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园区危险化学品运输安全风险容量研究11篇化工园区危险化学品运输安全风险容量研究 表f1各类初级事故场景下的多米诺效应阈值事故场景破坏方式设备类型阈值安全距离闪火热辐射所有设备不会发生火焰接触浮顶罐点燃易燃蒸气最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化工园区危险化学品运输安全风险容量研究11篇,供大家参考。
化工园区区域性整体安全评价导则
化工园区区域性整体安全评价导则
1总则为指导、规范化工(工业)园区区域性安全风险评价工作,提高安
全监督管理水平,促进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定本导则。
本导则规定了化工(工业)园区安全风险评价的一般原则、程序、方法、内容和基本要求。2适用范围
本导则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规划、在建或建成的化工(工业)园区(以下简称化工园区)的安全风险评价工作。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导则。3.1化工园区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化工企业及其相关联的或非相关联的企业组成的一个相对集中的区域。3.2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
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使用或存储危险化学品,且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3.3风险
发生特定危害事件的可能性以及发生事件后果严重性的结合。3.4风险评价
1
化工园区区域性整体安全评价导则
以实现工程、系统安全为目的,应用安全系统工程原理和方法,对工程、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识别与分析,判断工程、系统发生事故和急性职业危害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提出安全对策建议,从而为工程、系统制定防范措施和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风险评价可针对一个特定的对象,也可针对一特定的区域范围。3.5定量风险评价
对某一设施或作业活动中发生事故频率和后果进行综合定量分析,采用个人风险和社会风险值描述风险程度,并与风险可接受标准比较的系统方法。3.6个人风险
化工园区内部或周边某一固定位置的人员,由于发生事故而导致的死亡频率,单位为次/年。3.7社会风险
能够引起大于等于N人以上死亡事故的累积频率(F),也即单位时间内(通常每年)的死亡人数。常用社会风险曲线(F-N曲线)表示。3.8安全容量
一定的经济、技术、自然环境、人文等条件下,化工园区在一段时期内对园区内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以及周边环境、社会、文化、经济等带来无法接受的不利影响的最高限度,也即对风险的最大承载能力。
4安全评价程序
化工园区安全风险评价程序为:前期准各;辨识与分析危险、有
2
化工园区区域性整体安全评价导则
害因素;划分评价单元;选择评价方法;整体性定性、定量评价与分析;提出安全对策措施建议;做出评价与分析结论;编制风险评价与安全容量分析报告等。
化工园区风险评价与安全容量分析程序框图见附录A。
5安全风险评价内容
5.1前期准备前期准备工作应包括:明确评价对象和评价范围;组建评价组;
明确评价目的和目标;确定评价规则;制定计划进度;收集国内相关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范;实地调查被评价对象的基础资料,现场勘察,准确记录勘察结果。
风险评价应获取的参考资料见附件B。5.2辨识与分析危险、有害因素
辨识和分析化工园区可能存在的各种危险、有害因素;分析危险、有害因素发生作用的途径及其变化规律。5.3划分评价单元
评价单元划分应考虑化工园区区域性的特点以及风险评价的特点,划分的评价单元应相对独立,具有明显的特征界限,便于实施评价。
评价单元可分为:园区选址安全性单元、产业链合理性单元、园区布局安全性单元、区域安全风险单元、功能区划分安全性单元、外部安全距离单元、区域危险化学品运输安全风险单元、安全容量合理性单元、区域安全保障单元、安全管理单元以及评价所需的其他单元。
3
化工园区区域性整体安全评价导则
5.4选择评价方法根据评价目的和目标以及划分的评价单元的特点,选择科学、合
理、适用的定性、定量评价方法进行整体性评价与分析。定性、定量评价方法的选择应根据化工园区在不同建设阶段的特点进行。
能进行定量评价的应采用定量评价方法,不能进行定量评价的可选用半定量或定性评价方法。
对于不同的评价单元,可根据评价的需要和评价单元特征选择不同的评价方法。5.5整体性定性、定量评价与分析
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范,采用选定的评价方法以实地调查、现场勘察的结果为基础,并可参考类比对象的实际状况对化工园区的危险、有害因素导致事故发生或造成急性职业危害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进行定性、定量评价与分析。
整体性定性、定量评价与分析的技术框架见附录C。5.6安全对策措施建议
为保障化工园区在规划、建设阶段或建成实施后的安全条件,应从选址、布局、安全风险、产业规划、安全保障、安全管理等方面提出安全对策措施;从保证评价对象安全条件的需要提出其他安全对策措施。5.7评价结论
应概括评价结果,给出评价对象在评价时的条件下与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范的符合性结论,给出危险、有害因素引
4
化工园区区域性整体安全评价导则
发各类事故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的预测性结论,明确评价对象在规划、建设或建成实施后能否具备安全条件的结论。
6整体性评价报告
6.1整体性安全评价报告的总体要求整体性安全评价是评价王作过程的具体体现,是评价对象在规
划、建设或建成实施过程中的安全技术指导文件。整体性安全评价报告文字应简洁、准确,可同时采用图表和照片,以使评价过程和结论清楚、明确,利于阅读和审查。6.2整体性安全评价的基本内容6.2.1结合评价对象的特点,阐述编制整体性安全评价报告的目的。6.2.2列出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范和评价对象被批准设立的相关文件及其他有关参考资料等评价的依据。6.2.3介绍评价对象的选址、总图及平面布置、气象条件、水文情况、地质条件、地形地貌情况、园区规划、功能分布、产业规模、经济技术指标、公用工程配套、人流、物流、安全机构等概况。6.2.4列出辨识与分析危险、有害因素的依据,阐述辨识与分析危险、有害因素的过程。6.2.5阐述划分评价单元的原则、分析过程等。6.2.6列出选定的评价方法,并做简单介绍,阐述选定此方法的原因。详细列出定性、定量评价与分析过程。给出相关的评价与分析结果,并对得出的评价与分析结果进行分析。6.2.7列出安全对策措施建议的依据、原则、内容。
5
化工园区区域性整体安全评价导则
6.2.8作出评价与分析结论评价与分析结论应简要,列出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评价结果,指
出评价对象应重点防范的重大危险有害因素,明确应重视的安全对策措施建议,明确评价对象潜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在采取安全对策措施后,能否得到控制以及受控的程度如何。给出评价对象从安全生产角度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范的要求。6.3安全评价报告的格式
整体性安全评价报告的格式应符合《安全评价通则》(AQ8001-2007)中规定的要求。
6
化工园区区域性整体安全评价导则
附录A:整体性安全评价程序框图
前期准备辨识与分析危险、有害因素
选择评价方法划分评价方法整体性、定量评价与分析提出安全对策措施建议作出评价与分析结论编制评价与分析报告
图A.1整体性安全评价程序框图
7
化工园区区域性整体安全评价导则
附录B:整体性安全评价应获取的参考资料B.1相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及规范B.2合法证明材料B.2.l化工园区(集聚区)规划批准文仵;B.2.2企业立项批准文件、可行性研究报告;B.2.3企业安全评价报告。B.3综合性资料B.3.1气象资料:大气参数(气压、温度、湿度、太阳辐射热等)、风速及大气稳定度联合频率;B.3.2地质、水文资料;B.3.3地形、地貌资料;B.3.4化工园区与周边环境关系位置图。B.4化工园区基础资料B.4.1规划图:总体布局图、产业布局图、地块控制规划图、道路交通规划图、物流流向图、公用工程配套规划图、消防规划图等;B.4.2规划说明;B.4.3周边人员分布:应根据评价日标,确定人口统计的边界;考虑人员在不同时间上的分布,如白天与晚上;考虑娱乐场所、体育馆等敏感场所人员的流动性;考虑已批准的规划区内可能存在的人口;B.4.4周边点火源分布:点源,如加热炉(锅炉)、机车、人员等;线源,如公路、铁路、输电线路;面源,如冶炼厂等;B.4.5安全机构设置及人员配置;B.4.6应急资源资料。B.5企业基础资料B.5.1危险物质:危险物质名称、存量,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B.5.2设计和运行数据:总平面布置图、设计说明、工艺技术规程、安全操作规程、
8
化工园区区域性整体安全评价导则
工艺流程图(PFD)、管道和仪表流程图(P&ID)、设备数据、管道数据、运行数据等;B.5.3减缓控制系统:探测和切断系统(气体探测、火焰探测、毒性探测、电视监控、联锁切断等)、消防、水幕等减缓控制系统;B.5.4管理系统:管理制度、操作和维护手册、培训、应急、事故调查、安全标准化等;B.5.5企业内部人员分布;B.5.6企业内部点火源分布。B.6相关类比资料B.6.1类比工程资料;B.6.2相关事故案例。B.7其他相关资料
9
化工园区区域性整体安全评价导则
附录C:整体性安全评价的技术框架
规划化工园区(聚集区)
在建或建成化工园区(聚集区)
区域
选
外部功能危险安全
评价
址安全性单元
安全距离安全性单元
区划分安全性单元
化学品运输安全风险单
容量合理性单元
区域安全保障单元
安全管理单元
所需的其他单元
元
项目部局安全性单
元
项目安全风险单元
区域安全风险单元
综合安全论证与措施建议评价结论
图C.1整体性定性、定量评价的技术框架
10
化工园区区域性整体安全评价导则
附录D:园区选址安全性评价
从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范的符合性,以及气象、水文、地质、地形地貌等自然条件及周边环境,定性评价化工园区选址的安全性;
D.1园区与周边敏感目标的关系D.1.1园区周边居民区的分布D.1.2园区周边其他重要敏感目标分布D.1.3园区周边企业对园区的影响
D.2选址的地形、地貌及地质D.2.1园区地形地貌D.2.2园区地质D.2.3地震D.2.4园区防洪排涝条件
D.3气象条件D.3.1台风D.3.2静风D.3.3雷暴D.3.4空气湿度及盐雾D.3.5积雪和冰冻D.3.6风暴潮
D.4区外交通运输条仵D.4.1公路运输D.4.2铁路运输D.4.3水路运输D.4.4航空运输D.4.5管道运输D.4.6紧急物资运输条仵
D.5水、电、煤(油)、气(汽)、通讯条件
11
D.5.1消防用水D.5.2工业用水D.5.3生活用水D.5.4其他用水D.5.5排水D.5.6电力负荷D.5.7煤、LNGD.5.8蒸汽D.5.9工业用气D.5.10园区及周边通讯条件
D.6园区周边应急救援状况
D.6.1公安力量分布及数量D.6.2医院分确及数量D.6.3消防力量分布及数量D.6.4其他社会救援力量
D.7周边企业、居民区的认知D.7.1信息沟通联络渠道D.7.2针对居民区、企业关注热点提供相关信息
化工园区区域性整体安全评价导则
12
化工园区区域性整体安全评价导则
附录E:产业链合理性评价
评价化工园区是否按照整体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合理构筑上下游产品链,通过产业间主、副产品循环交换,缩短原料运距,实现原料和危险品利用率最大化,减少运输量。
E.1园区产业法规符合性评价对化工园区内落地项目是否符合《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等产业政策要求
和产业准入条件进行评价。
E.2园区危险化学品输出输入比率计算分别统计分析化工园区毒性气体、爆炸品、易燃气体、易燃液体出输入比率:
∑βi×qi
R=∑βi×Qi
(E.1)
式中,qi为每类危险化学品的年输出总量(万吨),Qi为每类危险化学品的年
输入总量(万吨),局为与每类危险化学品相对应的校正系数,具体校正系数如表
1和表2所示。
表1校正系数β取值表
危险化学品类别
毒性气体
爆炸品
易燃气体
其他类危险化学品
β
见表2
2
1.5
1
注:危险化学品类别依据《危险货物品名表》中分类标准确定。
表2毒性气体校正系数β值正取值表
毒性气体名称
一氧碳化
二氧硫化
氨
环氧烷乙氯化氢溴甲烷
氯
β
2
2
2
2
3
3
4
毒性气体名称
硫化氢
氟化氢
二氧氮化
氰化氢
碳酰氯磷化氢
异氰酸甲酯
β
5
5
10
10
20
20
20
注:未在表2中列出的有毒气体可按β=2取值,剧毒气体可按β=4取值。
13
化工园区区域性整体安全评价导则
E.3园区产业关联度评价化工园区内企业间供应链的产业关联度用如下公式表示:
Ct=
Lt
S(S1)/2
(E2)
式中,G为化工园区企业间总关联度;Lt为化工园区内的总食物链数;S为化工园区内的企业数量。
其中:Lt=Le+Lp式中,Le为工业链个数,Lp为产品链个数。
14
化工园区区域性整体安全评价导则
附录F:园区布局安全性评价
F.1园区布局安全的法规符合性评价结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范的要求,对园区平面布局安全
的法规符合性进行评价。包括安全间距,竖向布置、风向对布局的要求等。
F.2园区布局的多米诺效应评价采用火灾、爆炸等事故后果模型,对企业之间发生多米诺效应的可能性及严
重程度进行评价。引发多米诺效应的破坏阈值见表F.1。热辐射及爆炸超压引发破坏的概率模型见表F.2、F.3。
根据多米诺效应计算结果对企业间布局的安全合理性进行分析。
事故场景闪火火球
火灾射火喷池
蒸气云爆炸
约束性爆炸
物理爆炸
表F.1各类初级事故场景下的多米诺效应阈值
