免两种情况:一是无中生有的评价;二是“名不副实”的评价。客观评价能使学生明确努力的方向。“鼓励”、“赞赏”必须建立在客观评价的基础之上,如果离开了客观评价,“鼓励”、“赞赏”就失去了应有的价值。因为成功只有在失败的映衬下才显得更光彩夺目,表扬也只有在客观评价的前提下才更具魅力。这就要求教师要了解学生、观察学生、分析学生,实事求是地肯定其优点,指出存在的问题,不能手足无措,也不能巧妙回避,否则会导致学生形成应付的学习态度。如果教师不根据实际情况实事求是进行评价,有时反而会产生负面效应。评价语言的使用要正确。评价语言要注重精确性、有区分度。一个班几十个学生的己有经验、兴趣、爱好以及对知识的理解肯定存在着水平上的差异,所以教师对不同学生的作品必然应当有不同评价,即

  评价语言要有区分度、精确性。一句笼统、简单的评价,学生甲听到后可能十分得意,因为他在班上学业不佳,常常表现出动脑筋不够,但学生乙的反应却很平淡,因为这种表扬一点不能看出他与其他同学不同之处,不能激起他的兴奋。每一位学生都希望从教师那儿得到不同于其他同学的特别的评价,这种评价无论是肯定或部分肯定,都会使学生感到教师对自己的特别用心和关注,从而促进教与学活动的积极展开。

  5.情感性原则

  课堂评价语言不仅要讲求科学性,也要注重情感性。教师要满怀着对学生的爱,从对学生的尊重的角度出发,用饱含情感的语言对学生进行评价。有着浓浓人情味的评价语言,能使学生以更强的自信心投入学习,也让课堂气氛变得更加和谐。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由此可知,只有动情的评价才能真正地走进学生的心扉。教师要用学生的眼光去看待学生,用学生的价值观去理解学生,要把话说到他们的心灵中去。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动心的深处。”教师充满真情的赞赏,能让学生沐浴爱的芬芳。当然,“真诚”在某种程度上与说话者的品质有关。如果一个教师平时对学生挖苦讽刺,课堂上很难与学生进行良好的对话交流的,那么他的评价语言也很难对学生发挥作用。所以做诚实的人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应当记住,想要成为学生的朋友,除了学识外,还要真诚!此外,教师在使用课堂评价语言时必须做到“有礼貌地说”。由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存在社会距离,所以在师生交往中,教师必须尊重学生,学生也要尊重教师。不过由于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所处的地位和角色迥然有别,一般情况下不存在学生歧视教师的问题,问题主要在于教师是否能够平等地对待学生。在课堂教学情景中,教师的一些评价语言如果威胁了学生对自我印象期望的话,就会影响教学的顺利进行或者影响教学的有效性。如:一位学生回答错了,教师说:“这个问题咱们说了多少遍,还错!”这是对学生不礼貌不尊重的表现,“错有错的美丽”,学生的错误对老师对学生都是很好的警示牌。不少教师在自己在教学论文或教学随笔中,尤其是递交的参赛作品中,其用语是相当科学、准确、生动的。然而对学生的评价语言无论是口头上的还是书面上的都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对学生人格的尊重!教师的一句话,可以使一个人越学越有信心,也可以使一个人越学越觉得没意思;可以使一个人在这个学科上成为很有造诣的人,也可以将这个人从此毁掉。

  6.艺术性原则

  教学语言是一门艺术,评价语言更是这门艺术中的精髓。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反馈信息中敏锐地捕捉到其中的闪光点,并创造性地实施评价。不断变换表达方式和评价的角度,或是一句赞叹,或是一句玩笑,或是一句名言。语气要诚恳,要用充满爱心和智慧的语言去熏陶、感染学生,让学生沐浴在教师富有个性的评价中,促进学生个体的良性发展。请蹲下身子看学生,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五、模块阶段测试

  通过认真组织实施模块阶段测试,能够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发展。测试重点不仅是对知识的记忆和重现上,不能孤立地对知识和技能进行测试,更要注重对基本概念、基本知识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的认识和理解,注重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适当增加能力考察题和自主探究题的比例,设置有助于学生理解和综合运用知识的实际问题情境,在解决具有综合性、开放性实际问题情境,重视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评价。检测的目的不仅在于评定学生的学业成绩,更重要的是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发现教学中的不足,为改进教学提供依据。因此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精心设计或挑选针对性强的测试题,采取多层次的信息反馈途径,对测试结果进行全面的分析,以便对以后的教学活动进行调整。依据现行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基本要求命题,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考查,尤其是操作能力的考查,注重考查学生的“双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试题可以来源于教材的习题并加以改造,其难度不高于教材中例题、习题的水平。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基本方法的应用,不要盲目加深难度,力求抓住主要的、基础的东西。

  1.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把握知识联系。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把握知识联系。

  信息技术学科会考的笔试试题一部分来源于学生的上机操作(主要是操作的方法或结果),另一部分则是一些重要知识点的实际应用考查,着重考查“双基”的掌握情况。重视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还要重视知识联系,灵活应用知识,测重运用一个知识或多个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或运用多种方法去解决一个问题,从而检测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综合能力。测重考查学生上机操作和知识联系过渡的能力,如果学生平时有做过,这个题目就很简单了,反之若只是死记硬背,那这种题目的得分率就低了。让学生更好的联系知识,还能发散思维、提高操作技能。

  2.以图形代替文字描述,注重考查学生运用能力。以图形代替文字描述,注重考查学生运用能力。

  目前常用操作系统是视窗操作系统,直观的图形化界面大大方便了用户操作,图形化界面中各种操作也就成为考试的一个要点。还有一部分试题虽是文字描述,但仍是关于操作的考查,要求学生不仅平时要多练习,更要在练习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比较学习,如常用工具栏、状态栏、文字工具栏上的每个图形按钮的形状和功能要熟练掌握。

  3.注意试卷的区分度。注意试卷的区分度。

  模块考试是一种达标考试,主要用于检测高中学生通过学习是否达到《课程标准》规定的学习目标,其主要功能不在选拔,而在于检测和激励。试卷难度区分度一般在8:1:1,容易题占80%,中等题占10%,稍难题约占10%。主要是检测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不要盲目加深和拔高难度,更好地做到双基教学和能力培养相结合。

  4.联系生活实际,考查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联系生活实际,考查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

  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为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提供服务。要注重这方面能力的考查,所用数据最好是来源于生活中较新、较有特色的例子。

  六、学生自评与互评

  1.自我评价

  学生的自我评价,就是把自身的行动及其结果与一定的价值尺度相比较的过程。教师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可以给学生创造自我评价的机会。学生通过自我评价,体验到成功的喜悦。素质教育的一个亮点是突出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学习的过程是学生自己体验、领悟、积累的过程。多给学生创造自我评价的机会,可以对学生的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在通过一个阶段的教与学后,应鼓励学生根据阶段性测试所反映出来的情况和问题,对自己前阶段的学习过程做小结,这样不仅是对以往所学的查缺补漏,也是对自省能力的有效提高,会让学生终身受益。

  2.学生互评

  如果评价作为教师的“专利”,学生就处在被动甚至被忽略的地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很好的发挥。生生评价时,由于学生之间是平等的,容易出现思想的交锋,学生对学生的“即时评价”容易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和评价能力,更锻炼学生表达自己看法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会珍重他人的优良品质以及相互协作精神。让学生参与评价,学会评价,可以说是一箭双雕!应当强调在学生互评之后,教师必须给予综合性的评述,让学生对问题的认识统一到一个基点上。学生在课堂上形成的这种互评互析的评价伙伴关系,使评价成为实现学生对自己学习行为的自我调控的过程。

  3.小组互评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合作学习使学生在课堂上得到的不仅仅是知识,而是人际交往、协调合作的个性品质的培养。新课标提倡学生小组之间互相评价,使评价成为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的交互活动。评价往往出现在教师精心组织的辩论中,在教学中的重点或教学难点突破时,经常采用。通过将小组成员的意见综合,由发言人来阐述,而后相互反驳,在互动的过程中,有争论、有理解、有碰撞,这样大家对讨论的问题有了明确的认识,学习知识、领悟方法、修正思想,

  同时获取极大的情感满足,也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互评。但是,小组的构成一定要有科学性,要有不同特质的学生,即要由各具特色的学生共同组成。比如,有的学生记忆力好,有的学生理解力强,有的学生善于表达,有的学生比较沉稳,有的学生善于形象思维,有的学生善于抽象思维,有的学生动手能力很强,有的学生有很强的空间想象力,有的学生提出的问题很独特等等。我们将这些不同特质的学生尽量均匀分布到各个学习小组,以期相互促进,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要注意避免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教师给组长布置任务至关重要,组长要能够带动组内每一个学生。总之,评价不是个新兴的话题,它将是永远的话题,我们应不断提升自身的修养,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才能运用自如,才能使评价真正起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的作用。

篇十一:信息技术20环境中学业评价

P>  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语文学业评价研究

  作者:郑赛娇来源:《教育·综合视线》2021年第10期

  小学语文教师的职责是唤醒孩子沉睡的灵魂、点燃孩子学习的热情、给予他们生命的希望。信息化技术具有跨越时间、超越空间的优势功能,为小学语文教学的授课、阅读、评价等多方面提供便利。如何借助信息技术实现小学语文教学与评价的双效合一,从而进行多元化评价,成为当下小学语文学业评价思考的重点。

  一、小学语文学业评价的现状分析

  学业评价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直接影响教学目标的达成。目前,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对学生的学业评价主要还是通过课程分数进行评判,有些教师受到评分等级制度的制约,评价方式缺乏个性,缺少创新,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评价主体单一,缺乏多元性;2.评价方式简单,缺乏激励性;3.评价维度不宽,缺乏发展性;4.重视评价结果,忽视过程性评价。

  二、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评价机制中的充分运用

  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或信息化教学平台可以改变传统评价模式,进行个性化评价、多元评价、过程性评价,甚至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平台提供的大数据进行精准分析,以此掌握学生的知识瓶颈和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教学提供有力的分析依据,这就是信息化教学评价机制的“智能性”与“超越性”。如,我们可以借助网络学习空间、班级优化大师、反馈器等信息技术手段,有效开展信息化背景下的小学语文学业评价。

  三、信息技术背景下小学语文学业评价的多元化策略

  (一)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学生始终是积极的参与者与合作者,我们可以借助信息化技术建立开放、宽松的评价氛围,鼓励学生、同伴、教师和家长共同参与,实行多元评价,帮助学生在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师长评价中不断反思、认识自我,从而实现自主学习和自能发展。

  1.借助“班优大师”进行教师多维评价

  信息化教学过程中,教师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既能引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对于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能及时、精准地借助大数据进行纠正、分析,防止学生多走弯路。因此,从学生发展这个目标出发,教师应设计、实施科学有效的多维评价。例如,利用希沃白板的“班级优化大师”软件把学生头像设置成动物图像,每种动物对应着不同的性格及做事风格,教师