破坏方式热辐射火焰接触火焰接触火焰接触热辐射
冲击波超压
冲击波超压
冲击波超压
设备类型所有设备
浮顶罐常压容器压力容器所有设备
常压容器
压力容器
常压容器
压力容器
长型设备
易燃有毒
小型设备
易燃有毒
常压容器
压力容器
长型设备
易燃有毒
小型设备
易燃有毒
常压容器
压力容器
阈值不会发生点燃易燃蒸气I>100kW/m2不会发生必定发生I>15kW/m210分钟以上I>40kW/m210分钟以上P>22kPaP>16kPaP>31kPaP>16kPa不会发生P>37kPaP>22kPaP>16kPaP>31kPaP>16kPa不会发生P>37kPaP>22kPaP>16kPa
安全距离-
最大火焰距离火球半径-
距火焰边缘50m
距火焰边缘20m
相应超压下距离相应超压下距离相应超压下距离相应超压下距离相应超压下距离
泄放口20m泄放口20m泄放口20m泄放口20m
泄放口20m相应超压下距离相应超压下距离
15
事故场景破坏方式BLEVE冲击波超压
点源爆炸冲击波超压
设备类型
长型设备
易燃有毒
小型设备
易燃有毒
常压容器
压力容器
长型设备
易燃有毒
小型设备
易燃有毒
常压容器
压力容器
长型设备
易燃有毒
小型设备
易燃有毒
化工园区区域性整体安全评价导则
阈值P>31kPaP>16kPa不会发生P>37kPaP>22kPaP>16kPaP>31kPaP>16kPa不会发生P>37kPaP>22kPaP>16kPaP>31kPaP>16kPa不会发生P>37kPa
安全距离相应超压下距离相应超压下距离
相应超压下距离相应超压下距离相应超压下距离相应超压下距离相应超压下距离
相应超压下距离相应超压下距离相应超压下距离相应超压下距离相应超压下距离
相应超压下距离
表F2热辐射引发事故升级的阈限值和破坏概率模型
目标设备不可能
阈限值
多米诺事故概率模型
闪火
所有设备
破坏概率低于取舍值
火球
常压设备
只在火焰包围情况下可信Y=12.54-1.847ln(ttf)
ln(ttf)=-1.1281n(I)-2.667×10-5V+9.877
压力容器
不可能
破坏概率低于取舍值
喷射火和池火灾
常压设备
10分钟以上15kW/m2
Y=12.54-1.847ln(ttf)
ln(ttf)=-1.1281n(I)减2.667×10-5V+9.877
压力容器
10分钟以上50kW/m2
Y=12.54-1.847ln(ttf)
ln(ttf)=-0.947ln—(I)+8.835V0.032
注:Y:给定初级事故场景升级概率函数值;
Ttf:失效时间,s;
I:作用在目标设备上的热辐射强度9kW/m2;
V:设备体积,m3。
16
化工园区区域性整体安全评价导则
表F.3超压引发多米诺事故的阈值和破坏概率模型
目标设备
阈限值
常压设备
22kPa
压力容器
17kPa
长型设备(毒物)
16kPa
长型设备(易燃物)
31kPa
小型设备(毒物)
37kPa
小型设备(易燃物)
不可能
注:Y:给定初级事故场景升级概率函数值;
Ps:作用在目标设备峰值静超压,Pa。
破坏概率模型
Y=-18.96+2.44ln(Ps)Y=-42.44+4.33ln(Ps)Y=-28.07+3.16ln(Ps)Y=-28.07+3.16ln(Ps)Y=-17.79+2.18ln(Ps)破坏概率低于取舍值
17
化工园区区域性整体安全评价导则
附录G区域安全风险整体性评价采用定量风险评价方法,通过个人风险和社会风险指标,对化工园区内的企业风险和区域的累积风险进行定量安全评价。定量风险评价的结果应与风险可接受标准进行比较,以判定风险的可接受程度。G.1定量风险评价程序定量风险评价程序如图G.1所示,具体包括以下步骤:a)准备;b)资料数据收集;c)危险辨识;d)失效频率分析:e)失效后果分析;f)风险计算;g)风险评价。
18
准备资料数据收集
危险辨识
化工园区区域性整体安全评价导则
失效频率分析
失效后果分析
风险计算
循环计算
风险标准
风险评价
风险减缓措施
评价结论
图G.1定量风险评价的程序
G.2危险辨识应根据评价对象的具体情况进行系统的危险辨识,识别系统中可能对人造成
急性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坏的危险,确定其存在的部位、方式以及发生作用的途径和变化规律。
危险辨识可采用如下方法:a)系统危险识别方法,如安全检查表(Checklist)、“如果-怎么样”分析法(What-if)、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法(FMEA)、故障树分析(FTA)及危险度评价法等;b)重大危险源辨识;c)其他危险源辨识方法,如事故案例分析。
G.3评价单元选择根据评价目的,可对辨识出的所有危险性单元开展定量风险评价;也可对辨
识出的危险进行初步评价并选择需要进行定量风险评价的单元。当危险性单元满
19
化工园区区域性整体安全评价导则
足以下条件之一时9必须进行定量风险评价:a)政府主管部门要求;b)依据GB18218识别的重大危险源;c)单元过于复杂,不能使用定性、半定量的方法做出合理的风险判断;d)具有潜在严重后果的单元。评价单元选择可采用危险度评价法或设备选择数法等方法。选择的单元应能
代表被评价对象的风险水平;单元选择结果应征得风险评价委托方或相关主管部门的认可。
G.4泄漏场景在定量风险评价中,应包括对个人风险和社会风险起作用的所有泄漏场景,
泄漏场景应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a)发生的概率≥10-8/年;b)至少导致1%的致死伤害概率。泄漏场景可根据泄漏孔径大小分为完全破裂以及孔泄漏两大类,有代表性的
泄漏场景见表G.1。
表G.1泄漏场景
泄漏场景小孔泄漏
范围0mm~5mm
代表值5mm
中孔泄漏
5mm~50mm
25mm
大孔泄漏完全破裂
50mm~150mm>150mm
100mm整个设备的直径
当设备(设施)直径小于150mm时,取小于设各(设施)直径的孔泄漏场景以及
完全破裂场景。
G.5失效频率分析泄漏频率可使用以下数据来源:a)工业失效数据库;b)企业历史数据;c)供应商的数据;d)基于可靠性的失效概率模型。
20
化工园区区域性整体安全评价导则
使用工业数据库时,应确保使用的失效数据与数据内在的基本假设相一致,并应考虑设备(设施)的工艺条件、运行环境和设备管理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对泄漏频率进行修正。G.5.1设备(设施)泄漏频率SY/T6714-2008典型设备发生完全破裂以及孔泄漏的频率,见表G.2。
设备类型
单密封离心泵双密封离心泵
塔器离心压缩机往复式压缩机
过滤器翅片/风扇冷却器
换热器,壳程换热器,管程19mm直径管道25mm直径管道51mm直径管道102mm直径管道152mm直径管道203mm直径管道254mm直径管道305mm直径管道406mm直径管道>406mm直径管道
压力容器反应器往复泵常压储罐
G.5.2泄漏频率的修正
表G.2典型设备的泄漏频率
5mm6×10-26×10-38×10-5
9×10-42×10-34×10-54×10-51×10-55×10ˉ63×10ˉ69×10ˉ74×10ˉ73×10ˉ72×10ˉ71×10ˉ71×10ˉ76×10ˉ84×10ˉ51×10ˉ47×10ˉ14×10ˉ5
泄漏频率(/年,4种场景)
25mm
100mm
5×10-4
1×10-4
5×10-4
1×10-4
2×10-4
2×10-5
1×10-3
1×10-4
6×10-3
6×10-4
1×10-4
5×10-5
3×10-4
5×10-8
1×10-4
1×10-5
1×10-4
1×10-5
6×10ˉ74×10ˉ73×10ˉ73×10ˉ73×10ˉ72×10ˉ72×10ˉ71×10ˉ43×10ˉ41×10ˉ21×10ˉ4
8×10ˉ88×10ˉ83×10ˉ82×10ˉ82×10ˉ81×10ˉ53×10ˉ51×10ˉ31×10ˉ5
完全破裂
6×10ˉ6
1×10-52×10-86×10ˉ66×10ˉ63×10ˉ75×10ˉ76×10ˉ27×10ˉ87×10ˉ82×10ˉ82×10ˉ82×10ˉ82×10ˉ81×10ˉ86×10‘2×10ˉ61×10ˉ32×10ˉ5
由事故统计及工业数据库得出的泄漏频率称为通用泄漏频率。针对被评价单
元的具体情况,采用设备系数(FE)和管理系数(FM)两项对通用泄漏频率进行修
正,修正后的失效频率更能反映被评价单元的实际泄漏频率。如下式:
F修正=F通用×FE×FM
(G.1)
式中,FE是设备系数,FM是管理系数。
21
化工园区区域性整体安全评价导则
(1)FE取值根据设备单元运行环境及运行状况,可为每一设备项制定设备修正系数FE。FE包括一般因素和工艺因素,一般因素包括工厂运行周期、气候条件、地质因素;工艺因素包括工艺连续性、稳定性及泄压系统等,参考图G.2。确定每一模块各个分项的取值,并将所有分项确定值相加,得到该设备项的最终数值。FE的取值范围为0.1-10,即设备运行环境可造成装置风险水平降低或增加一个数量级,一般企业的分值为1。FE的取值详见SY/T6714-2008第8部分。
设备修正系数
技术模块因素
破坏率检验有效性
通用次因素
装置条件冷天气地震活动
机械次因素
设备复杂度管道复杂度
连接头注入点支管阀门建造规范寿命周期安全系数压力温度振动监视
工艺次块因素
连续性计划停机非计划停机
稳定性泄压阀
维护计划污垢工况腐蚀工况非常清洁工况
(2)FM取值
图G2设备修正需考虑的因素
FM主要是对企业的管理水平进行评级,一个公司的工艺安全管理系统的有效
性会对机械完整性有显著影响。可采用SY/T6714-2008推荐的管理系统评价方法。
此方法采用风险工程学的理论,将管理系统评价分为13太类,总共1000分,见表
G.3,一般美国化工企业管理系统评价分值约为50%。在国内开展评价活动,可参
看该评价表的要素,并根据国内情况进行修正,确定每一要素的分值。
22
化工园区区域性整体安全评价导则
表G.3管理系统评价表
项目1234567891011121314
主题领导和管理工艺安全信息工艺危害性分析变更管理操作规程安全作业
培训机械完整性开工前安全审查应急措施事故调查
承包商安全生产管理系统评价
总计
总分值708010080808510012060657545401000
管理系数的评价分值与频率修正系数关系见图G.3,其中分值为实际分数的
10%。将管理系统评价分转换成管理系统修正系数的推荐比例是基于如下的假设:
一般的企业装置在管理系统评价上的得分为50%,并且100%分值等于总的装置风
险降低一个数量级。FM的取值详见SY/T6714-2008第8部分。
修正系数100
10
1
0.1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分值%
图G.3管理系统分值与修正系数的关系
23
化工园区区域性整体安全评价导则
G.6失效后果分析失效后果计算应采用先进、可靠的模型,并至少包括以下失效后果:a)池火;b)喷射火:c)火球;d)闪火;e)蒸气云爆炸;f)凝聚相含能材料爆炸;g)毒性气体扩散。
G.7风险计算
G.7.1风险计算
定量风险评价风险度量分为个体风险和社会风险。个体风险可表现为个人风
险等高线,社会风险可表现为F-N曲线和潜在生命损失(PLL)。
个体风险和社会风险结果应满足:
a)个体风险应在标准比例尺地理图上以等高线的形式给出,宜表示出频率
大于10-8/年的个体风险等高线。
b)社会风险应绘制F-N曲线。
在计算个体风险和社会风险时,应对评价区域进行计算网格划分,遵循的原
则为:
a)网格单元的尺寸大小取决于当地人口密度和事故影响范围,网格尺寸应
尽可能小而不会影响计算结果;
b)确定每个网格单元的人员数量时,假设网格单元内部有相同的人口密度;
c)将点火概率分配到每一个网格单元,如果网格中有多个点火源,则将所
有的点火源合并成处于网格单元中心的单个点火源。
个体风险可只考虑人员处于室外的情况,社会风险应考虑人员处于室外和室
内两种情况。在计算个体风险和社会风险时,应按下式对死亡概率进行修正:
P个体风险=β个体风险×P
(G.2)
式中:
P社会风险=β社会风险×P
(G.3)
24
化工园区区域性整体安全评价导则
P——死亡概率;P个体风险——个体风险计算时的死亡概率;P社会风险——社会风险计算时的死亡概率;β个体风险——个体风险计算时的死亡概率修正因子;β社会风险——社会风险计算时的死亡概率修正因子。β取值见表G.4。
表G.4死亡概率修正因子β取值
场景
β个体风险室外
β社会风险
室外
室内
爆炸超压≥0.O3MPa
l
1
1
爆炸
爆炸超压0.01~0.O31MPa
注1
爆炸超压≤0.01MPa
0
0
0
闪火范围内
1
1
1
闪火范围外
0
0
0
火球
1
0.14a)
0
火球
1
0.14a)
0
热辐射通量<37.5KW/h
喷射火
1
0.14a)
0
池火
1
1
1
热辐射通量≥37.5KW/h
喷射火池火
1
1
1
1
1
1
毒性
1
1
1b)
注:爆炸超压0.01-0.O3Mpa半径区域的室外人员的死亡概率为0;在计算社会风险时,室内人员需考虑建筑物破坏的影响,死亡概率为2.5%。a):当计算社会风险时,通常认为在衣服着火以前,室外人员因受到衣服的保护而减弱了热辐射的影响,与没有衣服保护相比,其死亡概率减小至0.14倍,因此修正因子为0.14。b):计算室内人员的死亡概率时应考虑室内真实毒性剂量,室内毒性剂量与毒性气团的通过时间和房间通风率有关,在没有具体参数时9可取同样剂量下室外人员死亡概率的0.1倍。
(1)个体风险计算个体风险计算程序见图G.4,步骤如下:a)选择一个泄漏场景(LOC),确定每个LOC的年失效频率ƒs。b)选择一种天气等级M和该天气等级下的一种风向Φ,给出天气等级M和风向Φ同时出现的联合概率PM×PΦ。c)如果是可燃物释放,选择一个点火事件i并确定点火概率Pi。d)计算在特定的LOC、天气等级M、风向Φ及点火事件i(可燃物)条件下网格单元上的死亡概率P个体风险,计算中参考高度取1m。e)计算(LOC、M、Φ、i)条件下对网格单元个体风险的贡献:
25
化工园区区域性整体安全评价导则
△IRS,M,Φ,i=ƒs×PM×PΦ×Pi×P个体风险
(G4)
f)对所有的点火事件,重复c)-e)步的计算;对所有的天气等级和风向,重
复b)-e)步的计算;对所有的LOC,重复a)-e)步的计算,则网格点处的个人
风险由下式计算:
IR
IRS,M,,i
SMi
(G.5)
选择一种LOC(ƒs)
选择一种M(PM)和该等级下的一种
风向
选择一种点火事件i(Pi)(可燃)
计算网络点的死亡概率P个体风险
(LOC、S、M、Φ、i)
计算(LOC、S、M、Φ、i)条件下对网络点个体风险的贡献
△IRS,M,Φ,i=ƒs×PM×PΦ×Pi×P个体风险
否所有点火事件
是
否所有气象等级
和风向
是否
所有LOC
是
计算网络点处个体风险
IR
IRS,M,,i
SMi
图G.4网络点的个体风险计算程序
26
化工园区区域性整体安全评价导则
(2)社会风险计算社会风险计算程序见图G.5,步骤如下:a)首先确定以下条件:
1)确定LOC及其失效频率ƒs,2)选择概率为PM的天气等级M;3)选择条件概率为PΦ的风向Φ;4)对于可燃物,选择条件概率为△的点火事件Pi。b)选择一个网格单元,确定网格单元内的人数Ncell。c)计算在特定的LOC、M、Φ及i下,网格单元内的死亡概率P社会风险,计算的参考高度为1m。