  可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头像,激发学生参与学习评价的积极性。同时,根据语文学科测评及素养培养的目标,借助班级优化大师软件设置多个维度的评价项目,如生字书写、认真听写、美文欣赏、诗词积累、习作展示、书法作品、语文小报、有效预习、大胆发言、积极思考、团队合作等,既从“听、说、读、写”横向维度评价了学生的语文能力,又从“课前、课中、课后”纵向维度评价了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既考查了学生的语文知识、学科素养,又培养了学生的语文能力,实现多维度对学生进行学业评价。

  同时,每个评价项目按“优秀、良好、合格”设置相应的等级分值,根据学生完成情况及时在班优大师APP上进行加星评价,根据软件自动累计的学分一周或两周实施一次阶段性总结,评选出“书法之星、阅读之星、写作之星”等等。这种学分累计加个性化设置的教师评价方式,既能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也能及时、全面地记录学生学习轨迹,更直观、真实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2.借助“助手平台”进行学生相互评价

  学生评价过程实际上是一个自我学习的过程,既能反思发现自己的学习问题,也能及时积累他人的优秀经验。如果说自我评价是学生对自己学业的一个客观、中肯的认识,那么相互评价不仅能融洽同学间的关系,还能从中发现自身或其他同学身上存在的问题,实现“评价、欣赏、借鉴”的完美结合。例如,借助福建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以下简称“省资源平台”)的网络学习空间布置导学、检测等相关任务,学生在校借助班级平板登入“人人通”APP完成学习后,可以浏览其他同学的完成情况,并进行实时点赞、语音或文字留言,实现同学间的互助评价。

  3.借助“班级微信群”进行家长融合评价

  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足够优秀,所以会不自觉地对孩子进行批评、指责,很少对孩子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而家长中肯的评价与鼓励会树立孩子学习的自信心和向前的进取心。现在我们都建立了“班级家长微信群”,家长和老师在群里沟通极为方便,期中或者期末可以让家长写下这半年来自己孩子的成长变化,以及学习、生活情况发在群里,老师可以截图放到课件上让孩子观看。这样的评价既能讓家长对自己的孩子有一个深刻的思考,也能让孩子感受到来自父母爱的温暖。

  (二)评价方式的多元化

  多样化的评价方式能增进教学生机,促进学生发展。传统教学在纸质作业上实行“优、良、合格”的评语固然能对学生的短时学习做出及时评价,但长此以往会让学生产生评价疲乏,缺失继续学习的动力,我们可以采用“线下、线上”相结合的灵活评价方式,对学生进行延迟评价和分层评价,以达到鼓励不同层次学生持久学习的目的。

  1.利用“在线检测”实行延迟评价

  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常识积累的过程,只有在失败和错误中不断积累,才能收获更多的成功,因此,延迟评价是一种很好的评价方式。比如,学生的一次随堂测试成绩不理想,可能是由于粗心或精神状态不好,这种情况下不能对学生进行责备。教师要明确检测的最终目的不是以分数论排名,而是及时检验学生阶段性学习成效并调整教师教学策略。如果教师明确检测的真正意义并具有延迟评价的意识,此时可与学生、家长进行协商,在征得同意后让学生进行第二次的随堂测试。我们可以借助资源平台的网络学习空间,事先将检测试题发布到平台上,学生在校利用班级平板,在教师的监督下登入平台进行二次测试。为防止学生受记忆影响而默背答案,二次测试可随机打乱试题顺序,学生完成后平台会根据教师设定的答案自动评判学生的客观选择题,主观题则需学生输入文字或在空白纸上答题拍照上传平台,教师则随时随地在手机上进行再次批阅。这种延迟评价给予学生再次学习的机会,满足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的纵向发展要求,使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也能感受到努力和成功带来的喜悦。

  2.利用“班优大师”进行分层评价

  学生存在个体差异,如果用同一标准来评价所有学生的语文学业显然不恰当,这样无疑会让优等学生产生学习的倦怠感,让学习有困难的孩子缺失信心。我们的评价要基于学生个体的纵向发展、自我提升而进行,针对这种差异,我们可以因生而异设置分层评价。例如,在开展“好书共读”时,经常让学生做阅读思维导图或设计手抄报,一些美术功底弱的学生可能没办法设计美观的版面和插图,这时可把学生分为甲、乙两组,两组评价标准不同,相应分值也不同,但乙组同学的评价分值累积到一定程度时可以晋级到甲组评价,比如:乙组两次“良好”可以晋升为一次“优秀”,两次“乙组优秀”则可晋升为一次“甲组优秀”,并获得相应的表彰积分。这样的分层评价既能提升中、下等水平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让优等学生在一定程度上产生危机感,促进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评价维度的多元化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重视学生朗读、阅读、写字、口语表达、习作等多种能力的培养,以满足学生终生发展的需求。

  1.借助“反馈器”评价阅读效果

  统编教材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有了更高的要求,在增加阅读量上教师总会想尽方法引导学生积极阅读,可学生阅读效果如何无从监测。我们在开展全班共读的基础上,一个月举行一次主题阅读汇报,除了同桌相互检查“阅读记录卡”外,可以借助希沃白板设置几道检测题,利用人手一部的“反馈器”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进行现场答题,并根据检测数据查看学生答题情况,以此检测学生课外阅读效果。借助“反馈器”不仅可以实现全员参与,而且相比紙质测验,它能更快、更及时地把握学生阅读效果,省时、高效。