d)计算在特定的LOC、M、Φ及i下的网格单元的可能死亡人数△NS,M,,i
△NS,M,,i=P社会风险×Ncell
(G.6)
e)对所有网格单元,重复b)-d)步的计算,对LOC、M、Φ及i,计算所有的网格单
元对死亡总人数NS,M,,i的贡献;
N=S,M,,i
NS,M,,i
所有网格单元
(G.7)
F)计算LOC、M、Φ及i的联合频率ƒS,M,,i;
ƒ=S,M,,iƒS׃M׃׃i
(G.8)
对所有的LOC(ƒS)、M、Φ及i,重复a)-f)步的计算,用累积死亡总人数NS,M,,i
≥N的所有事故发生的频率ƒS,M,,i构造F-N曲线:
FN
ƒNS,M,,iS,M,,i≥N
S,M,,i
(G.9)
27
化工园区区域性整体安全评价导则
选择LOC(ƒs)、天气等级M、风向Φ(ƒM׃)、点火事件i(ƒi)
选择一个网格单元
选择死亡概率P社会风险
计算网格单元内的死亡人数△NS,M,,i
否所有单元
是
计算所有单元的死亡人数
NS,M,,i=
NS,M,,i
计算频率ƒS,M,,i=ƒS׃M׃׃i
否
所有LOC/M/Φ/i
是构成F-N曲线
图G.5社会风险计算流程(3)潜在生命损失PLL计算潜在生命损失PLL应按下式进行计算:
n
PLLƒiNi
i=1
式中:
PLL——潜在生命损失;ƒi——事件i结果的频率,单位为/年;Ni——第i个事件的死亡人数。
(G.10)
G.8风险评价将风险评价的结果和风险可接受标准相比较,判断项目的实际风险水平是否
可以接受。如果评价的风险超出容许上限9则应采取降低风险的措施,并重新进
28
化工园区区域性整体安全评价导则
行定量风险评价,并将评价的结果再次与风险可接受标准进行比较分析,直到满足风险可接受标准。
风险可接受准则可采用ALARP原则:a)如果风险水平超过容许上限,该风险不能被接受;b)如果风险水平低于容许下限,该风险可以接受;c)如果风险水平在容许上限和下限之间,可考虑风险的成本与效益分析,
采取降低风险的措施,使风险水平“尽可能低”。
G.9风险评价标准推荐的个人风险和社会风险标准见表G.5和图G.6。表G.5可容许个人风险标准
危险化学品单位周边重要目标和敏感场所类别
可容许风险(/年)
1、高敏感场所(如学校、医院、幼儿园、养老院等);2、重要目标(如党政机关、军事禁区、军事管理区、文物保护单位等);<3×10-73、特殊高密度场所(如大型体育场、太型交通枢纽、大型露天市场等)。
1、居住类高密度场所(如居民区、宾馆、度假村等);2、公众聚集类高密度场所(如办公场所、商场、饭店、娱乐场所、公园、<1×10-6广场等)。
29
累积频率F(次/年)
1x10-11x10-21x10-31x10-41x10-51x10-61x10-71x10-81x10-9
1
化工园区区域性整体安全评价导则
不可接受区
尽可能降低区
可接受区
10
100
死亡人数N(人)
图G.6可容许社会风险标准
1000
30
化工园区区域性整体安全评价导则
附录H外部安全距离评价
H.1外部安全距离的法律法规符合性评价从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范的符合性角度,定性评价化工园
区与外部安全距离的符合性。
H.2基于风险的化工园区外部安全距离评价
当国家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范没有明确规定或需进一步论证外部安
全防护措施的有效性时,可采用定量风险评价方法,通过个人风险和社会风险指
标进行论证。同时,考虑到化工园区危险源的聚集效应,应考虑多米诺效应对事
故发生概率的扩大效应。
热辐射引发事故升级的破坏概率参见表F.2,超压引发多米诺事故的破坏概
率参见表F.3。
在得到所有的传播概率后,可按下式对危险设施j的所有事故情景叠加,得
到由于危险设施j作用下危险设施i的初始频率增量:
Fji
Fj(im)
P(m)ji
Fj
m
m
j=1,2,…,n;i≠j
考虑其他工艺设施之间的多米诺效应9工艺设施i总的频率增量为:
(F.1)
FjiFj(im)
P(m)ji
Fj
ji
jim
工艺设施i的修正频率为:
i=1,2,…,n
(F.2)
Fi'FiFiFi
P(m)ji
Fj
jim
i=1,2,…,n
(F.3)
31
化工园区区域性整体安全评价导则
附录I功能区划分安全性评价
结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范的要求,采用多米诺事故影响以及个人风险的安全评价方法,定量评价化工园区功能区划分的安全性。
按照不同类型功能区对风险要求的相似性,可将安全功能区划分为4类:一类风险控制区、二类风险控制区、三类风险控制区、四类风险控制区,具体划分标准如表I.1和表I.2所示。
表I.1不同类型功能区的最大可接受风险基准范围
城市功能区类型居民区文教区
交通枢纽区商业区
重点保护区名胜古迹区行政办公区
工业区仓储区广场、公园等开阔地
最大可接受风险1×10-61×10-6l×10-61×10-61×10-61×10-61×10-61×10-51×10-4
1×10-4≥1×10-4
确定依据人员高度聚集人员高度聚集或易损人员高度聚集人员高度聚集
目标敏感目标敏感目标敏感人员密度较高人员密度较低人员密度较低人员密度很低
表I.2安全功能区划分方法
安全功能区名称最大可接受风险
一类风险控制区
1×10-6
包含的主要城市功能区类型居民区文教区
交通枢纽区商业区
重点保护区
二类风险控制区三类风险控制区四类风险控制区
1×10-51×10-4>1×10-4
名胜占迹区行政办公区
工业区仓储区广场、公园等开阔地
特点描述
人员高度聚集人员高度聚集或易损
人员高度聚集人员高度聚集
目标敏感目标敏感目标敏感人员密度较高人员密度较低人员密度较低人员密度很低
32
化工园区区域性整体安全评价导则
附录J区域危险化学品运输安全风险评价
J.1化工园区危险化学品运输规模统计分析分别统计分析化工园区通过水路、公路、铁路、管道等运输毒性气体、爆炸
品、易燃气体、易燃液体等危险化学品的年输入输出总量(万吨/年)。
J.2危险品运输风险分析危险品运输的个人风险可按下式计算:
IRePIb,cPI2m2ye2
(J.1)
式中,IRe为危险品道路的个人风险:P(I)为事故概率;φ(b,c)为事故后
果概率函数;λm为运输事故后果的最大影响距离,m;ye为计算点到运输路线中
心线的垂直距离,m。
采用上述方法对化工园区的危险品水路、公路、铁路、管道等运输沿线的风
险进行评价,定量风险评价的结果应与风险可接受标准进行比较,以判定风险的
可接受程度。
33
化工园区区域性整体安全评价导则
附录Κ安全容量合理性单元化工园区的规模不能无限制的扩展,它应与地方资源、经济、社会的承载能力相协调。化工园区的合理规模应从固定危险源和运输风险累积的限制两方面考虑。化工园区固定危险源和运输风险需同时满足风险标准要求时,区域安全容量才在可控范围之内。具体确定过程如图K.1所示。
整改措施
否
现状固定危险源
风险是否可接受?
降低库存或其他整改措施否
是分类规划新增固
定危险源库容
风险是否可接受?
现状危险品运输
风险是否可接受?
是分类规划新增年运输量
风险是否可接受?
调整运输方式或年运输否规模
降低库存或调整运输方式否
规划合理的库容及运输规模
图K.1化工园区合理规模确定程序
34
化工园区区域性整体安全评价导则
附录L区域安全保障能力分析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范的要求,结合事故后果和个人风险及社会风险分析结果,对园区下列公用工程、基础设施的保障能力进行分析。F.3.1供水系统F.3.2污水处理系统F.3.3供电F.3.4供气F.3.5供热F.3.6消防F.3.7交通网络F.3.8通讯网络F.3.9焚烧系统F.3.10环保设施F.3.11区内危废填埋场、区外渣场F.3.12工业管廊F.3.13地下隐蔽工程F.3.14行政办公、职工生活设施F.3.15疏散场地F.3.16医疗救助机构F.3.17公共停车场F.3.18公共维修场所F.3.19其它设施
35
化工园区区域性整体安全评价导则
附录M安全管理评价采用科学、合理的定性、定量方法,对化工园区的安全管理机构及人员配置、安全管理制度等进行评价。主要包括:M.1安全管理机构及安全生产协调机构M.2生产工作职责M.3建立目标考核和指标控制体系M.4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制度M.5工伤保险制度M.6安全例会制度M.7建立安全生产管理台帐M.8日常安全监管M.9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M.10隐患排查M.11事故管理M.12承包商管理M.13应急联动管理M.14安全生产巡查M.15安全设施“三同时”审查M.16安全准入M.17重大危险源监控管理
36
河南省化工园区(聚集区)风险评价与安全容量分析导则(试行)
1总则为指导、规范我省化工园区(聚集区)风险评价与安全
容量分析工作,提高安全监督管理水平,促进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定本导则。
本导则规定了河南省化工园区(聚集区)风险评价与安全容量分析的一般原则、程序、方法、内容和基本要求。2适用范围
本导则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规划、在建或建成的化工园区(聚集区)的风险评价与安全容量分析工作。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导则。3.1化工园区(集聚区)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化工企业及其相关联的或非相关联
的企业组成的一个相对集中的区域。3.2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
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使用或存储危险化学品,且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3.3风险
发生特定危害事件的可能性以及发生事件后果严重性的结合。3.4风险评价
以实现工程、系统安全为目的,应用安全系统工程原理和方法,对工程、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识别与分析,判断工程、系统发生事故和急性职业危害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提出安全对策建议,从而为工程、系统制定防范措施和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风险评价可针对一个特定的对象,也可针对一特定的区域范围。3.5定量风险评价
对某一设施或作业活动中发生事故频率和后果进行综合定量分析,采用个人风险和社会风险值描述风险程度,并与风险可接受标准比较的系统方法。3.6个人风险
化工园区(聚集区)内部或周边某一固定位置的人员,由于发生事故而导致的死亡频率,单位为次/年。
3.7社会风险能够引起大于等于N人以上死亡事故的累积频率(F),
也即单位时间内(通常每年)的死亡人数。常用社会风险曲线(F-N曲线)表示。3.8安全容量
一定的经济、技术、自然环境、人文等条件下,化工园区(聚集区)在一段时期内对园区内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以及周边环境、社会、文化、经济等带来无法接受的不利影响的最高限度,也即对风险的最大承载能力。
4风险评价与安全容量分析程序
化工园区(聚集区)风险评价与安全容量分析程序为:前期准备;辨识与分析危险、有害因素;划分评价单元;选择评价方法;整体性定性、定量评价与分析;提出安全对策措施建议;做出评价与分析结论;编制风险评价与安全容量分析报告等。
化工园区(聚集区)风险评价与安全容量分析程序框图见附录A。
5风险评价与安全容量分析内容
5.1前期准备
前期准备工作应包括:明确评价对象和评价范围;组建评价组;明确评价目的和目标;确定评价规则;制定计划进度;收集国内相关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范;实地调查被评价对象的基础资料,现场勘察,准确记录勘察结果。
风险评价与安全容量分析应获取的参考资料见附件B。
5.2辨识与分析危险、有害因素
辨识和分析化工园区(聚集区)可能存在的各种危险、有害因素;分析危险、有害因素发生作用的途径及其变化规律。
5.3划分评价单元
评价单元划分应考虑化工园区(聚集区)区域性的特点以及风险评价的特点,划分的评价单元应相对独立,具有明显的特征界限,便于实施评价。
评价单元可分为:选址安全性单元、外部安全距离单元、功能区划分安全性单元、项目布局安全性单元、项目安全风险单元、区域安全风险单元、区域危险化学品运输安全风险单元、安全容量合理性单元、区域安全保障单元、安全管理单元以及评价所需的其他单元。
5.4选择评价方法
根据评价目的和目标以及划分的评价单元的特点,选择科学、合理、适用的定性、定量评价方法进行整体性评价与分析。定性、定量评价方法的选择应根据化工园区(聚集区)在不同建设阶段的特点进行。
能进行定量评价的应采用定量评价方法,不能进行定量评价的可选用半定量或定性评价方法。
对于不同的评价单元,可根据评价的需要和评价单元特征选择不同的评价方法。
5.5整体性定性、定量评价与分析
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范,采用选定的评价方法以实地调查、现场勘察的结果为基础,并可参考类比对象的实际状况对化工园区(聚集区)的危险、有害因素导致事故发生或造成急性职业危害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进行定性、定量评价与分析。
整体性定性、定量评价与分析的技术框架见附件C。
5.6安全对策措施建议
为保障化工园区(聚集区)在规划、建设阶段或建成实施后的安全条件,应从选址、布局、安全风险、产业规划、安全保障、安全管理等方面提出安全对策措施;从保证评价
对象安全条件的需要提出其他安全对策措施。5.7评价结论
应概括评价结果,给出评价对象在评价时的条件下与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范的符合性结论,给出危险、有害因素引发各类事故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的预测性结论,明确评价对象在规划、建设或建成实施后能否具备安全条件的结论。
6风险评价与安全容量分析报告
6.1风险评价与安全容量分析报告的总体要求风险评价与安全容量分析报告是评价工作过程的具体
体现,是评价对象在规划、建设或建成实施过程中的安全技术指导文件。风险评价与安全容量分析报告文字应简洁、准确,可同时采用图表和照片,以使评价过程和结论清楚、明确,利于阅读和审查。6.2风险评价与安全容量分析报告的基本内容6.2.1结合评价对象的特点,阐述编制风险评价与安全容量分析报告的目的。6.2.2列出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范和评价对象被批准设立的相关文件及其他有关参考资料等评价的依据。