  2.借助“班级空间”评价写字水平

  根据课程设置,每周有一节写字指导课,很多教师只是完成了课上指导,下课铃声一响写字任务也就结束了,根本来不及对全体学生的书写作品进行展示与点评,致使一些学生失去了持续练字的兴趣与动力。班级书法栏也只能展示部分优秀同学的作品,如何对全体学生的写字水平进行监督和提升成了一个难题。可以借助平台的“班级空间”,让学生每周提交一次自己认为最满意的写字作品,老师收集评价后按A、B、C三个等级把书写作品发布到班级空间相册。看到自己的作品在班级相片墙展示,无疑是一种激励,对作品没有上墙的学生也是一种鞭策。

  3.借助“课前导学”评价朗读能力

  朗读是一项重要的语文能力,教学中教师会借助课文载体教给学生多种朗读技巧,以此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由于课堂时间有限,一节课上学生展示朗读的机会并不多,因此,我们可以安排每月一次的朗读专项检测。每次要占用一两节课去执行检测显然不妥当,而借助资源平台的“课前导学”板块,让学生通过班级平板把朗读录音提交到平台上,老师在手机或电脑上倾听这些录音,并对录音进行语音点评或做出等级评价。为了得到更好的评价,学生往往会多读几遍后提交最好的一次录音,这样就极大程度地激发了学生大声朗读的积极性,更好地训练了学生的朗读能力。

  信息技术参与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交流、沟通、互动,进一步锻炼各方面的能力,培养学生多维度的素养。随着以信息化为载体,语文教学的多措并举与多元评价,极大程度推进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评价主体、评价方式、评价维度的多元化,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未来学习所具备的多种能力,为其终生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篇十二:信息技术20环境中学业评价

P>  学校信息化应用发展规划建议报告

  基本信息学校名称临江市闹枝镇中学所涉学段初中

  学校区县临江市

  平台建设

  有/无

  □办公管理平台

  无

  □教学平台

  无

  技术现状

  □教研平台

  无

  □资源平台

  无

  校园无线网络

  准备配置

  教师有一定的信息技术应用基础;尽管教师年龄

  (S)优势

  偏大,但对待问题比较认真,虽然学的慢,但有钻

  研的恒心。

  教师队伍年龄偏大,比较难以接受新鲜的事物,

  SWOT(W)劣势但教师教学经验丰富;学校信息化环境比较薄弱,

  可以尝试从改善课堂教学的理念加以引导

  新型教学模式没有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在探索

  (O)机会的过程中会有很多困难;信息技术应用可能与现

  有的教学环境不匹配

  (T)风险

  学校信息化环境制约了教师的应用热情;教师工作压力大,没有时间学习信息技术

  根据您对问题回答,结果显示:

  学校信息化环境

  您学校的总分为:49,应选择的信息化环境为:多媒体学习环境注:多媒体教学环境,即信息化条件支持集体教。

  混合学习环境,即信息化条件支持集体学。

  智慧学习环境,即信息化条件支持集体学。

  学校信息化团队期待学校教师能够达到的能力点为:

  A1.技术支持的学情分析

  A2.数字教育资源获取与评价

  A3.演示文稿设计与制作

  A4.数字教育资源管理

  A5.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

  教师研修A6.技术支持的课堂讲授

  的关键能A7.技术支持的总结提升

  力点

  A8.技术支持的方法指导

  A11.评价量规设计与应用

  A12.评价数据的伴随性采集

  A13.数据可视化呈现与解读

  B1.技术支持的测验与练习

  B2.微课程设计与制作

  B3.探究型学习活动设计

  B4.技术支持的发现与解决问题B5.学习小组组织与管理B6.技术支持的展示交流B7.家校交流与合作B9.自评与互评活动的组织B10.档案袋评价C6.应用数据分析模型C7.创建数据分析微模型注:我们建议学校教师研修能力的从上述能力点选择

  愿景(三年)

  绩效目标(一年)

  经过三年的信息技术应用培训,我想用好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以及

  学校中的老师都掌握了最基础的办公区域教育资源平台;创设良好的信息

  软件。每位老师都能撰写电子教案,打化环境,增加教师电脑数量。

  印成绩单,做质量分析报告等。年轻一分层培训信息技术,对不同年龄的教

  点的老师可以在教学中,尝试翻转教师提出不同的要求;强化技术在课堂

  学,可以制作精美的课件吸引学生,可教学中应用,不断改善教师的信息化

  以利用电子白板让学生也参与互动。教学能力

  学生学习不再拘泥于课堂,作为农村出台促进教师信息技术应用的各种规

  中学生视野狭隘,可以利用周末休息章制度;对已有的备课制度、上课制

  时间听听老师的微课,或者可以利用度、听评课制度等进修修订,使之符合

  一些学习平台自学,让学生的学习变信息化教学要求

  得多元而有趣。我们的学校也会渐提高师机比例;提高学校网络带宽

  渐有了信息化与教学完美融合的氛不断改进探究教学的设计,提高探究

  围,不再谈“信息化”全是抗拒,而是在教学中的比例;改善信息化演示课

  好奇,并且愿意去尝试。

  件的质量,增强课件的可读性

  模式选择

  利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加大探究教学的探索,提高探究活动的质量

  完善性项目

  开展信息技术应用培训,并且已经形成了制度;开展了信息技术优化课堂

  突破性项目开展基于数据的学习评估;电子白板的熟练应用

  总学时:50

  听评课:20

  ●主题:农村中学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专业发展项目

  ●细节要求:1.教师全部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查找资料并撰写文档2.教师队伍建设离不开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提升,全体教师都