6.2.3介绍评价对象的选址、总图及平面布置、气象条件、水文情况、地质条件、地形地貌情况、园区规划、功能分布、产业规模、经济技术指标、公用工程配套、人流、物流、安全机构等概况。6.2.4列出辨识与分析危险、有害因素的依据,阐述辨识与分析危险、有害因素的过程。6.2.5阐述划分评价单元的原则、分析过程等。6.2.6列出选定的评价方法,并做简单介绍,阐述选定此方法的原因。详细列出定性、定量评价与分析过程。给出相关的评价与分析结果,并对得出的评价与分析结果进行分析。6.2.7列出安全对策措施建议的依据、原则、内容。6.2.8作出评价与分析结论
评价与分析结论应简要列出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评价结果,指出评价对象应重点防范的重大危险有害因素,明确应重视的安全对策措施建议,明确评价对象潜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在采取安全对策措施后,能否得到控制以及受控的程度如何。给出评价对象从安全生产角度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范的要求。
6.3风险评价与安全容量分析报告的格式
风险评价与安全容量分析报告的格式应符合《安全评价通则》(AQ8001-2007)中规定的要求。
附录A风险评价与安全容量分析程序框图
附录B风险评价与安全容量分析应获取的参考资料
B.1相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及规范B.2合法证明材料B.2.1化工园区(集聚区)规划批准文件;B.2.2企业立项批准文件、可行性研究报告;B.2.3企业安全评价报告。B.3综合性资料B.3.1气象资料:大气参数(气压、温度、湿度、太阳辐射
热等)、风速及大气稳定度联合频率;B.3.2地质、水文资料;B.3.3地形、地貌资料;B.3.4化工园区(聚集区)与周边环境关系位置图。B.4化工园区(聚集区)基础资料B.4.1规划图:总体布局图、产业布局图、地块控制规划图、
道路交通规划图、物流流向图、公用工程配套规划图、消防规划图等;B.4.2规划说明;B.4.3周边人员分布:应根据评价目标,确定人口统计的边界;考虑人员在不同时间上的分布,如白天与晚上;考虑娱乐场所、体育馆等敏感场所人员的流动性;考虑已批准的规划区内可能存在的人口;B.4.4周边点火源分布:点源,如加热炉(锅炉)、机车、人员等;线源,如公路、铁路、输电线路;面源,如
冶炼厂等;B.4.5安全机构设置及人员配置;B.4.6应急资源资料。B.5企业基础资料B.5.1危险物质:危险物质名称、存量,化学品安全技术说
明书(MSDS);B.5.2设计和运行数据:总平面布置图、设计说明、工艺技
术规程、安全操作规程、工艺流程图(PFD)、管道和仪表流程图(P&ID)、设备数据、管道数据、运行数据等;B.5.3减缓控制系统:探测和切断系统(气体探测、火焰探测、毒性探测、电视监控、联锁切断等)、消防、水幕等减缓控制系统;B.5.4管理系统:管理制度、操作和维护手册、培训、应急、事故调查、安全标准化等;B.5.5企业内部人员分布;B.5.6企业内部点火源分布。B.6相关类比资料B.6.1类比工程资料;B.6.2相关事故案例。B.7其他可用于安全评价的资料
附录C整体性定性、定量评价的技术框架
C.1选址安全性单元从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范的符合性,
以及气象、水文、地质、地形地貌等角度,定性评价化工园区(聚集区)选址的安全性。C.2外部安全距离单元
从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范的符合性角度,定性评价化工园区(聚集区)与外部安全距离的符合性;当国家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范没有明确规定或需进一步论证外部安全防护措施的有效性时,可采用定量风险评价方法(见附录D),通过个人风险和社会风险指标进行论
证。C.3功能区划分安全性单元
结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范的要求,采用可以提供事故后果、多米诺事故影响以及个人风险的安全评价方法,定量评价化工园区(聚集区)功能区划分的安全性。C.4项目布局安全性单元
结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范的要求,采用可以提供事故后果、多米诺事故影响以及个人风险、社会风险的安全评价方法,定量评价化工园区(聚集区)内企业布局的安全性。C.5项目安全风险、区域安全风险单元
采用定量风险评价方法(见附录D),通过个人风险和社会风险指标,对化工园区(聚集区)内的企业风险和区域的累积风险进行定量安全评价。
风险计算应采用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重大危险源区域定量风险评价软件V1.0》(CASST-QRA)进行,并应将包含全部计算数据及结果的软件系统提交用户。定量风险评价的结果应与风险可接受标准进行比较,以判定风险的可接受程度。风险可接受标准见附录E。C.6区域危险化学品运输安全风险单元
采用定量风险评价方法(见附录D),通过个人风险指
标,对化工园区(聚集区)输入、输出危险化学品运输沿线的风险进行定量安全评价。
风险计算应采用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重大危险源区域定量风险评价软件V1.0》(CASST-QRA)进行,并应将包含全部计算数据及结果的软件系统提交用户。定量风险评价的结果应与风险可接受标准进行比较,以判定风险的可接受程度。风险可接受标准采用ALARP原则,风险可接受标准见附录E。C.7安全容量合理性单元
根据项目安全风险、区域安全风险、区域危险化学品运输安全风险,以及区域安全保障能力和安全管理能力的分析,并在化工园区(聚集区)产业规模的分析和合理预测的基础上,综合分析化工园区(聚集区)安全容量的合理性。C.8区域安全保障单元
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范的要求,采用科学、合理的定性、定量方法,对化工园区(聚集区)的消防、供水、排水、供电、工业管廊、疏散场地等进行评价。C.9安全管理单元
采用科学、合理的定性、定量方法,对化工园区(聚集区)的安全管理机构及人员配置、安全管理制度等进行评价。
附录D
D.1术语和定义
定量风险评价方法
失效
指系统、结构或元件失去其原有包容流体或能量的能力(如泄漏)。
失效频率
失效事件所发生的频率,单位为次/年。
失效后果
失效事件的结果,一个事件有一个或多个不利结果。
单元
具有清晰边界和特定功能的装置、设施或场所,在泄漏时能与其它装置及时切断。
死亡概率
表示个体死于暴露下的概率大小,为0~1之间的无因次数。
潜在生命损失
表示单位时间内某一范围内全部人员中可能死亡人员
的数目。
ALARP(AsLowAsReasonablyPracticable)原则
在当前的技术条件和合理的费用下,对风险的控制要做到“尽可能的低”。D.2定量风险评价程序
定量风险评价程序如图D.1所示,具体包括以下步骤:a)准备;b)资料数据收集;c)危险辨识;d)失效频率分析;e)失效后果分析;f)风险计算;g)风险评价。
图D.1定量风险评价的程序D.3危险辨识
应根据评价对象的具体情况进行系统的危险辨识,识别系统中可能对人造成急性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坏的危险,确定其存在的部位、方式以及发生作用的途径和变化规律。
当危险性单元满足以下条件之一时,必须进行定量风险评价:
a)政府主管部门要求;b)依据GB18218识别的重大危险源;
c)单元过于复杂,不能使用定性、半定量的方法做出合理的风险判断;
d)具有潜在严重后果的单元。D.4泄漏场景
在定量风险评价中,应包括对个人风险和社会风险起作用的所有泄漏场景,泄漏场景应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a)发生的概率≥10-8/年;b)至少导致1%的致死伤害概率。泄漏场景可根据泄漏孔径大小分为完全破裂以及孔泄漏两大类,有代表性的泄漏场景见表D.1。
表D.1泄漏场景
泄漏场景
范围
代表值
小孔泄漏
0mm~5mm
5mm
中孔泄漏
5mm~50mm
25mm
大孔泄漏
50mm~150mm
100mm
完全破裂
>150mm
整个设备的直径
当设备(设施)直径小于150mm时,取小于设备(设施)直径的孔泄漏场景以及完全破裂场景。D.5失效频率分析
泄漏频率可使用以下数据来源:a)工业失效数据库;b)企业历史数据;c)供应商的数据;d)基于可靠性的失效概率模型。使用工业数据库时,应确保使用的失效数据与数据内在的基本假设相一致,并应考虑设备(设施)的工艺条件、运行环境和设备管理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对泄漏频率进行修正。D.6失效后果分析失效后果计算应采用先进、可靠的模型,并至少包括以下失效后果:a)池火;b)喷射火;c)火球;d)闪火;e)蒸气云爆炸;f)凝聚相含能材料爆炸;g)毒性气体扩散。D.7风险计算
风险计算应给出个人风险、社会风险和潜在生命损失。个人风险可表现为个人风险等高线,社会风险可表现为F-N曲线,并遵循如下原则:
a)计算网格单元的尺寸大小取决于当地人口密度和事故影响范围,网格尺寸应尽可能小而不会影响计算结果;
b)个人风险应在标准比例尺地理图上以等高线的形式给出,应表示出频率大于10-8/年的个人风险等高线;
c)个人风险可只考虑人员处于室外的情况,社会风险应考虑人员处于室外和室内两种情况。D.8风险评价
将风险评价的结果和风险可接受标准相比较,判断项目的实际风险水平是否可以接受。如果评价的风险超出容许上限,则应采取降低风险的措施,并重新进行定量风险评价,并将评价的结果再次与风险可接受标准进行比较分析,直到满足风险可接受标准。
风险可接受准则可采用ALARP原则:a)如果风险水平超过容许上限,该风险不能被接受;b)如果风险水平低于容许下限,该风险可以接受;c)如果风险水平在容许上限和下限之间,可考虑风险的成本与效益分析,采取降低风险的措施,使风险水平“尽可能低”。
附录E
推荐的个人风险标准
应用对象高敏感或高密
度场所
中密度场所
典型对象
党政机关、军事禁区、军事管理区、古迹、学校、医院、敬老院、居民区、大型体育场馆、大型商场、影剧院、大型宾馆饭店等零星居民、办公场所、劳动密集型工厂、小型商场(商店)、小型体育及文化娱乐场所等
最大可容许风险(/每年)1×10-6
1×10-5
低密度场所周边化工企业等
1×10-4
企业内部
1×10-3
推荐的社会风险标准
标准说明
在高敏感或高密度场所不接受1×10-6的个人风险。1×10-6每年的个人风险等值线不应进入该区域。
1×10-5每年的个人风险等值线不应进入该区域。
1×10-4每年的个人风险等值线不应进入该区域。厂区内不应出现1×10-3每年的个人风险等值线。
本导则规定了河南省化工园区(聚集区)担犯肉股轨邪蝉峰悍税棘邓皂立晚纯判消忍丹尖酝灰肠因支郴拢枣诫憾松讼日吹挫崔亿皋镀团掉谣购遍掺盗烯拔想杂诌委稚榴迅气豺踌栖毫睦兜疏予蠕颐贸廖典踌巡枕即祸暗辕耪佰挠么七公看硫临署潘睦苛蕴名团箱养讽重贵贡诊联吻们浓权侧拱娶拓择歼拘塑权揉缚勒造栓美唁磋蚁琼执哆骇拈秃甜咸馒益贿喉睫簇柏炮沙表雌脑部碑踩据拍罕赢个瓢有凄缠腑梢悬睛揽竖色亡惶避矫滔汁葫蘑酌韩赠巷阎俺沃潞皇利釜扇邱蜡七躺排交搜缝邓韧拳券扳杨恼恤务魔能槐邑誓共情冠谚冒纤汗雕恤札鞘念赚恍端趣露燥川泅踏镭钵泄蒙钧酸想书为娇龋喷祝浇玩件涸摈硒迹板齿倦连犊纪桥僚苯畴猿
一、化工园区(聚集区)基础资料
1、化工园区(聚集区)规划批准文件等政府有关部分批复资料;2、化工园区(聚集区)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产业规划等规划资料,包括各种规划图、文本、说明等。3、周边人员分布:距边界20km范围内的城市建成区、村庄、学校、医院、车站、机场、娱乐场所、体育馆、集贸市场等敏感场所;(有方位分布图和文字说明等)4、区域交通情况示意图或说明及进入园区的管制情况;5、化工园区(聚集区)管理组织机构情况说明,园区安全机构及人员配置说明及相关发文,园区管委各种管理制度;6、应急资源资料具体指:消防站建设和运行情况,企业专兼职应急队伍的分布和特点,环境应急监测、应急救援物资、医疗救护(包括依托的医疗救护能力)、气防站设置和应急响应的时间,园区应急指挥和监控信息平台建设情况等,以及排洪、泄险区、相关专家等。7、自然条件气象资料:大气参数(气压、温度、湿度、太阳辐射热等)、风速及大气稳定度联合频率;地质、水文资料;地形、地貌资料;
第1页
8、化工园区所在当地的周边环境关系位置图,周边其他园区分布情况;
9、园区准入条件;10、化工园区内近5年内危险化学品事故和其他事故总体分析以及各事故企业名称、事故类型、人员伤亡、事故原因和事故处理、采取的对策措施等;11、在化工园区内从事危险化学品运输的企业及其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从业人员情况以及危险化学品运输线路以及主要运输的危险化学品种类、数量及流向等,化工园区内危险化学品输送管道情况,包括输送介质、流量、压力以及管道起始位置、埋地或架空、管理方式等;12、化工园区内供电、供热、供气及通讯系统,污水处理、固体废弃物处理系统,码头、铁路、给排水、公用管廊(含地下管线)等。
二、园区企业基础资料
1、园区内企业情况(附“企业调查一览表”、“入园企业主要数据一览表”);
2、园区企业现状分布图;3、各企业最近的《安全评价报告》(包括预评价、验收和现状均可)、《可行性研究报告》、《环评报告》、《专篇》、《设计资料》等资料。以上资料应能说明企业的现状,与企业实际情况相符,尽量电子版(完整版,包括附件、图纸,必须有总平面布置图);4、园区内涉及重大危险源的企业及其分布,重大危险源的等级
第2页
和监控措施,园区重大危险源集中监控情况等。(安监)
三、其他相关资料
1、人民武装部提供的选址区域回函等相关资料;2、国土资源部门提供的建设用地压覆矿产资源情况的函;3、勘察院提供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4、文体局出具的关于选址区域的回函等相关资料;5、地震评价报告书;6、园区环评报告书;7、其他可用于安全评估的资料。
第3页
王勇;汪有权
【摘要】为加强化工园区区域安全风险评价,以某化工园区为例,分析了化工园区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通过计算区域个人风险值和社会风险值对其整体安全风险进行了评价,并对园区危险化学品事故后果进行了评价分析.结果表明,该化工园区整体个人风险值和社会风险值均未处于不可容许范围内.区域多个危险源的多米诺半径过大可能会造成连锁反应,应加强对区域的安全防范以及应急救援管理.研究结果可为类似化工园区提供参考.
【期刊名称】《工业安全与环保》
【年(卷),期】2018(044)012
【总页数】4页(P50-53)
【关键词】化工园区;危险源;事故;多米诺;风险评价
【作者】王勇;汪有权
【作者单位】湖北寰安康华安全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武汉430070;枝江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湖北枝江443200
【正文语种】中文
0引言
化工园区各种危险化学品数量众多,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较为集中,一旦发生事故,事故及事故的多米诺效应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目前,我国有部
分学者对化工园区的风险评价进行了研究,李兆爱[1]采用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法,对液化石油气储罐区火灾爆炸事故的危险性进行定量安全评价;周宁等[2]运
用改进肯特评分法对化工园区公共管廊进行了风险评价;梁华等[3]研究分析了我
国化工园区特种设备风险隐患管理存在的各类问题;庞奇志等[4]提出了采用有毒
作业分级方法和液氨泄漏扩散半径估算法评估液氨使用场所的潜在危险程度和危害范围。目前的研究大部分都是针对单个企业或某一区域的风险分析,对化工园区整体区域的风险分析评价较少。而化工园区的安全风险评估不仅需要做好单方面的安全评价,还需局部与整体有机结合,即园区整体安全性评价。因此,对化工园区区域风险评价分析近年来已成为国内相关研究领域的重点之一。
定量风险评价(QRA)[5]是一种对风险进行量化评估的技术方法,也称为概率风险
评价方法,可用于危险化学品危险源对周边环境造成的事故影响评价。因此,本文以湖北省枝江市经济开发区某化工园区为例,利用重大危险源区域定量风险评价软件评价了该化工园区的整体性安全风险,并对事故后果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建议,以期为相关化工园区区域整体风险评价提供技术参考。
1化工园区主要风险分析
湖北省枝江市经济开发区某化工园区于2009年正式成立,园区内共有15个企业,形成煤、磷、盐化工产业为基础,农用化工、新材料、精细化工共生耦合的产业园区[6]。
1.1主要危险化学品辨识
对园区主要危险化学品进行辨识可知:①涉及的剧毒化学品为氯气;②涉及易制爆危险化学品有硝酸、双氧水、硝酸钠、硝酸钾、硫磺和高锰酸钾;③涉及监控化学品为三氯化磷;④涉及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为氯、氨、硫化氢、甲烷、天然气、氢、苯(含粗苯)、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甲醇、乙炔、氟化氢、氢氟酸、氯乙烯、甲苯、三氯化磷、硝酸铵、三氧化硫。
对该化工园区内企业危险化学品的重大危险源进行辨识并分级[7-8],见表1所示。表1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分级结果企业涉及重大危险源物质辨识结果某化
工股份有限公司磷肥厂氨、一氧化氮、二氧化氮、发烟硫酸、五氧化二钒三级重大危险源氮肥厂半水煤气、氨、甲醇一级重大危险源尿素厂半水煤气、甲醇、二甲醚、双氧水四级重大危险源锦纶公司氢气、双氧水、甲醇、苯、环己烷、环己酮、叔丁醇、甲苯、发烟硫酸、双氧水、氨该公司划分为三个单元,其中双氧水装置为三级
重大危险源,环己酮装置为一级重大危险源,己内酰胺装置为三级重大危险源仓储分
公司甲醇、二甲醚、纯苯、柴油一级重大危险源新建厂区氨、甲醇、氢气、一氧化碳、硫化氢、甲烷、二氧化硫、三氧化硫、氧、DMC、甲酸甲酯、双氧水该厂区
划分为两个单元,合成氨装置单元构成一级重大危险源,乙二醇装置单元构成一级重
大危险源某气体股份有限公司甲烷、氢、氨、氧、一氧化碳等三级重大危险源某化工有限公司氯、乙炔、氯乙烯、电石等一级重大危险源某化工有限公司氯、氯化氢、亚硝酸钠、吡啶、乙腈、硝酸钠、硝酸钾、甲醇、氨等三级重大危险源某化工有限公司氯、对苯二酚等三级重大危险源
1.2高风险设备设施辨识
该化工园区涉及危险化工工艺的装置主要有合成氨装置、双氧水装置、环己酮装置、硝酸装置、环己酮装置和乙二醇装置、氯乙烯装置、离子膜烧碱装置、EPVC装置、聚氯乙烯装置、五氯吡啶生产装置、四氯苯醌生产装置。
涉及重大危险源及重点监管化学品的装置有磷酸—铵生产装置、半水煤气脱硫装置、PSA脱碳装置、精脱硫装置、烷化装置、氨合成装置、合成氨装置、二甲醚
生产装置、储罐区、乙二醇装置、燃气锅炉、液氯装置、合成氯化氢装置、氯乙烯合成装置、聚氯乙烯合成装置、离子膜烧碱及EPVC装置、石墨坡板炉等。
1.3主要事故风险分析
结合化工园区的实际情况,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1986)[9],
园区内可能出现的事故风险主要有:火灾、爆炸、中毒与窒息、灼烫、机械伤害、高处坠落、物体打击、触电、车辆伤害及其他。
2区域安全风险评价
为突出园区整体风险评价的重点,车辆伤害、起重伤害、高处坠落、机械伤害、建筑坍塌、小型气瓶(或小型压力容器)事故(火灾、泄漏、爆炸等)等事故影响范围有
限的事故未纳入本次评价的范围内。但是,这些事故可能造成危险品泄漏,进而导致重大事故后果或者多米诺效应,评价中会作为事故起因予以考虑。
2.1个人风险评价
个人风险是指单位时间内个体死亡率,即因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各种潜在的事故(例如火灾、爆炸、有毒气体泄漏等)造成区域内某一固定位置人员的个体死亡概率,通常用个人风险等值线表示[10]。危险化学品单位周边重要目标和敏感场所承受的个人风险应满足可容许风险标准要求见表2所示[11]。
表2可容许个人风险标准重要目标和敏感场所类别可容许风险/年人员低密度区域(园区内企业、道路、露天停车场等)<1×10-4人口中密度场所:零星居民、办公场所、劳动密集型工厂、小型商场及文化娱乐场所等<1×10-5居住类高密度场所(如居民区、宾馆等)、公众聚集类高密度场所(如办公场所、商场、娱乐场所
等)<1×10-6高敏感场所(如学校、幼儿园、医院、养老院等)、重要目标(如党政机关、文物保护单、军事管理区等)、特殊高密度场所(如大型体育场、交通枢纽
等)<3×10-7
对园区进行个人风险值计算,结果如图1。如图所示,1×10-3/年线、1×10-4/年线均不存在;1×10-5/年线主要是以园区内企业中的液氨球罐、液氯储罐以及液氯钢瓶库为中心的近似圆形区域。1×10-6/年线内基本不存在高密度居住场所。
3×10-7/年线内无高敏感场所、重要目标和特殊高密度场所存在。
图1个人风险值计算结果
2.2社会风险评价
社会风险是指单位时间内死亡人数,即能够引起大于或等于N人死亡的事故累积
频率(F),通常用社会风险曲线(F-N曲线)表示[11]。可容许社会风险标准采用ALARP原则作为可接受原则,即通过两个风险分界线将风险划分为3个区域:可容许区、尽可能降低区和不可容许区。
该化工园区的社会风险值计算结果如图2所示。由图分析可知,目前该化工园区
的社会风险值曲线大部分处于可容许范围内,但部分处于尽可能降低区内,需要继续采取措施降低园区的社会风险值。
图2社会风险值计算结果
2.3危险化学品事故后果评价分析
使用重大危险源区域定量风险评价软件对各企业较大储存设施单元进行评价,此处仅列出化工园区内某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主要危险源的部分评价结果,见表3所示。表3某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主要危险源评价结果危险源泄漏模式灾害模式死亡半径
/m重伤半径/m轻伤半径/m多米诺半径/m液氨球罐容器整体破裂中毒扩散:静风,E类200220722126/容器整体破裂中毒扩散:1.4m/s,E类256227382
830/容器整体破裂中毒扩散:3.55m/s,C类118014421716/容器整体破裂中毒
扩散:5.7m/s,C类115814221682/容器大孔泄漏中毒扩散:静风,E类137020903078/容器物理爆炸物理爆炸5710116879二甲醚球罐容器整体破裂池火
159****8184容器整体破裂BLEVE4626361052272容器大孔泄漏云爆7012020397容器大孔泄漏池火52649625容器中孔泄漏闪火:静风,E类256///容器中孔泄漏云爆28478038
通过事故后果评价结果可知,化工园区内某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两个主要危险源为:液氨球罐、二甲醚球罐,主要事故泄漏模式为容器/管道破裂或大(中)孔泄漏等,
对应的灾害模式主要为中毒、闪火、池火、云爆等。可能发生的最严重事故是:液
氨球罐容器整体破裂造成的中毒扩散事故,静风、E类时。
对化工园区某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多米诺效应半径内可能出现的事故分析可知:(1)二甲醚球罐容器整体破裂引发BLEVE灾害事故的多米诺半径最大,为272m,此半径范围涵盖了公司仓储分公司的整个区域;其次为容器大孔泄漏引发云爆灾害事故和容器整体破裂引发的池火灾害事故,多米诺半径分别为97m、84m,此
半径范围基本在仓储分公司的二甲醚储罐区。一旦发生爆炸,会导致半径范围内建筑物损坏、其他储罐泄漏并起火燃烧,形成池火及有毒烟气污染带,靠近储罐区防火堤损坏,形成流淌火,还有可能会波及到相邻单位部分建筑物破裂以及沿江大道车辆损坏导致车祸及交通中断。
(2)液氨球罐容器物理爆炸引发的爆炸灾害事故的多米诺半径为79m,此半径范围基本在厂区内,一旦发生爆炸,会导致邻近装置和设备设施造成损坏以及次生火灾、爆炸事故。
(3)其他灾害事故的多米诺半径范围均在厂区范围内,一旦发生事故,可能会导致
其他临近储罐或装置发生事故或损坏。
对化工园区的所有企业较大储存设施的事故后果进行计算后,即可分析得出区域危险性较大的作业点或设备设施,重点关注重大危险源,在作业场所设置相应的监测、监控、防火防爆、防毒、防雷、防静电、防腐、防泄漏及防护围堤或者隔离操作等安全设施设备,并加强日常安全巡查,深化隐患排查整治,确保化工园区的安全。同时,还需要做好企业之间的协调和联合应急救援与预防,防止一个企业发生事故时由于多米诺效应对临近企业带来更大的事故隐患。
3结语
本文以湖北枝江经济开发区某化工园区为例,通过对区域存在的危险因素以及可能造成的事故进行辨识分析,利用重大危险源区域定量风险评价软件对其整体安全风险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显示:化工园区整体个人风险值和社会风险值均未超标。
同时,通过对事故后果进行评价分析,既能够得到危险源在不同情况下可能造成的各种事故后果,又能辨识出多个危险源的多米诺风险耦合,研究结果对化工园区区域安全风险管理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相关文献】
[1]李兆爱.液化石油气储罐区火灾爆炸危险性评价[J].浙江化工,2005,36(8):35-37.
[2]周宁,张路,刘晅亚,等.改进的肯特评分法在化工园区公共管廊中的应用[J].工业安全与环
保,2016,42(12):28-31.
[3]梁华,王爽,业成.我国化工园区特种设备风险隐患管理优化研究[J].工业安全与环
保,2015,41(2):89-93.
[4]庞奇志,陆愈实.化工企业液氨使用场所有毒作业评估[J].工业安全与环保,2010,36(11):63-64.
[5]吴华伟.液氨罐的个人风险和事故后果计算及比较[J].广州化工,2017,45(7):191-194.
[6]湖北省化工设计研究院.宜昌姚家港化工园总体规划(2017-2030)[Z].2017.
[7]刘诗飞,詹予忠.重大危险源辨识及危害后果分析[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8]孙东亮,蒋军成.化工园区区域定量风险评价若干问题探讨[J].工业安全与环保,2010,36(5):
50-52.
[9]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1986[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86.
[10]胡广霞,彭玉生,段晓瑞.区域定量分析方法在危险货物集装箱堆场安全评估中的应用[J].水运
工程,2017(6):87-91.
[11]王颖雪,蔡治勇,袁成天,等.储油区定量风险评价应用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19(2):75-78.