  应该掌握最基础的办公软件。

  3.展开电子白板应用的通识培训。

  4.开展微信打卡等助学手段。

  根据问卷内容,我们建议学校在校本研修中,重点开展以下内

  容的研修。研修内容建议

  ◆提高技术在学情分析中的应用能力。

  具体目标为:一是通过研修,使教师养成思考的习惯。如何运用科学规范的方法进行学情分析?如何克服学情分析泛化和手段单一的问题?如何保证对学习者的评定真实有效?如何将学情分析与教学内容的重新筛选、组织编排和优化设计相结合?学情分析如何兼顾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与差异?二是掌握学情分析的途径和方法。从“认知状况”和“学习准备”两个维度,针对学生“已有知识与技能”、“生活经验”、“学习兴趣”、“学习需要”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学情分析。例如,为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基础,教师在新课讲授前可运用“问卷星”工具设计调查问卷,通过QQ、微信、晓黑板等方式组织学生填写问卷,通过快速分析在线收集的问卷结果,教师能有效了解学生学情,从而改进教学设计。单元复习课前,教师可通过思维导图(如MindMap)提供结构化的思维支持框架,帮助学生梳理学习内容、形成知识结构,清晰捕捉学生系统知识框架中存在的漏洞并进行针对性教学。三是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分析学生的知识基础、技能水平、生活经验、学习动机、发展需要、技术条件等因素,从而找到教学的适切目标;为教学重难点的突破、教学策略的选择和教学活动的设计提供科学依据;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具体学情调整和修改教学内容。◆提高教师数字资源的检索、判断能力。

  具体目标为:一是对教学素材、多媒体课件、主题学习资源包、电子书、专题网站的应用,如利用百度、谷歌等搜索引擎获得多媒体材料,利用全景网、素材中国、昵图网等专业图片网站获取图片资源,在公开课、网易云课堂、TED等视频资源平台获取视频课程资源,利用期刊网、百度文库、豆瓣读书获取文献、书籍类资源等。二是判断资源的科学性与准确性。在教育教学中引用资源时需要评估数字资源的可用性,可从资源发布机构的权威性和可信度、资源发布的主要目的、内容的科学性、时效性、教育意义等方面进行研修。◆提高教师演示课件的制作与应用水平。具体目标为:一提高演示文稿的设计与制作能力。是要避免不顾学生特点和教学需要呈现过多的冗余信息,如声音、动画等干扰学生注意;要注重知识要点的整合提炼,注意避免教材文字堆砌和搬家;要通过表格、标志符号、图示或超链接等方式清晰地呈现内容结构;要考虑合理进行内容布局和色彩搭配。MicrosoftPowerPoint、WPS、Prezi、斧子演示等软件都是适合使用的演示文稿制作软件。二课堂教学中使用好演示文稿。是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避免照着“演示文稿”宣科而忽略了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提高数字资源的管理能力具体目标为:一是提高纸质资源的数字化能力:将纸质资源进行数字化处理,有利于资源的长期保存和检索应用,如可以通过扫描、拍照、录入等方式实现资源的电子化。二是将现有数字资源应按照教学需要和使用习惯,根据一定的规则命名、分类存储。数字资源命名时需尽可能详细地标注资源属性,如课件资源命名需体现课件的教学范围、试卷资源命名应体现年份或学期、地域或校名、年级或学段、考试类别、教材版本、学科名等。资源分类可根据内容、面向对象、任务等维度进行整理,如教师可以将自身制作的学科数字教育资源与收集到的学科资源进行整合,将课程标准、教材、教学设计、制作的数字教育和收集的数字教育资源等进行有机的结合,利于对本学科数字教育资源进行再开发和利用。三是提高教师数字资源的管理能力。数字教育资源管理可借助文件夹、云笔记、网盘等技术工具,利用云笔记的标签功能和快捷方式功能能够便捷的查找、获取资源。◆提高教师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能力。具体目标为:一是解决导入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基于信息技术手段支持课堂导入时,如何保证导入内容能够真正引起学生的注意?怎样促进学生找到学习内容与预期学习目标的关联性?如何通过导

  入建立学生学习的信心?课堂导入能否让学生获得成就感从而促进学习迁移?如何把握好导入环节的度,不喧宾夺主?二是通过对课程标准、学习目标、学习者的认知结构、教学内容、技术条件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来合理设计导入环节。例如在导入过程中,可以通过音乐、动画速度、字体大小、变色、放大等方式引发学生有意注意;通过真实的图片和视频素材呈现与学生和学习内容相关的事情和实际问题;运用随机抽题效果方式辅助学生进行难度适中又能通过自己思考而成功解决的游戏体验增强其自信心;通过统计图、投影等方式直观展示学生前期学习成果使其产生学习成就感等。◆提高教师技术支持的课堂讲授能力。具体目标为:一是引导教师思考不同教学内容与不同课型是否需要不一样的技术支持手段?如何评价信息技术手段运用与教学内容的匹配程度?是否发挥了技术作为“学习支架”的支持功能?教与学的效益是否得到改善?二是学会相应的应用软件,例如教师可以通过Inspiration概念图软件作为教学支架,通过采取师生共同绘制概念图的方式,使学生学会主动建构知识结构,学会自我导向的学习;通过几何画板进行简明直观的生动演示,让学生理解抽象数学概念,感受数学思维和数学的美感;通过WISE在线学习平台提供基于网络的脚手架式科学探究环境,为学生提供具有交互性