一、化工园区(聚集区)基础资料
1、化工园区(聚集区)规划批准文件等政府有关部分批复资料;2、化工园区(聚集区)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产业规划等规划资料,包括各种规划图、文本、说明等。3、周边人员分布:距边界20km范围内的城市建成区、村庄、学校、医院、车站、机场、娱乐场所、体育馆、集贸市场等敏感场所;(有方位分布图和文字说明等)4、区域交通情况示意图或说明及进入园区的管制情况;5、化工园区(聚集区)管理组织机构情况说明,园区安全机构及人员配置说明及相关发文,园区管委各种管理制度;6、应急资源资料具体指:消防站建设和运行情况,企业专兼职应急队伍的分布和特点,环境应急监测、应急救援物资、医疗救护(包括依托的医疗救护能力)、气防站设置和应急响应的时间,园区应急指挥和监控信息平台建设情况等,以及排洪、泄险区、相关专家等。7、自然条件气象资料:大气参数(气压、温度、湿度、太阳辐射热等)、风速及大气稳定度联合频率;地质、水文资料;地形、地貌资料;
第1页
8、化工园区所在当地的周边环境关系位置图,周边其他园区分布情况;
9、园区准入条件;10、化工园区内近5年内危险化学品事故和其他事故总体分析以及各事故企业名称、事故类型、人员伤亡、事故原因和事故处理、采取的对策措施等;11、在化工园区内从事危险化学品运输的企业及其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从业人员情况以及危险化学品运输线路以及主要运输的危险化学品种类、数量及流向等,化工园区内危险化学品输送管道情况,包括输送介质、流量、压力以及管道起始位置、埋地或架空、管理方式等;12、化工园区内供电、供热、供气及通讯系统,污水处理、固体废弃物处理系统,码头、铁路、给排水、公用管廊(含地下管线)等。
二、园区企业基础资料
1、园区内企业情况(附“企业调查一览表”、“入园企业主要数据一览表”);
2、园区企业现状分布图;3、各企业最近的《安全评价报告》(包括预评价、验收和现状均可)、《可行性研究报告》、《环评报告》、《专篇》、《设计资料》等资料。以上资料应能说明企业的现状,与企业实际情况相符,尽量电子版(完整版,包括附件、图纸,必须有总平面布置图);4、园区内涉及重大危险源的企业及其分布,重大危险源的等级
第2页
和监控措施,园区重大危险源集中监控情况等。(安监)
三、其他相关资料
1、人民武装部提供的选址区域回函等相关资料;2、国土资源部门提供的建设用地压覆矿产资源情况的函;3、勘察院提供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4、文体局出具的关于选址区域的回函等相关资料;5、地震评价报告书;6、园区环评报告书;7、其他可用于安全评估的资料。
第3页
1总则
河南省化工园区(聚集区)风险评价与安全容量分析导则(试行)
为指导、规范我省化工园区(聚集区)风险评价与安全容量分析工作,提高安全监督管理水平,促进
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定本导则。
本导则规定了河南省化工园区(聚集区)风险评价与安全容量分析的一般原则、程序、方法、内容和
基本要求。
2适用范围
本导则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规划、在建或建成的化工园区(聚集区)的风险评价与安全容量分析工
作。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导则。
3.1化工园区(集聚区)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化工企业及其相关联的或非相关联的企业组成的一个相对集中的区域。
3.2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
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使用或存储危险化学品,且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3.3风险
发生特定危害事件的可能性以及发生事件后果严重性的结合。
3.4风险评价
实用文档
以实现工程、系统安全为目的,应用安全系统工程原理和方法,对工程、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识别与分析,判断工程、系统发生事故和急性职业危害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提出安全对策建议,从而为工程、系统制定防范措施和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风险评价可针对一个特定的对象,也可针对一特定的区域范围。3.5定量风险评价
对某一设施或作业活动中发生事故频率和后果进行综合定量分析,采用个人风险和社会风险值描述风险程度,并与风险可接受标准比较的系统方法。3.6个人风险
化工园区(聚集区)内部或周边某一固定位置的人员,由于发生事故而导致的死亡频率,单位为次/年。3.7社会风险
能够引起大于等于N人以上死亡事故的累积频率(F),也即单位时间内(通常每年)的死亡人数。常用社会风险曲线(F-N曲线)表示。3.8安全容量
一定的经济、技术、自然环境、人文等条件下,化工园区(聚集区)在一段时期内对园区内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以及周边环境、社会、文化、经济等带来无法接受的不利影响的最高限度,也即对风险的最大承载能力。4风险评价与安全容量分析程序
实用文档
化工园区(聚集区)风险评价与安全容量分析程序为:前期准备;辨识与分析危险、有害因素;划分评价单元;选择评价方法;整体性定性、定量评价与分析;提出安全对策措施建议;做出评价与分析结论;编制风险评价与安全容量分析报告等。
化工园区(聚集区)风险评价与安全容量分析程序框图见附录A。5风险评价与安全容量分析内容5.1前期准备
前期准备工作应包括:明确评价对象和评价范围;组建评价组;明确评价目的和目标;确定评价规则;制定计划进度;收集国内相关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范;实地调查被评价对象的基础资料,现场勘察,准确记录勘察结果。
风险评价与安全容量分析应获取的参考资料见附件B。5.2辨识与分析危险、有害因素
辨识和分析化工园区(聚集区)可能存在的各种危险、有害因素;分析危险、有害因素发生作用的途径及其变化规律。5.3划分评价单元
评价单元划分应考虑化工园区(聚集区)区域性的特点以及风险评价的特点,划分的评价单元应相对独立,具有明显的特征界限,便于实施评价。
评价单元可分为:选址安全性单元、外部安全距离单元、功能区划分安全性单元、项目布局安全性单元、项目安全风险单元、区域安全风险单元、区域危险化学品运输安全风险单元、安全容量合理性单元、区域安全保障单元、安全管理单元以及评价所需的其他单元。5.4选择评价方法实用文档
根据评价目的和目标以及划分的评价单元的特点,选择科学、合理、适用的定性、定量评价方法进行整体性评价与分析。定性、定量评价方法的选择应根据化工园区(聚集区)在不同建设阶段的特点进行。
能进行定量评价的应采用定量评价方法,不能进行定量评价的可选用半定量或定性评价方法。对于不同的评价单元,可根据评价的需要和评价单元特征选择不同的评价方法。5.5整体性定性、定量评价与分析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范,采用选定的评价方法以实地调查、现场勘察的结果为基础,并可参考类比对象的实际状况对化工园区(聚集区)的危险、有害因素导致事故发生或造成急性职业危害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进行定性、定量评价与分析。整体性定性、定量评价与分析的技术框架见附件C。5.6安全对策措施建议为保障化工园区(聚集区)在规划、建设阶段或建成实施后的安全条件,应从选址、布局、安全风险、产业规划、安全保障、安全管理等方面提出安全对策措施;从保证评价对象安全条件的需要提出其他安全对策措施。5.7评价结论应概括评价结果,给出评价对象在评价时的条件下与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范的符合性结论,给出危险、有害因素引发各类事故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的预测性结论,明确评价对象在规划、建设或建成实施后能否具备安全条件的结论。6风险评价与安全容量分析报告6.1风险评价与安全容量分析报告的总体要求
实用文档
风险评价与安全容量分析报告是评价工作过程的具体体现,是评价对象在规划、建设或建成实施过程中的安全技术指导文件。风险评价与安全容量分析报告文字应简洁、准确,可同时采用图表和照片,以使评价过程和结论清楚、明确,利于阅读和审查。6.2风险评价与安全容量分析报告的基本内容6.2.1结合评价对象的特点,阐述编制风险评价与安全容量分析报告的目的。6.2.2列出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范和评价对象被批准设立的相关文件及其他有关参考资料等评价的依据。6.2.3介绍评价对象的选址、总图及平面布置、气象条件、水文情况、地质条件、地形地貌情况、园区规划、功能分布、产业规模、经济技术指标、公用工程配套、人流、物流、安全机构等概况。6.2.4列出辨识与分析危险、有害因素的依据,阐述辨识与分析危险、有害因素的过程。6.2.5阐述划分评价单元的原则、分析过程等。6.2.6列出选定的评价方法,并做简单介绍,阐述选定此方法的原因。详细列出定性、定量评价与分析过程。给出相关的评价与分析结果,并对得出的评价与分析结果进行分析。6.2.7列出安全对策措施建议的依据、原则、内容。6.2.8作出评价与分析结论
评价与分析结论应简要列出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评价结果,指出评价对象应重点防范的重大危险有害因素,明确应重视的安全对策措施建议,明确评价对象潜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在采取安全对策措施后,能否得到控制以及受控的程度如何。给出评价对象从安全生产角度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范的要求。6.3风险评价与安全容量分析报告的格式实用文档
风险评价与安全容量分析报告的格式应符合《安全评价通则》(AQ8001-2007)中规定的要求。实用文档
附录A
风险评价与安全容量分析程序框图
实用文档
附录B风险评价与安全容量分析应获取的参考资料
B.1相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及规范B.2合法证明材料B.2.1化工园区(集聚区)规划批准文件;B.2.2企业立项批准文件、可行性研究报告;B.2.3企业安全评价报告。B.3综合性资料B.3.1气象资料:大气参数(气压、温度、湿度、太阳辐射热等)、风速及大气稳定度联合频率;B.3.2地质、水文资料;B.3.3地形、地貌资料;B.3.4化工园区(聚集区)与周边环境关系位置图。B.4化工园区(聚集区)基础资料B.4.1规划图:总体布局图、产业布局图、地块控制规划图、道路交通规划图、物流流向图、公用工程配套规划图、消防规划图等;B.4.2规划说明;B.4.3周边人员分布:应根据评价目标,确定人口统计的边界;考虑人员在不同时间上的分布,如白天与晚上;考虑娱乐场所、体育馆等敏感场所人员的流动性;考虑已批准的规划区内可能存在的人口;B.4.4周边点火源分布:点源,如加热炉(锅炉)、机车、人员等;线源,如公路、铁路、输电线路;面源,如冶炼厂等;实用文档
B.4.5安全机构设置及人员配置;B.4.6应急资源资料。B.5企业基础资料B.5.1危险物质:危险物质名称、存量,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B.5.2设计和运行数据:总平面布置图、设计说明、工艺技术规程、安全操作规程、工艺流程图(PFD)、管道和仪表流程图(P&ID)、设备数据、管道数据、运行数据等;B.5.3减缓控制系统:探测和切断系统(气体探测、火焰探测、毒性探测、电视监控、联锁切断等)、消防、水幕等减缓控制系统;B.5.4管理系统:管理制度、操作和维护手册、培训、应急、事故调查、安全标准化等;B.5.5企业内部人员分布;B.5.6企业内部点火源分布。B.6相关类比资料B.6.1类比工程资料;B.6.2相关事故案例。B.7其他可用于安全评价的资料
实用文档
附录C
整体性定性、定量评价的技术框架
C.1选址安全性单元从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范的符合性,以及气象、水文、地质、地形地貌等角度,定
性评价化工园区(聚集区)选址的安全性。C.2外部安全距离单元
从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范的符合性角度,定性评价化工园区(聚集区)与外部安全距离的符合性;当国家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范没有明确规定或需进一步论证外部安全防护措施的有效性时,可采用定量风险评价方法(见附录D),通过个人风险和社会风险指标进行论证。C.3功能区划分安全性单元
实用文档
结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范的要求,采用可以提供事故后果、多米诺事故影响以及个人风险的安全评价方法,定量评价化工园区(聚集区)功能区划分的安全性。C.4项目布局安全性单元
结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范的要求,采用可以提供事故后果、多米诺事故影响以及个人风险、社会风险的安全评价方法,定量评价化工园区(聚集区)内企业布局的安全性。C.5项目安全风险、区域安全风险单元
采用定量风险评价方法(见附录D),通过个人风险和社会风险指标,对化工园区(聚集区)内的企业风险和区域的累积风险进行定量安全评价。
风险计算应采用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重大危险源区域定量风险评价软件V1.0》(CASST-QRA)进行,并应将包含全部计算数据及结果的软件系统提交用户。定量风险评价的结果应与风险可接受标准进行比较,以判定风险的可接受程度。风险可接受标准见附录E。C.6区域危险化学品运输安全风险单元
采用定量风险评价方法(见附录D),通过个人风险指标,对化工园区(聚集区)输入、输出危险化学品运输沿线的风险进行定量安全评价。
风险计算应采用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重大危险源区域定量风险评价软件V1.0》(CASST-QRA)进行,并应将包含全部计算数据及结果的软件系统提交用户。定量风险评价的结果应与风险可接受标准进行比较,以判定风险的可接受程度。风险可接受标准采用ALARP原则,风险可接受标准见附录E。C.7安全容量合理性单元
实用文档
根据项目安全风险、区域安全风险、区域危险化学品运输安全风险,以及区域安全保障能力和安全管理能力的分析,并在化工园区(聚集区)产业规模的分析和合理预测的基础上,综合分析化工园区(聚集区)安全容量的合理性。C.8区域安全保障单元
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范的要求,采用科学、合理的定性、定量方法,对化工园区(聚集区)的消防、供水、排水、供电、工业管廊、疏散场地等进行评价。C.9安全管理单元
采用科学、合理的定性、定量方法,对化工园区(聚集区)的安全管理机构及人员配置、安全管理制度等进行评价。
实用文档
附录D
定量风险评价方法
D.1术语和定义失效指系统、结构或元件失去其原有包容流体或能量的能力(如泄漏)。失效频率失效事件所发生的频率,单位为次/年。失效后果失效事件的结果,一个事件有一个或多个不利结果。单元具有清晰边界和特定功能的装置、设施或场所,在泄漏时能与其它装置及时切断。死亡概率表示个体死于暴露下的概率大小,为0~1之间的无因次数。潜在生命损失表示单位时间内某一范围内全部人员中可能死亡人员的数目。ALARP(AsLowAsReasonablyPracticable)原则在当前的技术条件和合理的费用下,对风险的控制要做到“尽可能的低”。
D.2定量风险评价程序
实用文档
定量风险评价程序如图D.1所示,具体包括以下步骤:a)准备;b)资料数据收集;c)危险辨识;d)失效频率分析;e)失效后果分析;f)风险计算;g)风险评价。
实用文档
图D.1定量风险评价的程序
D.3危险辨识应根据评价对象的具体情况进行系统的危险辨识,识别系统中可能对人造成急性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
性损坏的危险,确定其存在的部位、方式以及发生作用的途径和变化规律。当危险性单元满足以下条件之一时,必须进行定量风险评价:a)政府主管部门要求;b)依据GB18218识别的重大危险源;c)单元过于复杂,不能使用定性、半定量的方法做出合理的风险判断;d)具有潜在严重后果的单元。
D.4泄漏场景在定量风险评价中,应包括对个人风险和社会风险起作用的所有泄漏场景,泄漏场景应同时满足以下
两个条件:a)发生的概率≥10-8/年;b)至少导致1%的致死伤害概率。泄漏场景可根据泄漏孔径大小分为完全破裂以及孔泄漏两大类,有代表性的泄漏场景见表D.1。
表D.1泄漏场景
泄漏场景小孔泄漏
范围0mm~5mm
代表值5mm
实用文档
中孔泄漏
5mm~50mm
25mm
大孔泄漏
50mm~150mm
100mm
完全破裂
>150mm
整个设备的直径
当设备(设施)直径小于150mm时,取小于设备(设施)直径的孔泄漏场景以及完全破裂场景。D.5失效频率分析
泄漏频率可使用以下数据来源:a)工业失效数据库;b)企业历史数据;c)供应商的数据;d)基于可靠性的失效概率模型。使用工业数据库时,应确保使用的失效数据与数据内在的基本假设相一致,并应考虑设备(设施)的工艺条件、运行环境和设备管理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对泄漏频率进行修正。D.6失效后果分析失效后果计算应采用先进、可靠的模型,并至少包括以下失效后果:a)池火;b)喷射火;c)火球;d)闪火;
实用文档
e)蒸气云爆炸;f)凝聚相含能材料爆炸;g)毒性气体扩散。D.7风险计算风险计算应给出个人风险、社会风险和潜在生命损失。个人风险可表现为个人风险等高线,社会风险可表现为F-N曲线,并遵循如下原则:a)计算网格单元的尺寸大小取决于当地人口密度和事故影响范围,网格尺寸应尽可能小而不会影响计算结果;b)个人风险应在标准比例尺地理图上以等高线的形式给出,应表示出频率大于10-8/年的个人风险等高线;c)个人风险可只考虑人员处于室外的情况,社会风险应考虑人员处于室外和室内两种情况。D.8风险评价将风险评价的结果和风险可接受标准相比较,判断项目的实际风险水平是否可以接受。如果评价的风险超出容许上限,则应采取降低风险的措施,并重新进行定量风险评价,并将评价的结果再次与风险可接受标准进行比较分析,直到满足风险可接受标准。风险可接受准则可采用ALARP原则:a)如果风险水平超过容许上限,该风险不能被接受;b)如果风险水平低于容许下限,该风险可以接受;c)如果风险水平在容许上限和下限之间,可考虑风险的成本与效益分析,采取降低风险的措施,使风险水平“尽可能低”。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附录E
推荐的个人风险标准
应用对象
典型对象
最大可容许风险(/每年)
标准说明
党政机关、军事禁区、军事管
理区、古迹、学校、医院、敬高敏感或高密度
老院、居民区、大型体育场馆、场所
大型商场、影剧院、大型宾馆
饭店等
1×10-6
在高敏感或高密度场所不接受1×10-6的个人风险。1×10-6每年的个人风险等值线不应进入该区域。
零星居民、办公场所、劳动密中密度场所集型工厂、小型商场(商店)、
小型体育及文化娱乐场所等
1×10-5
1×10-5每年的个人风险等值线不应进入该区域。
低密度场所
周边化工企业等
1×10-4
1×10-4每年的个人风险等值线不应进入该区域。
企业内部
1×10-3
厂区内不应出现1×10-3每年的个人风险等值线。
推荐的社会风险标准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1总则为指导、规范我省化工园区(聚集区)风险评价与安全
容量分析工作,提高安全监督管理水平,促进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定本导则。
本导则规定了河南省化工园区(聚集区)风险评价与安全容量分析的一般原则、程序、方法、内容和基本要求。2适用范围
本导则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规划、在建或建成的化工园区(聚集区)的风险评价与安全容量分析工作。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导则。3.1化工园区(集聚区)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化工企业及其相关联的或非相关联
的企业组成的一个相对集中的区域。3.2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
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使用或存储危险化学品,且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3.3风险
发生特定危害事件的可能性以及发生事件后果严重性的结合。3.4风险评价
以实现工程、系统安全为目的,应用安全系统工程原理和方法,对工程、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识别与分析,判断工程、系统发生事故和急性职业危害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提出安全对策建议,从而为工程、系统制定防范措施和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风险评价可针对一个特定的对象,也可针对一特定的区域范围。3.5定量风险评价
对某一设施或作业活动中发生事故频率和后果进行综合定量分析,采用个人风险和社会风险值描述风险程度,并与风险可接受标准比较的系统方法。3.6个人风险
化工园区(聚集区)内部或周边某一固定位置的人员,由于发生事故而导致的死亡频率,单位为次/年。
3.7社会风险能够引起大于等于N人以上死亡事故的累积频率(F),
也即单位时间内(通常每年)的死亡人数。常用社会风险曲线(F-N曲线)表示。3.8安全容量
一定的经济、技术、自然环境、人文等条件下,化工园区(聚集区)在一段时期内对园区内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以及周边环境、社会、文化、经济等带来无法接受的不利影响的最高限度,也即对风险的最大承载能力。
4风险评价与安全容量分析程序
化工园区(聚集区)风险评价与安全容量分析程序为:前期准备;辨识与分析危险、有害因素;划分评价单元;选择评价方法;整体性定性、定量评价与分析;提出安全对策措施建议;做出评价与分析结论;编制风险评价与安全容量分析报告等。
化工园区(聚集区)风险评价与安全容量分析程序框图见附录A。
5风险评价与安全容量分析内容
5.1前期准备
前期准备工作应包括:明确评价对象和评价范围;组建评价组;明确评价目的和目标;确定评价规则;制定计划进度;收集国内相关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范;实地调查被评价对象的基础资料,现场勘察,准确记录勘察结果。
风险评价与安全容量分析应获取的参考资料见附件B。
5.2辨识与分析危险、有害因素
辨识和分析化工园区(聚集区)可能存在的各种危险、有害因素;分析危险、有害因素发生作用的途径及其变化规律。
5.3划分评价单元
评价单元划分应考虑化工园区(聚集区)区域性的特点以及风险评价的特点,划分的评价单元应相对独立,具有明显的特征界限,便于实施评价。
评价单元可分为:选址安全性单元、外部安全距离单元、功能区划分安全性单元、项目布局安全性单元、项目安全风险单元、区域安全风险单元、区域危险化学品运输安全风险单元、安全容量合理性单元、区域安全保障单元、安全管理单元以及评价所需的其他单元。
5.4选择评价方法
根据评价目的和目标以及划分的评价单元的特点,选择科学、合理、适用的定性、定量评价方法进行整体性评价与分析。定性、定量评价方法的选择应根据化工园区(聚集区)在不同建设阶段的特点进行。
能进行定量评价的应采用定量评价方法,不能进行定量评价的可选用半定量或定性评价方法。
对于不同的评价单元,可根据评价的需要和评价单元特征选择不同的评价方法。
5.5整体性定性、定量评价与分析
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范,采用选定的评价方法以实地调查、现场勘察的结果为基础,并可参考类比对象的实际状况对化工园区(聚集区)的危险、有害因素导致事故发生或造成急性职业危害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进行定性、定量评价与分析。
整体性定性、定量评价与分析的技术框架见附件C。
5.6安全对策措施建议
为保障化工园区(聚集区)在规划、建设阶段或建成实施后的安全条件,应从选址、布局、安全风险、产业规划、安全保障、安全管理等方面提出安全对策措施;从保证评价
对象安全条件的需要提出其他安全对策措施。5.7评价结论
应概括评价结果,给出评价对象在评价时的条件下与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范的符合性结论,给出危险、有害因素引发各类事故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的预测性结论,明确评价对象在规划、建设或建成实施后能否具备安全条件的结论。
6风险评价与安全容量分析报告
6.1风险评价与安全容量分析报告的总体要求风险评价与安全容量分析报告是评价工作过程的具体
体现,是评价对象在规划、建设或建成实施过程中的安全技术指导文件。风险评价与安全容量分析报告文字应简洁、准确,可同时采用图表和照片,以使评价过程和结论清楚、明确,利于阅读和审查。6.2风险评价与安全容量分析报告的基本内容6.2.1结合评价对象的特点,阐述编制风险评价与安全容量分析报告的目的。6.2.2列出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范和评价对象被批准设立的相关文件及其他有关参考资料等评价的依据。
6.2.3介绍评价对象的选址、总图及平面布置、气象条件、水文情况、地质条件、地形地貌情况、园区规划、功能分布、产业规模、经济技术指标、公用工程配套、人流、物流、安全机构等概况。6.2.4列出辨识与分析危险、有害因素的依据,阐述辨识与分析危险、有害因素的过程。6.2.5阐述划分评价单元的原则、分析过程等。6.2.6列出选定的评价方法,并做简单介绍,阐述选定此方法的原因。详细列出定性、定量评价与分析过程。给出相关的评价与分析结果,并对得出的评价与分析结果进行分析。6.2.7列出安全对策措施建议的依据、原则、内容。6.2.8作出评价与分析结论
化工园区危险化学品运输安全风险容量研究
作者:吕金昌来源:《中国化工贸易·下旬刊》2018年第03期
摘要:化工产业的快速发展有利于带动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化工园区危险化学品的安全问题也不容化工企业忽视,在加快发展化工产业步伐的同时,一定要高度重视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特别是化工园区危险化学品运输的安全风险,需要化工企业进行严格的监控与管理,确保化工园区运输的危险化学品安全到达目的地,促进化工企业的长远稳步发展。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化工园区危险化学品运输安全风险容量。
关键词:化工园区;危险化学品;运输安全;风险容量
1化工园区的安全容量
化学园区的安全容量不仅与危险化学品的数量有关,而且与危险化学品的性质、危险设施的生产工艺条件、危险设施周围人员的分布以及土地利用状况有关。一般来说,化工园区的安全容量应该是与风险有关的临界量,即在生产、储存、运输、使用相同风险合成物确定的危险化学品的临界质量范围内,即整体风险容忍度。
在上述环节中,生产、储存、使用等往往都存在风险,其都是由储罐、中间罐、生产装置、仓库等固定设施的风险所造成的。这些风险可为项目选址、布局设计等生产过程进行控制,按照相关标准、规范都很好规避。运输环节的风险往往较大,偶然性大,涉及面广,难以控制。因此,运输风险是决定化工园区安全能力的主要控制因素,运用定量风险分析方法对运输风险进行分析,为确定化工园区合理安全生产能力提供了一条便捷的途径。
2化工园区风险的影响因素
2.1根本因素
造成化工园区重大事故发生的危险源,按其运动状态,可分为固定源和移动源两大类。固定源主要指化工园区内各建设项目或企业中的危险设施、设备或园区内的有关危险设施。移动源主要是园区内的管廊以及运输危险化学品的车辆、船只、火车等。
2.2限制因素
所谓限制因素就是造成化工园区安全发展所受限的因素,主要分为社会关注、重要设施以及生态环境,其中社会关注是最为重要的限制因素,一旦化工园区内或者运输途中发生安全事故,将引起不同程度的社会反响,影响到整个化工产业的长远发展。其次是重要设施,化工危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险化学品发生事故对周边公共设施会造成一定的损坏,同时为企业也造成人力、物力、财力方面的浪费。最后是生态环境,因为化工园内生产的化工危险化学品大多是有毒有害气体,如果危险化学品在运输的途中发生泄漏甚至火灾爆炸事故,就会威胁沿途周边居民区安全,污染生态环境。所以,化工企业要对限制性因素加强重视,降低化工危险化学品在运输途中的安全风险系数。
2.3控制因素
化工园区重大事故的预防、控制、规划、技术、管理、政策等方面都能够有效的进行整个过程安全控制。目前其可分为两个部分:园区整体控制因素和企业控制因素。园区企业的控制因素可分为总图运输、技术流程、设备设施、安全管理、应急救援等。整体控制因素可分为规划布局、公共基础设施、生产安全、环境保护、安全监管、外部事故应急救援等因素。
3化工园区危险化学品运输安全风险容量分析
3.1安全指标体系
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安全指标体系的建立有助于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安全水平的研究。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安全指标体系的构建应遵循目的性、科学性、系统性、可操作性、突出性、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根据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的特点,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安全等级体系可分为事故指数、安全管理水平指数和运输企业人员安全等级指数。指标包括以下含义:
事故发生的后果直接取决与危险化学品本身的性质,突出表现在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剧毒化学品和放射性物品,交通事故会引发火灾爆炸、中毒窒息及辐射等事故后果。2005年3月29日京沪高速公路淮安段特大液氯泄漏事故,引发车上罐装的液氯大量泄漏,造成29人死亡,10500多名村民被迫疏散转移,已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700余万元。
危险化学品装卸操作指标是危险化学品运输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装卸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有关标准进行装卸,安全措施全面,应急措施有效。
危险化学品包装应严格遵守有关技术要求。危险化学品的处理过程和车辆行驶过程中的碰撞和振动会对危险化学品造成损害,进而导致安全事故,特别是有毒物质、易燃易爆物品对包装的危害。
车辆的技术安全水平指标是保证车辆运输安全的关键。从事危险化学品运输的车辆,应当达到所要求的技术水平,提高运输车辆的安全性。
安全培训指标是使员工更好地适应岗位,定期开展安全培训工作,使相关人员了解交通知识,持有证书上岗。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应急救援和事故管理水平指数是保障危险化学品运输的重要环节。随着运输量的增加,危险化学品的道路交通事故时常发生,因此快速救援显得尤为必要。应急系统的建立有利于预防事故发生和事故发生时的抢险救援工作。
3.2危险化学品运输风险与安全容量分析
利用《CASST-QRA重大危险源区域定量风险评价软件》等软件,可以实现对危险化学品公路进行运输风险与安全容量分析,通过园区危险品公路运输规模统计分析,得出化工园区内规划主要危险化学品年运输量;通过危险化学品公路运输风险容许标准,可以计算得出危险品公路运输的个人风险,进一步计算区域危险化学品公路运输风险容许增加的临界量和区域危险化学品公路运输允许增加的规模,最终完成危险化学品运输风险与安全容量分析。
3.3运用危险化学品安全容量计算,建立化工园区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监控系统
建立化工园区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监控系统,在化工园区出入口和生产企业出入口全面覆盖高清监控设备,出入口安装高清卡口,监控进出危险化学品车辆,生产企业实行定量装车系统,对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的装卸实现动态监管,运输车辆的危险化学品名称、运输量在化工园区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监控系统中实时显示,超过安全容量后,发出预警信号,禁止外來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进入化工园区或禁止在生产企业进行装车,从而实现管控危险化学品运输风险。
为指导、规范我省化工园区(聚集区)风险评价与安全容量分析工作,提高安全监督管理水平,促进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定本导则。
本导则规定了河南省化工园区(聚集区)风险评价与安全容量分析的一般原则、程序、方法、内容和基本要求。
2适用范围
本导则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规划、在建或建成的化工园区(聚集区)的风险评价与安全容量分析工作。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导则。3.1化工园区(集聚区)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化工企业及其相关联的或非相关联的企业组成的一个相对集中的区域。3.2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
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使用或存储危险化学品,且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3.3风险发生特定危害事件的可能性以及发生事件后果严重性
的结合。3.4风险评价
以实现工程、系统安全为目的,应用安全系统工程原理和方法,对工程、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识别与分析,判断工程、系统发生事故和急性职业危害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提出安全对策建议,从而为工程、系统制定防范措施和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风险评价可针对一个特定的对象,也可针对一特定的区域范围。3.5定量风险评价
对某一设施或作业活动中发生事故频率和后果进行综合定量分析,采用个人风险和社会风险值描述风险程度,并与风险可接受标准比较的系统方法。3.6个人风险
化工园区(聚集区)内部或周边某一固定位置的人员,由于发生事故而导致的死亡频率,单位为次/年。3.7社会风险
能够引起大于等于N人以上死亡事故的累积频率(F),
也即单位时间内(通常每年)的死亡人数。常用社会风险曲线(F-N曲线)表示。3.8安全容量
一定的经济、技术、自然环境、人文等条件下,化工园区(聚集区)在一段时期内对园区内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以及周边环境、社会、文化、经济等带来无法接受的不利影响的最高限度,也即对风险的最大承载能力。
4风险评价与安全容量分析程序
化工园区(聚集区)风险评价与安全容量分析程序为:前期准备;辨识与分析危险、有害因素;划分评价单元;选择评价方法;整体性定性、定量评价与分析;提出安全对策措施建议;做出评价与分析结论;编制风险评价与安全容量分析报告等。
化工园区(聚集区)风险评价与安全容量分析程序框图见附录A。
5风险评价与安全容量分析内容
5.1前期准备前期准备工作应包括:明确评价对象和评价范围;组建
评价组;明确评价目的和目标;确定评价规则;制定计划进
度;收集国内相关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范;实地调查被评价对象的基础资料,现场勘察,准确记录勘察结果。
风险评价与安全容量分析应获取的参考资料见附件B。
5.2辨识与分析危险、有害因素
辨识和分析化工园区(聚集区)可能存在的各种危险、有害因素;分析危险、有害因素发生作用的途径及其变化规律。
5.3划分评价单元