  的课程材料(如可视化虚拟实验和科学模型),创造出可持续性发展的科学课堂探究教学新形式等。◆提高教师技术支持的总结能力。具体目标为:一是提高教师应用技术的意识,引导教师思考:基于信息技术手段支持总结提升的环节中,如何有效测量学生对于知识的接受情况和内化情况?如何有效解决反馈延时性的问题?如何定位教学重难点与学生的认知水平,并采用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可视化及结构化手段增进总结提升效果?二是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例如支持实现总结提升教学目标的信息技术工具可能有视频资源、演示文稿、WORD、在线测试平台、思维导图等等。例如即时反馈、在线测试等工具有助于提升复习巩固的效率,思维导图工具能够对知识进行可视化、结构化分析,深化知识的应用。三是掌握相关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利用翻转课堂的形式,根据学习目标录制教学视频供学生自主学习,教师结合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提出的问题与答题情况,针对性地预设及安排教学活动,从而在课内侧重于学生高阶思维培养;利用思维导图等方式对课堂学习内容进行结构化和可视化的梳理,通过多元化表征方式促进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在复习总结环节,教师可以让每个学生用思维导图或其它工具进行知识整理,或者以头脑风暴的方式进行集体梳理,感受对知识的多元理解视

  角,形成个人的知识框架与结构。◆提高教师技术支持的方法指导能力具体目标为:一是明确指导学生学习的意义。基于信息技术手段支持方法指导时,如何构建真实的探究情境?如何解决学生探究自主性不足的问题?如何发挥教师在其中的指导作用?如何在技能训练中更凸显学生学习方法的掌握与探究?二是帮助教师掌握利用虚拟实验环境、仿真环境、语音识别等信息技术手段或资源进行技能方法指导。例如,利用PhET等仿真实验平台开展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的探究活动,通过创设数字化实验环境,借助采集与处理数字化实验数据、支持学生在错误中不断尝试和突破、丰富体验等方式提升实验教学效果,帮助学生在做中学的过程中理解学科知识、发现学科规律;在数学课堂教学(应用场景)中,利用几何画板等多媒体工具,为学生提供探索几何图形内在关系的环境,学生可以自主观察现象、动态测量、收集数据、完成数学实验;在科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利用WISE在线科学探究平台的虚拟实验工具组织论据并生成解释,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进行实验、收集数据以支持自己的观点;在人文社会学科中,可以让学生借助信息技术或亲身实践来掌握社会考察、问卷调查、访谈等学习方法,借助PS等软件设计图像,利用定格动画APP设计视频、电子作业等。

  ◆提高评价量规的设计与应用能力。具体内容为:一是掌握评价量规的内涵。评价量规是一种结构性的量化评价工具,在形式上往往表现为二维表格,它从与评价目标相关的多个方面详细规定评级指标,具有操作性好、准确度高的特点。由于量规清晰地描述了评价目标要求,能够帮助学生和教师定义“什么是高质量的学习”,继而能够更为清晰、准确地引导学生的学习过程。二是掌握评价量规的设计步骤。量规需要包括评价指标、等级、指标等级描述以及指标权重设置等要素。设计步骤一般为:选择重要的内容作为评价指标,设定评价级别,用清晰的语言描述每个指标每个级别的要求,同时为指标设计不同的权重。在评价标准描述时,应使用具体的、可操作性的描述语言,而避免使用抽象的、概念性的语言,例如在评价学生的信息收集能力时,标准如果描述成“从多种电子和非电子的渠道收集信息,并正确地标明了出处”则比“学生具有很好的信息收集能力”明确得多。三是掌握评价量规的使用方法。在使用量规时,可以提前公布量规,与学生一起学习量规,这样学生能够更准确地理解学习评价要求;可以在自评或互评活动时使用量规,这样有助于发展学生自评或互评能力;如果有可能的话,应尽量让学生参与设计量规并讨论量规的应用方法。

  ◆提高评价数据的伴随式采集的能力。具体目标为:一是掌握评价数据采集的意义。为了及时把握学生学习情况并实施干预、提供支持,也为了更为全面评价学生学习行为和结果,教师需要在学习旅程中及时采集评价信息,例如用电子表格记录和整理学生每周阅读书籍的情况、制作学习行为观察记录表实时记录学生课堂上的行为表现。二是掌握评价数据采集的特点。一般而言,伴随性数据采集周期长、工作量大,在实施伴随性数据采集前,教师需要精心设计、详细规划。伴随性数据采集需要借助一定的工具,例如记录单、观察表等。教师可以根据评价目标、评价对象借鉴一些较为成熟的数据采集工具,也可以针对需要开发,在开发信息工具之前,教师需要思考:评价目标是什么?哪些行为或现象有助于教师对学生的分析、对教学过程的反思以及对学习结果的评价?每个环节有哪些对象参与?三是掌握评价数据采集的工具。同时教师还应当考虑伴随性数据采集的操作性,思考用什么形式的工具更有利于信息汇聚,以及将来信息处理与分析工作的可行性?建议在实践中设计清晰的数据收集行动计划,例如细分项目形成数据采集表格,包括数据来源、数据类型、数据采集方式、采集时间(环节)、负责人等重要信息。四是掌握评价数据采集的途径和方法。数据采集过程中,可借