评价单元划分应考虑化工园区(聚集区)区域性的特点以及风险评价的特点,划分的评价单元应相对独立,具有明显的特征界限,便于实施评价。
评价单元可分为:选址安全性单元、外部安全距离单元、功能区划分安全性单元、项目布局安全性单元、项目安全风险单元、区域安全风险单元、区域危险化学品运输安全风险单元、安全容量合理性单元、区域安全保障单元、安全管理单元以及评价所需的其他单元。
5.4选择评价方法
根据评价目的和目标以及划分的评价单元的特点,选择科学、合理、适用的定性、定量评价方法进行整体性评价与分析。定性、定量评价方法的选择应根据化工园区(聚集区)
在不同建设阶段的特点进行。能进行定量评价的应采用定量评价方法,不能进行定量
评价的可选用半定量或定性评价方法。对于不同的评价单元,可根据评价的需要和评价单元特
征选择不同的评价方法。
5.5整体性定性、定量评价与分析
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范,采用选定的评价方法以实地调查、现场勘察的结果为基础,并可参考类比对象的实际状况对化工园区(聚集区)的危险、有害因素导致事故发生或造成急性职业危害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进行定性、定量评价与分析。
整体性定性、定量评价与分析的技术框架见附件C。
5.6安全对策措施建议
为保障化工园区(聚集区)在规划、建设阶段或建成实施后的安全条件,应从选址、布局、安全风险、产业规划、安全保障、安全管理等方面提出安全对策措施;从保证评价对象安全条件的需要提出其他安全对策措施。
5.7评价结论
应概括评价结果,给出评价对象在评价时的条件下与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范的符合性结论,给出
危险、有害因素引发各类事故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的预测性结论,明确评价对象在规划、建设或建成实施后能否具备安全条件的结论。
6风险评价与安全容量分析报告
6.1风险评价与安全容量分析报告的总体要求
风险评价与安全容量分析报告是评价工作过程的具体体现,是评价对象在规划、建设或建成实施过程中的安全技术指导文件。风险评价与安全容量分析报告文字应简洁、准确,可同时采用图表和照片,以使评价过程和结论清楚、明确,利于阅读和审查。
6.2风险评价与安全容量分析报告的基本内容
6.2.1结合评价对象的特点,阐述编制风险评价与安全容量分析报告的目的。6.2.2列出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范和评价对象被批准设立的相关文件及其他有关参考资料等评价的依据。6.2.3介绍评价对象的选址、总图及平面布置、气象条件、水文情况、地质条件、地形地貌情况、园区规划、功能分布、产业规模、经济技术指标、公用工程配套、人流、物流、安全机构等概况。
6.2.4列出辨识与分析危险、有害因素的依据,阐述辨识与分析危险、有害因素的过程。6.2.5阐述划分评价单元的原则、分析过程等。6.2.6列出选定的评价方法,并做简单介绍,阐述选定此方法的原因。详细列出定性、定量评价与分析过程。给出相关的评价与分析结果,并对得出的评价与分析结果进行分析。6.2.7列出安全对策措施建议的依据、原则、内容。6.2.8作出评价与分析结论
讨
摘要:在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的时代,各行各业都依靠着繁荣的背景来进行不断地改进和创新,工业是我国主要的经济产业之一,每年都会为我国创造非常大的价值,工业化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正在进行行业内的深入研究,工业中的化工产业也逐渐地朝着高度集聚的方向发展,化工园区也在大量地涌现并发挥重要的作用。在化工园区正常运行的过程中也是存在很严重的问题,园区内部的管理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安全生产问题,最大程度上防止出现任何的事故,避免对工作人员的生命财产,减少因为事故对企业产生巨大的财产损失以及影响企业的形象和影响力。所以,企业要定期对化工园区进行详细的安全评估,提高园区内部的安全系数。
关键词:化工园区;安全风险评估
由于我国的化工企业涉及的危险有害影响因素比较多、极易造成事故的发生,再加之化工产业的高危险性,使得事故后果往往损失较大,无论是在金钱还是人员上,都承担着极大的社会风险和个人风险,同时对环境造成污染的风险也较高,从安全、环保和产业链的发展方面考虑,越来越多的化工企业开始进入化工园区或者是化工集聚地(包括化工产品的集中地),化工产品园区化的发展使得企业实现了规模化、集约式的发展,同时也增大了化工园区存在的事故风险,为了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化工园区的安全风险评估与控制成为了一种必要。
1.化工园区的事故风险及存在的问题
化工生产企业规模大、产量大、原料复杂、生产工艺复杂,导致生产危险性较高。某些生产过程中需要使用危险性较高的原料,如剧毒品、低闪点易燃液体、易燃气体、自燃物质等,若以上原料在生产或储存过程中发生泄漏可能导致火灾、
爆炸、人员中毒等事故。某些生产工艺的操作条件标准较高,需要在高压、低压、高温、低温等情况下才可以生产出最终的产物,若以上反应过程控制不当可能导致压力容器爆炸、火灾、爆炸等事故。同时化工生产过程对人员的水平要求较高,如操作失误或是操作人员的操作流程出现差错,都会造成或大或小的事故。
随着时间的发展化工园区化工生产企业越来越多,厂区内储存原料的场地和设备受各方影响越来越大,这也导致因体量过大,出现难以控制,不好管理等问题,从而为一些危险埋下隐患,一旦出现问题,造成连锁反应,极难控制。其次,周边化工企业也可能受到影响,出现连续性爆炸或危险事件发生,大范围内连续出现重大事故,其危险性不言而喻。这将造成社会范围内极大恐慌,导致极大负面影响。
化工园区的快速建设和发展,拉动了的经济增长,也给市场带来了巨大的驱动力,但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安全隐患。近年来,国内有关化工园区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不断增多,主要原因有部分化工园区的整体安全防范水平低下、园区自身的本质安全水平存在严重缺陷、园区的安全容量没有进行统一规划和发展、园区各类公共设备安全基础薄弱和对应急处置的管理技术人员能力低下等。
化工园区自建以来,由于早期缺少相应的管理机制、规范和标准,导致入驻的企业基本上都不会受到任何法律条件的约束,这导致了化工园区和园内很多企业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同时,化工园区硬件设施得不到及时的更新,使用落后,安全生产中的基础配套、设施严重滞后。另外,某些化工园区内部并未设置消防机动车道、消防装置及通风设施,虽然在后期的行政执法监管下已经有所完善和改进,但是基础薄弱这一硬伤仍然难以完全消除,增加了化工园区的安全危害风险程度。
1.化工园区安全风险评估现状
我国应急管理部于2019年8月发布了《化工园区安全风险排查治理导则(试行)》(应急〔2019〕78号),明确了“化工园区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应至少每五年
开展一次化工园区整体性安全风险评估,评估安全风险,提出消除、降低、管控安全风险的对策措施。”
1.构建风险评估体系
构建风险评估体系步骤如下:明确评估范围→收集资料→基本情况调查→危险有害因素辨识→评估单元划分及评估方法选择→安全风险评估→安全对策措施与建议→得出安全评价结论。
(1)明确评估范围
根据需要确定评估的地理边界以便于下一步资料的收集及计算范围的确认。
(2)资料收集
根据评估需要收集园区发展规划、园区所在区域用地规划、园区所在区域城市发展规划、园区地理位置图、园区平面图、园区各个企业的基本信息及分布图、园区安全管理及安全设施情况等资料。
(3)基本情况调查
化工园区的基本情况企业要进行详细的了解,安排管理人员收集详细的资料,负责这个项目的所有成员要对评估的对象进行调研工作,园区内的安全工作十分重要,要对安全生产进行调查和记录。主要调查园区建设布局、重大危险源调查、危险物质数量及分布调查、公用工程及环境因素调查等。
(4)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从产业规划、自然条件、区域的影响、多米诺分析、管理与应急、交通运输、环境保护等多方面分析化工园区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
(5)评估单元划分及评估方法选择
化工园区内部根据不同种类进行划分区域,在进行风险评估时要根据不同区域的要求以及风险评估的基本要求进行综合测评,划分的评价单元应相对独立,便于进行下一步的分析。
风险评估过程中的标准有很多,主要分为以下几种:定性、半定量及定量法。其中,常用的定性法包括预先危险性分析、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检查表分析法等。半定量法包括:风险矩阵法、道化学火灾爆炸指数法等。定量法多通过计算机建立相应的模型,用来计算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及可接受程度。根据评估单元的不同特性选取不同的评估方法进行评估。
1.浅谈化工园区安全风险评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安全风险评估导则缺位,我国应急管理部发布的《化工园区安全风险排查治理导则(试行)》(应急〔2019〕78号)仅规定了化工园区开展风险评估的频次,但未对风险评估的内容作出进一步的要求。希望后期国家或行业能够尽快建立健全一套化工园区安全生产领域风险评估工作制度和标准体系,在后期的风险评估中可以提供非常重要的帮助作用。
(2)资料数据缺失,化工园区成立以来园区管委会并未从源头做好化工园区建设资料(化工园区规划布局资料、厂房建设资料)及入驻企业的资料(企业基本信息、企业流动信息资料)收集及存档工作,档案资料管理混乱,档案数据资料丢失现象严重。因资料缺失,给化工园区安全风险评估工作带来极大困难。化工园区管委会应建立健全安全管理机构,设置档案室及档案管理人员,在企业入驻前收集企业相关资料并进行合理存档。
(3)企业配合程度低,部分化工园区内企业设备老旧落后,经济效益低,管理混乱,企业仅注重经济效益,忽视安全管理工作,无安全管理机构,未配备安全管理人员,也未对从业人员进行正规培训教育,安全意识低,也十分排斥安全风险评估工作,这给评估工作的资料收集及现场调查带来很大困难。应急管理局及各地化工园区安全管理部门应加大宣传、培训力度,提高企业对安全管理工作以及园区内布所有的工作人员的配合和重视程度,企业应该明白只有自觉地对
企业园区内部的安全工作进行风险评估才能在根本上减小出现安全生产事故的概率和可能性,最大程度上提高企业产生的效益。
参考文献:
1.黄健.化工园区安全风险评估体系构建及存在的问题研究[J].化工管理,2020,{4}(04):1-3.
2.刘盛辉.基于区域安全风险的化工园区应急管理分析[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8,38(16):53-54.
3.韦业娟,张苗.化工园区安全风险评估主要问题及对策[J].现代职业安全,2016,{4}(08):81-83.
4.张二强,刘小勇,韩辉.化工园区安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及应用[J].能源技术与管理,2014,39(05):11-14.
5.刘青青,芮祝华.化工园区消防安全风险评估[J].建设科技,2015,{4}(09):95-96.
1总则及目的
为指导、规范化工园区安全容量分析工作,提高安全监督管理水平,促进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定化工园区安全容量分析的一般原则、程序、方法、内容和基本要求。
评价结论主要可应用于以下方面:1)新建园区的安全容量总量控制指标的提出;2)改建、扩建园区的风险总量的动态计算,以给园区的风险贡献量最小为原则指导新入园企业的规划;以给园区的风险贡献量最大为原则指导园区的企业淘汰机制。
2适用范围
本文件适用于规划、在建或建成的化工园区安全容量分析工作。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导则。3.1化工园区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化工企业及其相关联的或非相关联
1/20
的企业组成的一个相对集中的区域。3.2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
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使用或存储危险化学品,且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3.3风险
发生特定危害事件的可能性以及发生事件后果严重性的结合。3.4风险评价
以实现工程、系统安全为目的,应用安全系统工程原理和方法,对工程、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识别及分析,判断工程、系统发生事故和急性职业危害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提出安全对策建议,从而为工程、系统制定防范措施和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风险评价可针对一个特定的对象,也可针对一特定的区域范围。3.5定量风险评价
对某一设施或作业活动中发生事故频率和后果进行综合定量分析,采用个人风险和社会风险值描述风险程度,并及风险可接受标准比较的系统方法。
2/20
3.6个人风险化工园区(聚集区)内部或周边某一固定位置的人员,
由于发生事故而导致的死亡频率,单位为次/年。3.7社会风险
能够引起大于等于N人以上死亡事故的累积频率(F),也即单位时间内(通常每年)的死亡人数。常用社会风险曲线(F-N曲线)表示。3.8安全容量
一定的经济、技术、自然环境、人文等条件下,化工园区(聚集区)在一段时期内对园区内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以及周边环境、社会、文化、经济等带来无法接受的不利影响的最高限度,也即对风险的最大承载能力。
4风险评价及安全容量分析程序
化工园区(聚集区)风险评价及安全容量分析程序为:前期准备;辨识及分析危险、有害因素;划分评价单元;选择评价方法;整体性定性、定量评价及分析;提出安全对策措施建议;做出评价及分析结论;编制风险评价及安全容量分析报告等。
3/20
5风险评价及安全容量分析内容
5.1前期准备前期准备工作应包括:明确评价对象和评价范围;组建
评价组;明确评价目的和目标;确定评价规则;制定计划进度;收集国内相关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范;实地调查被评价对象的基础资料,现场勘察,准确记录勘察结果。
风险评价及安全容量分析应获取的参考资料见附件B。5.2辨识及分析危险、有害因素
辨识和分析化工园区(聚集区)可能存在的各种危险、有害因素;分析危险、有害因素发生作用的途径及其变化规律。5.3划分评价单元
评价单元划分应考虑化工园区(聚集区)区域性的特点以及风险评价的特点,划分的评价单元应相对独立,具有明显的特征界限,便于实施评价。
评价单元可分为:选址安全性单元、外部安全距离单元、功能区划分安全性单元、项目布局安全性单元、项目安全风险单元、区域安全风险单元、区域危险化学品运输安全风险单元、安全容量合理性单元、区域安全保障单元、安全管理单元以及评价所需的其他单元。
4/20
5.4选择评价方法
根据评价目的和目标以及划分的评价单元的特点,选择科学、合理、适用的定性、定量评价方法进行整体性评价及分析。定性、定量评价方法的选择应根据化工园区(聚集区)在不同建设阶段的特点进行。
能进行定量评价的应采用定量评价方法,不能进行定量评价的可选用半定量或定性评价方法。
对于不同的评价单元,可根据评价的需要和评价单元特征选择不同的评价方法。
5.5整体性定性、定量评价及分析
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范,采用选定的评价方法以实地调查、现场勘察的结果为基础,并可参考类比对象的实际状况对化工园区(聚集区)的危险、有害因素导致事故发生或造成急性职业危害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进行定性、定量评价及分析。
整体性定性、定量评价及分析的技术框架见附件C。
5.6安全对策措施建议
为保障化工园区(聚集区)在规划、建设阶段或建成实施后的安全条件,应从选址、布局、安全风险、产业规划、安全保障、安全管理等方面提出安全对策措施;从保证评价对象安全条件的需要提出其他安全对策措施。
5/20
5.7评价结论应概括评价结果,给出评价对象在评价时的条件下及国
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范的符合性结论,给出危险、有害因素引发各类事故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的预测性结论,明确评价对象在规划、建设或建成实施后能否具备安全条件的结论。
6风险评价及安全容量分析报告
6.1风险评价及安全容量分析报告的总体要求风险评价及安全容量分析报告是评价工作过程的具体
体现,是评价对象在规划、建设或建成实施过程中的安全技术指导文件。风险评价及安全容量分析报告文字应简洁、准确,可同时采用图表和照片,以使评价过程和结论清楚、明确,利于阅读和审查。6.2风险评价及安全容量分析报告的基本内容6.2.1结合评价对象的特点,阐述编制风险评价及安全容量分析报告的目的。6.2.2列出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范和评价对象被批准设立的相关文件及其他有关参考资料等评价的依据。6.2.3介绍评价对象的选址、总图及平面布置、气象条件、
6/20
水文情况、地质条件、地形地貌情况、园区规划、功能分布、产业规模、经济技术指标、公用工程配套、人流、物流、安全机构等概况。6.2.4列出辨识及分析危险、有害因素的依据,阐述辨识及分析危险、有害因素的过程。6.2.5阐述划分评价单元的原则、分析过程等。6.2.6列出选定的评价方法,并做简单介绍,阐述选定此方法的原因。详细列出定性、定量评价及分析过程。给出相关的评价及分析结果,并对得出的评价及分析结果进行分析。6.2.7列出安全对策措施建议的依据、原则、内容。6.2.8作出评价及分析结论
相关热词搜索: 化工园区危险化学品运输安全风险容量研究 园区 危险化学品 容量
版权所有:顶伦文库网 2019-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顶伦文库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顶伦文库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豫ICP备19021658号-1