  助信息技术手段丰富评价数据的类型,例如学生学习状态、学生活动参与以及学生之间交往、学习过程数据等。对于描述性评价资料,教师可以利用手机拍摄学生活动瞬间、利用云笔记随时记录对学生行为的观察等,这些质性记录资料既可以作为教师评价学生行为和学习的重要依据,同时也能成为学习档案袋的重要内容。◆提高教师数据可视化呈现与解读能力具体目标为:一是掌握可视化呈现与解读的意义。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如excel、PPT、tableau等)能够长期存储数据、快速分析和呈现数据,使得数据的解读更加直观、精准、便捷。同时,在信息技术工具的支持下能够分析数据之间的潜在的、多维度的关联,为发现问题、寻找依据提供方向和思路。二是掌握可视化呈现与解读的方法。数据分析与解读过程中,需要考虑:数据分析的目的是什么?通过什么形式能够更直观的呈现数据和问题?通过数据反映了学生的哪些问题,产生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同时还需要考虑如何利用数据分析结果改进教育教学。◆提高教师信息技术支持的测验与评价能力。具体目标为:一是掌握信息手段与测验相融合的途径。信息化手段能够支持形式多样的测试与练习,如选择题、填空题、匹配题、问答题

  等,能够提高统计效率与反馈速度,同时也能及时获得可视化结果,优化评价方式与评价成效。二是掌握与测验相关的技术操作方法。在课堂中可以利用PowerPoint开发随机选择题,提高学生活动参与的兴趣和积极性;基于问卷星、问卷派等软件可以开发标准化测试题,及时掌握学生的学情。此类活动开发过程中教师需要考虑:内容或目标是否适合采用标准化试题形式?学生是否都可以很方便访问测试资源?如何呈现测验与练习的结果?在教学中应用测试与练习,需要对应用过程进行精细规划,同时考虑如何反馈与应用测试与练习结果。◆提高教师微课程设计与制作的能力具体目标为:一是掌握微课程的概念及特点。可以根据教学需要选用成熟的微课程,也可以动手设计、制作或修改微课程。如需自主开发,教师应掌握拍摄、录屏、PPT合成等微课程制作方法和相应的技术工具,根据内容特点及应用目的选择开发不同的微课程。二是掌握微课程的制作方法和工具。制作微课程时,教师需要考虑微课程的用途是什么,该知识点适合何种媒体表达方式,通过该微课程能否将知识点讲清楚。同时,应把握几个微课程设计与制作要点,如微视频时间一般不超过10分钟;一个微视频中只讲一个知识点或实用策略;不要轻易跳过任何一个教学步骤,提供完整的讲解或文字;选择合适的内容结构序列;

  用标注给学习者提示性信息、放大关键点、拉近拉远、镜头快慢、字幕等;注重过程中与学习者的交互;结束的时候要有简短的回顾和总结;课程教学情景要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三是掌握微课程应用的方法和策略。在应用微课程时,还需要结合学习任务单,以支持学生实现自主学习。◆提高教师探究型学习活动的设计能力具体目标为:一是掌握技术支持的探究学习方法和设计框架。可借鉴研究性学习模式、WebQuest模式、MiniQuest模式、英特尔?未来教育模式等学习模式的设计框架。二是掌握探究学习的策略:如何体现课程标准和学习目标?任务的设计是否明确具体,是否体现解决实际问题,是否能够促进学生高阶思维的发展?过程设计是否清晰,是否以学习者为中心展开,是否提供信息技术工具和资源支持学生学习?评价是否具有可操作性,是否结合过程性评价(如量规/检查表支持的针对学习过程的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如测验/量规支持的针对学习成果的评价)?◆提高教师应用技术帮助学生学习的能力具体目标为:一是掌握具体的操作方法和工具。教师在支持学生用技术来发现与解决问题时,需真正理解技术的潜在价值,处理好教师、学生、技术之间的关系,将学生视作发现与解决问题的主体,

  支持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路径,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学习需要参与环境建构、提供资源支持以及方法指导。二是掌握相关的操作策略。技术有着支持学生学习的强大潜力,例如:技术作为支撑知识建构的工具(如帮助学习者表征观点和理解)、技术作为探索知识的信息工具(如帮助学习者对比观点)、技术作为背景支撑做中学(如描述、模拟有意义的真实世界的问题、情景和情境)、技术作为社会中介支撑在对话中学习(如支持小组合作与共同体知识建构)、技术作为智能伙伴支撑在反思中学习(如条理地反思他们学会的以及他们是怎样学会的)等等。◆提高教师学习小组组织与管理能力。具体目标为:一是明确小组组织与管理的意义。学习小组的建设与管理需要设计明确的合作学习目标和方法,指导小组成员交流合作方法,同时教师还需要通过观察或学习平台数据随时监控小组学习的进展情况,给予干预和支持。学习小组分组时应综合考虑学生学习能力差异、学生的性格和人际关系,以及学生的特长和家庭背景、合作学习任务要求等因素。借助信息技术可实现更为科学合理的分组,例如依据学生就某个问题的在线讨论数据和关注点,逐渐形成学习小组。二是掌握小组组织与管理的工具和方法。如利用Zoho、Groove、有道云笔记等软件实现小组成员实时、非实时的协

  同编辑文档,快速整合集体智慧,实现小组讨论和资源共享;利用微信、QQ、YY语音等工具实现小组成员即时互动交流。◆提高教师技术支持的展示和交流能力。具体目标为:一是掌握掌握技术支持的展示交流教学设计的意识。如何调动学生参与展示交流活动的积极性?如何设计兼具真实性与趣味性的教学情境,搭建学习活动“脚手架”并促进学生思维碰撞?如何引导学生间的交流讨论并促进学生对他人观点进行批判性思考?二是掌握技术支持的展示交流教学设计的方法。教师可利用几何画板支持学生观察静态图形的动态变化规律,在交流讨论过程中利用无线同屏技术,实时镜像分享学生的学习过程,即时收集课堂交流与反馈信息;在科学教学中,教师利用WISE在线平台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的发布,实施建模、合作学习等创新活动,并通过在线讨论功能实现师生、生生间的多维互动交流;在STEM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以小组形式借助scratch编程软件创作作品,完成交互式项目设计并将作品上传至在线社区,实现与学习伙伴的实时分享与协同创造。◆提高教师家校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具体目标为:一是理解家校交流的意义。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家长参与学校教育、学校指导家庭教育的双向活动可以更为及时、频繁,

  也更为有效,因而教师需要具备与新时代相匹配的媒体素养,能够应用新媒体技术与家长进行良性沟通、有效合作。二是掌握家校交流的方法和途径。首先,信息技术可以搭建家校及时交流的平台,例如通过微信、QQ群、校校通等工具能及时传递教师与家长间的信息,通过博客等工具进行学生作品展示,通过在线问卷了解学生及家庭情况等。其次,信息技术可以有效创造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机会,如在博客展示活动中请家长参与作品评价,既能促进家长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同时也能帮助家长更深入理解学校教育理念与方法。此外,信息技术还使得学校指导家庭教育更为有效,例如制作微课程指导家长进行家庭教育等。◆提高教师自评与互评活动的组织能力具体目标为:一是掌握自评与互评活动的组织的内涵。自评与互评是有益的学习体验,是学会学习的重要内容,可以帮助学习者不断调整学习过程与学习策略,提高学习能力,因而自评与互评是学生参与评价过程的一种有效方式,同时也是落实过程性评价理念的重要载体。二是掌握自评与互评活动的组织的方法和工具。自评与互评的工具可以是学习契约、量规、档案袋、概念图、评估表、观察记录表等,需要自然地嵌入到学习过程中。例如在某个单元教学结束时,用概念图的形式梳理单元知识点及相互之间的关

  系,在此过程中,概念图就成为学生学习反思与评价的工具。三是掌握自评与互评活动的组织的基本环节和策略。在自评与互评活动组织中,最重要的工作是建立评价标准与评价规范。评价标准可以是评价要点,也可以评价量规的形式出现。评价规范需要明确学生的评价步骤、评价方法与评价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在实施自评与互评活动时,若让学生参与评价标准与评价规范的制定过程,将有助于学生充分理解相关要求。在评价活动结束之时,教师需要组织学生一起对整个过程进行回顾与总结,同时让学生有机会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这个过程有助于学生加深自我了解,发展批判性思维,帮助他们成为积极主动的自我成长者。◆提高教师档案袋评价的能力。具体目标为:一是掌握档案袋评价的意义。无论是纸质档案袋还是电子档案袋都旨在记录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成长、进步、努力或成就等,需要仔细规划。二是掌握档案袋评价的步骤和环节。(1)明确评价目标。档案袋评价的目标是什么?为什么要采用档案袋评价的方法?(2)确定放入档案袋中的内容。依据评价目标,明确要放入档案袋中的内容及具体要求。例如:如果是作品,是否需要多次修改的版本?作品是否要注明完成及放入的时间?是否需

  要反思?是纸质、音频还是视频材料?如果是电子档案袋,需要考虑主要应用什么软件来实施评价?学生是否有相应设备来制作和使用电子档案袋?他们是否已经具备了相应技能?(3)制定档案袋的评价标准。说明档案袋中的每一份材料如何评价,可以以评价量规的形式进行呈现。建议评价标准制定时与学生进行讨论,并以书面形式记录讨论结果。(4)向学校领导和家长解释评价标准、实施办法等。(5)收集资料实施评价。◆提高教师构建、评价与改进数据评价模型的能力。具体目标为:一是掌握“评价与改进数据评价模型”的意义。基于教育实践应用的经历,对现有的评价模型进行全面分析和评价,阐明其意义、应用范畴、应用方法,同时对评价模型的优化与完善提出有建设的改进建议。在使用该模型之前,教师应结合教育教学需求与问题理解该模型,同时在实践中,有意识地收集数据尝试着应用该模型,同时分析应用结果,并能够结合实践对模型构建以及应用提出改进建议。二是掌握改进建议的具体环节。其环节一般包括:指标构成及数据来源、应用方式、结果呈现形式、工具功能设置。◆提高教师创建数据分析微模型的能力。具体目标为:一是掌握创建数据分析微模型的概念和意义。据分析微模型是

  基于教育教学需求、面向教学中的真实问题,创建教育教学问

  题的数据分析模型,帮助教师揭示隐含在数据中的规律性。创

  建数据分析微模型除了要求教师要具备一定的数据工具使用

  能力、数据分析能力、数据统计基础外,还应当具备应用技术

  工具进行数据探究的能力。

  二是掌握数据分析微模型的基本内容。

  (1)主题或教育教学问题/需求,例如学生认知结构分析模型,

  并对该模型拟解决的问题或面对的现象进行简要说明,重在阐

  释其教育教学的意义

  (2)模型简介,阐明模型的结构、包含指标、指标间的关系

  (3)数据来源及要求,即说明模型的应用条件,如需要导入

  的数据字段、数据类型、数据容量等

  (4)模型使用方法,对如何在教育教学中应用该模型进行扼

  要说明

  (5)建议应用数据分析模型后的结果用可视化形式进行呈现,

  直观表达分析结果。

  修改教师上课和评价制度。、

  修改内容为,教师每学期至少要有一半的课程运用多媒体等信

  机制创新

  息技术,促使信息技术与课堂的完美融合。评价方式多元化,不必拘泥于课堂的

  口语或书面表达,可以利用微信、QQ等平台及时向家长反馈

  学生阶段性评价。

相关热词搜索: 信息技术20环境中学业评价 信息技术 学业 评价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顶伦文库网 2019-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顶伦文库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顶伦文库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豫ICP备1902165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